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末春初,淮河難見清澈
冬末春初,是淮河治理難題顯現最為直觀的一個時段。
“治水”與“治污”兩種不同的治理目標、處理手段,在這個季節交織在一起,呈現出錯綜復雜的局面。
記者曾多次前往淮河采訪,冬末春初來到淮河,發現經過秋冬的長時間蓄積,河水不能流動,淮河水質嚴重下降,呈現黑灰的顏色。
淮河下游排水不暢,是有名的害河。淮河治理,最初是出于減少水文災害的目的,這是新中國第一條全面、系統治理的大河,治淮是新中國大規模治水事業的開端。
另一方面,淮河也是水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九五”啟動的水污染防治,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流域水污染防治,防治的“先導”也是淮河。
“目前,流域防洪除澇減災體系仍不完善,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惡化和水利管理薄弱等問題亟待解決。特別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和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大,淮河流域水問題更加突出,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任務更加艱巨。”淮河水利委員會主任錢敏說。
閘壩密布,防洪和治污難兩全
“人均水資源量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資源緊缺是我國水資源的天生稟賦。時間分布不均勻決定了旱澇并發多發,空間分布不均勻致洪澇災害嚴重。”在“第二屆青年治淮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建云強調。
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徐迎春說,《淮河流域規劃報告》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淮河流域第一次比較系統的綜合規劃,根據規劃,在淮河上游修建了山谷水庫。此外,淮北大堤、臨淮崗、洪澤湖大堤加固等一批項目后來相繼實施。
淮河流域是我國糧食重要產區,歷史上素有“江淮熟,天下足”的說法。淮河流域人口密集,季節降水不均,到了冬春枯水期,人畜飲水等都有問題,且不要說春耕灌溉用水等。于是,為保障流域的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在淮河上修建了近萬座閘壩,“河流閘壩密布”。
在夏季,由于水量充沛,為了防洪,各大水庫大壩均開閘放水。于是,淮河干流、重要支流沙潁河、洪汝河等水質清澈;到了雨季末期,各閘壩關閉,開始蓄水。
“流水不腐”,各大水庫以及水利工程的建立,為淮河流域的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提供了保障,但是也導致了水體污染。加上在改革開放后,當地經濟和工業的快速發展,淮河水污染問題十分嚴重。在雨季前夕,為騰出庫容,各閘壩紛紛開閘放水,大量污染團下泄,于是,淮河流域發生了多次嚴重的突發性水污染事件。
頭痛醫頭,局部行為收效甚微
淮河是我國最早進行水污染綜合治理的重點河流之一,被國家列為重點治理的“三河三湖”之首。為解決淮河的水污染問題,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啟動了“淮河流域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決策支撐關鍵技術研究與綜合管理平臺構建”課題。
該課題負責人、南京大學教授張幼寬說,淮河流域水資源匱乏、人口密度大、城鎮污水治理率偏低,農業面源基本上沒有受到重視;該流域屬于欠發達地區,未來城鎮化還將加快。據預測,到2015年和2020年,該流域的城市生活污水負荷分別將增加80%、110%,污染治理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張幼寬認為,淮河污染等問題,究其原因,除了流域經濟發展加快、治污技術落后、管理機制有待完善、治污投入還需加強以外,在流域層面上缺乏具有長期戰略性指導的流域污染系統治理的總體方案是更深層次的原因。過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局部行為不僅收效甚微,而且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重復和浪費,無序分散治污行為難以根本解決淮河水污染問題。因此,弄清流域水污染主要成因,識別流域水污染治理關鍵問題,提出清晰簡潔的流域水污染控制與治理戰略思路,制定行之有效的水污染控制與治理總體方案,構建多功能一體化集成的流域綜合管理平臺是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迫切需要。
“三三三”治理,恢復淮河生態
針對淮河這樣多閘壩、水資源匱乏、重污染流域,張幼寬說,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項目實踐并總結了“三三三”治理模式。也就是在其淮河重要的賈魯河子流域,首先對重污染行業及工業園區進行“第一級”控制,即根據企業排放標準嚴加控制;然后通過對污水處理廠深度處理,城市再生水景觀回用標準進行“第二級”控制;“第三級”控制是通過河流、人工濕地等生態凈化流域排放標準來控制。
三級標準,中水回用、再生水回用、生態凈化水回用……按照該思路,張幼寬說,針對當地制藥、紡
織企業,課題組研發了高濃度有機生物制藥廢水組合處理關鍵技術、綜合廢水生物強化處理及工業園區污水廠生化尾水深度處理與回用等技術;針對城市混合污水的深度處理和回用,研發了以高效脫氮除磷集成與磁性再生樹脂吸附等新材料,使其運行成本下降三分之二。
“最后一級,即第三級處理是在賈魯河支流、人工濕地、近自然人工灘地等建設聯合凈化示范工程,鄭州市環境監測站監測顯示,生態凈化后,水體的化學需氧量(COD)濃度削減20%、氨氮和總磷分別削減80%、40%。
為尋找治水和治污的最佳結合點,課題組制定《淮河流域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總體方案》,旨在研判淮河流域水污染成因和防治重點,提出淮河流域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的行動綱領,為流域相關工作提供戰略指導。
在其基礎上,《方案》提出了以“全面修復和保障淮河流域河流生態功能,為流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為總體目標,以“分步治理—重點突破—逐級恢復”為實施方略,制定了流域水體污染控制分階段的重點任務和空間實施布局,從而形成淮河流域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的行動綱領。
淮河流域地處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之間,是我國南北方自然地理的分界線與氣候過渡帶。它流經河南、安徽、山東、江蘇等省,流域面積約27萬公里,人口1.7億,耕地面積約1.9億畝。也就是說,淮河用僅占全國3.4%的水資源,養活了全國近1/6的人口。
淮河流域冬春降水少,雨季集中于夏季,全年降水分布極不均勻。加上歷史上黃河多次決堤,長期奪淮入海,大量泥沙淤泥使淮河入海出路受阻。如此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復雜的河流水系特征,使其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最難治理的一條河流”。
淮河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已超過50%,遠超過國際上內陸河合理開發利用程度30%的平均水平,河道基本喪失生態基流。
淮河自1978年以來還發生了多次重大污染事故:
1989年,1.1億立方米的污水經蚌埠閘下泄,形成60公里污水帶,淮陰市經濟損失1250萬元;1994年,發生震動全國的“7·23”特大污染事故,持續時間55天,污染農田5000余畝,經濟損失1.7億元;2001年,淮河上游1.44億立方米污水形成20余公里污水帶,水利部門從駱馬湖調水8億立方米補進洪澤湖;2002年,1.3億立方米污水下泄,僅盱眙受污染的水面就達5.3萬畝;2004年7月20日至27日,淮河突然暴發有史以來最大的污染團,從上游奔騰而下,充斥河面的黑色污染水團全長133公里,總量超過5億立方米。
西南喀斯特區頻發的極端降雨、獨特的水文地質結構、淺薄且分布不連續的土壤、復雜的地貌類型以及高異質性景觀與流域徑流和產沙密切相關。但這些影響因素耦合疊加在一起,導致采用傳統的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研......
標題:Reviewonantibioticpollutiondynamics:insightstooccurrence,environmentalbehaviour,ecotoxicity,andma......
7月11日,當SpaceX獵鷹9號火箭的第二級未能達到足夠高的軌道時,它發射的20顆星鏈衛星注定要以失敗告終。幾天之內,這些衛星就會落入地球大氣層,燃燒成“人為流星雨”。這種“火熱的脫軌”是航天器使用......
湖北省大氣氧化性與臭氧污染監測能力建設項目招標公告【項目概況】湖北省大氣氧化性與臭氧污染監測能力建設項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湖北省政府采購電子交易數據匯聚平臺(網址:https://czt.hub......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將溫室氣體管控納入環評管理,規范重點行業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技術......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第一監測站:為提升空氣質量預報能力,按照《生態環境部2024年度培訓計劃》,由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主辦,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承辦的2......
一般檢測的環境、容器、試劑都是影響測定結果的因素。1、環境污染儀器室的有害氣體、氣溶液、灰塵等等都能造成污染,影響檢測結果,這種污染很難校正。因此,儀器室與其他實驗室應隔離,保持清潔,儀器室內應安裝空......
細胞抑制劑會對水生生物造成重大危害。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癌癥是最令人擔憂的全球疾病之一。2020年約有1000萬人死于癌癥,預計到2040年,癌癥新增病例將增至2950萬例。......
春季氣溫回暖,又到了鼠類、蟑螂、蒼蠅等害蟲危害食堂食品安全的活躍時節,校園食堂除“三害”——生物防治這一校園食品安全的難點問題也擺到了監管面前。為徹底解決鼠患等有害生物侵入校園食堂問題,近期浙江省金華......
2月22日,生態環境部向媒體公布了2024年1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總體情況1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8.5%,同比上升4.2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