在分組討論會上,政協委員各抒己見
政協委員在分組討論會上建言獻策
前段時間西安遭受了嚴重的霧霾天氣,如何治污減霾受到市民的廣泛關注,而這個話題也成為今年省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委員們口中的熱詞,王少華、張望、王延嶺、裴成榮、王選等委員個人提交提案,還有一些集體提案都為治污減霾出謀劃策。
建議1 優化產業結構
提高環保準入門檻
王少華、張望、王延嶺、裴成榮、王選等委員都提出,治污減霾首先要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環保準入門檻。建議政府制定產業及能源發展規劃,杜絕高污染、高耗能的生產工藝設備和企業上馬。支持發展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的清潔生產項目。對現有企業的資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指標進行定期檢查,促進高耗能行業及相關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并加快高污染、高耗能的生產工藝設備和企業的淘汰進程,確保城市環境保護和人民群眾的健康狀況不受影響。
建議2 推廣使用清潔能源
委員們建議,倡導鼓勵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天然氣、液化氣、油、電等清潔能源,不用或盡可能少用蜂窩煤爐、土暖氣等,不焚燒秸稈落葉和生活雜物,不燃放煙花爆竹。同時推行清潔生產。
我省屬于科技大省,也具備良好的日照條件,委員們認為應積極研發太陽能光熱技術,發展太陽能產業,促進太陽能產業從熱水生產逐步向采暖產業化升級。建議政府用財政資金逐步對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進行太陽能供熱水和供暖的改造,從而逐步推廣。[次頁標題= 導航短標題=]
建議3 加快園林綠化提升市區生態環境
裴成榮等委員認為,治污減霾同樣需要加強園林綠化建設。建議政府能夠采納城市大園林理念,加快城市沿道路、河流等“廊道”的綠化,加大城市樓宇綠化力度,增加城市綠島和空曠調節面積,增強城市“自凈”能力。同樣做好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等,調節改善市區生態環境。
建議4 倡導綠色出行呼吁全民參與
委員們建議加大公共交通體系建設,鼓勵低碳出行。建議加快城市地鐵和公共交通設施建設,盡可能使用環保交通工具。單位有條件的,可開行通勤班車或定制公交。節假日期間,公車一律封停。可結合公車改革,通過向干部職工發放交通補貼的形式,鼓勵引導干部職工少開車、多走路、多騎車或乘坐公交、地鐵。
建議5 全市三環內禁放煙花爆竹
省政協委員周敏認為,西安市三環以內,高樓林立,人口高度密集,財產高度密集,在這樣的環境中隨意燃放煙花爆竹,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和大量的煙塵、垃圾,嚴重威脅市民的健康安全。
“2013年大年初一,西安嚴重霧霾,氣象臺發布霧霾橙色預警,市民不敢出門,霧霾中過節的情景讓人記憶猶新。”周敏建議,西安市政府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嚴禁在三環以內燃放煙花爆竹,保證2014年春節市民能夠呼吸上新鮮空氣,過一個健康文明的節日。同時,加大對三環以內燃放煙花爆竹行為的查處力度,把嚴管重罰的責任真正落實到部門到人。
建議6 進行綜合治理 減少工業廢氣排放
政協委員楊向峰呼吁,通過立法、多部門聯動等方式盡快對土地污染進行綜合治理。
省政協委員楊向峰說,由于人口急劇增長,工業迅猛發展,固體廢物不斷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傾倒,有害廢水不斷向土壤中滲透,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及飄塵也不斷隨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導致了土地污染。我國土地污染尤其是耕地污染形勢嚴峻,污染程度加劇。楊向峰說,土地環境內的某些因素或施加物等會構成對其自身環境的污染,如農用塑料薄膜、農藥、化肥等帶來的污染。作為人類主要食物來源的糧食、蔬菜和畜牧產品都直接或間接來自土壤,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聚集必然引起食物污染,最終危害人體的健康。
楊向峰委員建議對土地污染進行綜合治理。首先要多部門聯合進行治理,從土地污染的源頭治理。建議加強對工業廢氣、廢水、廢渣等的治理和綜合利用,防止向土壤任意排放含各種污染物質的廢物;合理施用農藥和化肥,積極發展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對糞便、垃圾和生活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此外,他還建議推動土地污染的立法。
到2025年,要實現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調整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的結構,實行污染管控、增加新能源使用,才能有效治理臭氧污染陽光燦爛的晴熱天氣,天空常常湛藍如洗。但是,如果你在看似空氣清新的戶外聞到一......
不少人都表示“地球的最后一片凈土已經失守”,要知道,南極大陸是地球上唯一沒有永久性居民的地方,在那之前,人們曾經一度認為,人為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并不會波及南極,然而目前來看,整個地球無一幸免。畢竟此前......
眾所周知,大多數心血管疾病患者通過用藥等常規治療能夠較好地控制病情,所以這是我們注重推進心血管慢病治理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在一些情況下,心血管疾病也很容易轉化為“急病”。以急性心肌梗死等為代表的心血管......
根據今天發表在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期刊心血管研究上的一篇評論論文,土壤中的農藥和重金屬可能對心血管系統產生不利影響。 “與骯臟的空氣相比,土壤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不那么明顯,”德國美因茨......
關于公開征求國家生態環境標準《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移動源應急管理技術指南(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索引號000014672/2022-00255分類大氣環境管理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生成日期2022-......
近年來,國家大力整治空氣污染問題,通過十余年的努力,大氣污染物實現了協同控制,大氣污染治理取得里程碑式突破。以北京為例,這幾年空氣質量的提升有目共睹。2021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
中新網上海6月14日電(記者陳靜)華東師范大學塑料循環與創新研究院院長、河口海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道季領銜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西太分委會(IOC/WESTPAC)“減少亞洲地區河流塑......
中新網沈陽6月5日電(李晛)“對于中國老百姓來講,藍天正在從‘奢侈品’變為‘常見品’”。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6月5日在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上如是表示。“藍天保衛戰取得成效的含金......
英國牛津大學中國中心主任拉納·米特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視頻專訪時說,在全球面臨的所有問題中,氣候變化也許是其中最緊迫的一個,必須通過最嚴肅的方式和采取最現實的行動應對氣候變化。他說,除了認真應對,“真......
關于發布《尾礦庫污染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試行)》的公告索引號000014672/2022-00176分類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生成日期2022-05-23文號公告2022年第10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