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癥和帕金森癥這樣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都是由微小的毒性蛋白寡聚體引起的。現在,新興的單分子技術正在幫助人們研究這些蛋白聚合物,為相關疾病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
阿爾茨海默癥被認為是β淀粉樣蛋白發生錯誤折疊引起的。這些蛋白在神經元中累積形成了大量的淀粉樣纖維和蛋白斑塊,不僅影響了大腦的記憶功能,還威脅著神經元的生命。
然而最近有新證據指出,阿爾茨海默癥實際上是少數蛋白在疾病早期聚集的結果。這些蛋白形成了可溶性的淀粉樣蛋白寡聚體,而那些長纖維和斑塊實際上起的是保護作用,將有毒性的寡聚體隔離起來。
“我們希望能夠在疾病的初始階段研究單分子的相互作用,解析它們形成毒性寡聚體的過程,并找到阻止疾病發展的途徑,”滑鐵盧大學的副教授Zoya Leonenko說。
“留聲機”
研究小分子及其相互作用的方法很多,Leonenko選擇了原子力顯微鏡(AFM)。“AFM是一個理想的工具,可以獲得單分子水平上的高分辨率圖像,幫助我們解析淀粉樣蛋白的寡聚體形成,”她解釋道。
Leonenko介紹道,AFM的高分辨率依賴于一個微小的探針,該探針就像留聲機上的唱針,在樣本表面掃過并同時讀取信息。研究人員先令淀粉樣蛋白在溶液中聚集,然后將寡聚體放在云母片上進行研究。這種云母的表面非常平滑,以至于探針可以根據其表面的粗糙程度,區分未結合的蛋白單體。
Leonenko的研究團隊不僅利用AFM研究淀粉樣蛋白的聚集和毒性機制,還希望依靠這一技術進行藥物開發。為此,他們將AFM與原子力光譜AFS結合了起來。
在進行AFS分析時,研究人員先將一個β淀粉樣蛋白單體放置在云母片上,然后給AFM探針帶上另一個β淀粉樣蛋白單體。在探針接觸云母表面時,探針的單體會接觸并結合云母上的蛋白單體。這時研究人員縮回探針,將兩個結合的分子拉開,同時檢測蛋白單體分開所需的力(即蛋白聚集的結合力)。
“如果在其中加入阻止蛋白單體結合的藥物,就能夠在單分子水平上檢測這種藥物的有效性,”Leonenko說。她補充道,與目前的其他藥物篩選方法相比,這一方案能夠顯著降低成本和工作量。單分子測試所需的藥物量更少,而且AFS能夠在幾個小時內完成數百種不同條件和輔助因子的篩選。
“縫紉機”
Lancaster大學的Oleg Kolosov選擇了另一種方法來進行阿爾茨海默癥研究,超聲波原子力顯微鏡UFM(ultrasonic force microscopy)。
與AFM相同的是,UFM也使用一個探針。不過該技術利用高頻震動,可以在探針移動的同時滑動樣本,就像是一臺縫紉機。
這種方法依賴反差對β淀粉樣蛋白的聚合物進行成像。電鏡中的反差來自于染色,而UFM的反差來自于微觀力學性能上的差異。Kolosov選擇了PLL(多聚-L-賴氨酸)作為背景,它不僅允許UFM區分出β淀粉樣蛋白,還能將蛋白粘在片層上。
Kolosov通過改良版的UFM跟蹤分析了β淀粉樣蛋白的聚積過程,發現即使形成了蛋白纖維,毒性寡聚體依然存在。這說明還有許多寡聚體沒有參與蛋白的累積過程。下一步,Kolosov打算進一步改良技術以便在液體中進行檢測,這樣就可以在生理環境下實時監控蛋白的聚積過程。
“小鑷子”
Alberta大學的Michael Woodside通過被稱為光鑷的單分子技術,研究了α-突觸核蛋白形成寡聚體的過程,這種蛋白是帕金森癥的致病蛋白。
Woodside的研究團隊分別構建了一個、兩個和四個拷貝的α-突觸核蛋白,拷貝之間以linker間隔。隨后他們在上述結構的兩端添加了DNA把手,一端標記上digoxigenin,一端標記上生物素。最后用抗digoxigenin和抗生物素的聚苯乙烯珠與DNA把手結合,形成啞鈴結構。
光鑷的激光束能夠將微珠固定,文章的第一作者Krishna Neupane解釋道,“我們用兩股激光分別固定兩端的微珠,然后拉開激光束,向蛋白施加拉力。”這時微珠的位置反映了蛋白寡聚體中的結構改變。
這一技術可以為研究人員展示蛋白寡聚體的結構多樣性。實際上由于光鑷非常敏感,這項研究揭示了更多的寡聚體構造。不過研究人員強調,這些數據只是體現了蛋白折疊的可能性,活體內是否存在上述結構還有待于進一步證實。
Neupane正在用這一技術研究家族性帕金森癥的相關突變蛋白。他計劃進一步構建六聚體和八聚體蛋白,以便分析更大的聚合物。
上述研究展示了致病蛋白剛開始聚集時的具體過程。在這些單分子分析技術的幫助下,相信不久人們就能解析寡聚體或蛋白纖維的形成過程,以及它們的毒性機制。目前,單分子研究的成果已經為相關疾病研究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Neupane、Leonenko和Kolosov已經開始篩選能夠改變寡聚化和蛋白累積的藥物。
“對于阿爾茨海默癥和帕金森癥這樣的疾病來說,將生物醫學與單分子分析聯系起來非常重要,可以幫助人們取得疾病防治的重大進展,”Leonenko說。
——第三屆尿液生物標志物學術研討會(Urimarker2023)順利召開11月4日-11月5日,第三屆尿液生物標志物學術研討會(Urimarker2023)于北京師范大學圓滿落幕。本次研討會采用線上線......
10月25日,日本文部科學省(MEXT)發布了2023年日本科學技術指標報告。報告指出,盡管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研究團體之一,但其在世界級研究方面的貢獻呈下降趨勢。報告顯示,日本研究人員總數在全球排名第......
想象一下,科學家們用手電筒探索一個黑暗的房間,卻只能清楚地辨認出光束范圍內的東西。說到微生物群落,他們歷來無法看到光束之外的東西---更糟糕的是,他們甚至不知道這個房間有多大。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垃圾DNA(junkDNA)”實際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盡管基因組中的蛋白編碼基因提供了構建蛋白的藍圖,但是基因組中的一些非編碼部分,包括以前被認為是“垃圾DNA”的基因......
中國科大劉海燕教授、陳泉教授課題組與復旦大學王文寧教授合作,采用蛋白質結構預測、序列設計等計算手段與蛋白質互補分析和深度突變掃描、X射線晶體學、NMR等實驗結合的方法,揭示了固有無序的4.1G蛋白C端......
德國科隆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atureAging期刊發表了題為:InplantaexpressionofhumanpolyQ-expandedhuntingtinfragmentrevealsmecha......
RNA介導的轉錄后基因調控在生命個體抵御外源入侵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Argonaute(Ago)蛋白是存在于古菌、細菌和真核生物中的一種蛋白。它為非編碼小RNA提供錨位點,達到降解靶基因或者抑制翻譯......
衰老是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險因素,可導致心臟結構異常和功能衰退,如室壁肥厚、舒張功能障礙、纖維性顫動等。這些與年齡相關的心臟變化會增加多種心臟疾病的患病率,進而影響人類健康和壽命。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形勢......
核糖核酸誘導的轉錄后基因調控在生命個體抵御外源入侵的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的生命體無時無刻都需要應對各種外部入侵,如細菌、病毒等。為了應對這些入侵,生命體的細胞會產生一種叫做核糖核酸的分子......
PIEZO離子通道是將機械能轉化為細胞信號的傳感器。盡管它們體積龐大、廣泛表達,而且在越來越多的生理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們的結合蛋白卻鮮有出現。它們的調控機制細節仍有待全面闡明。在一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