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3-11 11:33 原文鏈接: 《PLOSGenetics》:表觀遺傳學可解釋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發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歲之后發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并非完全喪失,有的患者體內胰島素甚至產生過多,但胰島素的作用效果較差,因此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是一種相對缺乏,可以通過某些口服藥物刺激體內胰島素的分泌。大約8%的美國人和全球超過3.66億人都受2型糖尿病的影響。這種疾病能引起嚴重的并發癥,包括心血管疾病、腎功能衰竭、肢缺損和失明。

      在健康人體中,胰腺中的β細胞能夠分泌胰島素,以響應餐后血液中的血糖升高。胰島素可讓葡萄糖進入細胞中,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保持在一個狹窄的范圍內。2型糖尿病患者,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或者對其效果具有抵抗力。他們必須全天都密切監控血糖水平,當藥物治療失敗后就要注射胰島素。

      有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遺傳疾病,也有證據表明2型糖尿病是一種炎性疾病(更多證據表明2型糖尿病是一種炎性疾病)。目前,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 2型糖尿病患者的DNA具有表觀遺傳學變化,而健康人群的DNA則沒有這些變化。研究人員還發現,大量基因的表觀遺傳學改變,可引起胰島素的分泌減少,從而導致2型糖尿病的發病。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4年3月6日的《PLOS Genetics》雜志,這項研究的負責人Charlotte Ling表示:“這項研究表明,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不僅是遺傳學問題,而且涉及到表觀遺傳學。”

      表觀遺傳學是一個迅速發展的生物學分支,人體為了適應環境,基因的某些位點(表觀遺傳學標記位點)結構發生改變導致基因表達水平變化,由諸如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因素引起,能夠影響基因的功能。Charlotte Ling及其同事利用Illumina甲基化芯片檢測(Human Methylation 450K BeadChip),對健康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生產細胞,進行了全基因組DNA甲基化圖譜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在這些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約800個基因中具有表觀遺傳學變化。超過100個基因的表達也已經發生了改變,這些基因中有很多可導致胰島素的分泌減少。胰島素分泌減少是2型糖尿病發病的一個內在原因。

      為了弄清“究竟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即 “表觀遺傳學是疾病的結果”,還是“疾病是表觀遺傳學變化的結果?”,研究人員還調查了健康人群是否具有年齡、BMI(體重指數)和血糖水平升高引起的表觀遺傳學變化。

      Charlotte Ling指出:“我們觀察到,在健康受試者中,年齡或高體重指數已經引起了一些表觀遺傳學變化,因此我們推斷,這些變化可能會導致疾病的發展。”本文第一作者Tasnim Dayeh補充說:“基因是無法改變的,而表觀遺傳學不同于基因,它們是可逆的。”

      可引起表觀遺傳學的藥物,一直被用于治療癌癥和癲癇。Charlotte Ling指出,這項新研究,改變了“表觀遺傳學與糖尿病有關”的觀點。她表示:“這些結果表明,表觀遺傳學對于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什么人們會患上這種疾病。同時,也為未來的藥物開發開辟了新的途徑。”

    相關文章

    幼年含糖飲食會導致今后患糖尿病和高血壓風險

    根據一項對20世紀50年代英國糖配給的分析,兩歲前的含糖飲食與幾十年后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較高有關。相關論文10月31日發表于《科學》。兒童在6月齡后攝入的糖量可能對以后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影響最大。而......

    2024國談第二日腫瘤藥、糖尿病藥密集登場“ADC神藥”再度沖刺醫保

    今日上午8點,隨著恒瑞醫藥(600276.SH)、海思科(002653.SZ)、信立泰(002294.SZ)等企業代表被點名開始進入會場,2024國談第二日正式開始。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在昨日鏖戰8個小......

    1型糖尿病有望擺脫胰島素注射治療

    我國科學家團隊利用化學重編程誘導多能干細胞(以下簡稱“CiPS細胞”)制備胰島細胞治療1型糖尿病。在臨床試驗中,首例接受移植的患者恢復了內源自主性、生理性的血糖調控,移植75天后完全穩定地脫離胰島素注......

    59歲糖尿病防治專家李洪梅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從北京糖尿病防治協會方面獲悉,中國共產黨黨員,北京糖尿病防治協會副理事長,應急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洪梅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9月19日22:30在北京逝世,享年59歲。李洪梅教授......

    最新研究發現,二甲雙胍+胰島素,有助于糖尿病足潰瘍愈合

    這項研究強調了DFU滲出液成分的復雜性,胰島素和二甲雙胍聯合治療,可能有助于糖尿病足潰瘍愈合,強調了在設計DFU治療方案時考慮這種協同作用的重要性,最終有助于更好地管理糖尿病足潰瘍和其他慢性傷口。美國......

    IJMS:科學家揭示人類阿爾茲海默病和心臟病之間的遺傳學關聯

    目前有研究證據支持異常脂質代謝與阿爾茲海默病風險之間的關聯,同樣地,觀察性研究結果表明,阿爾茲海默病與冠狀動脈疾病之間也存在共病關聯,然而,目前研究人員并不清楚阿爾茲海默病發生背后的復雜生物學機制,其......

    罹患糖尿病會加速大腦衰老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科學家開展的一項全面的腦成像研究表明,罹患2型糖尿病或處于糖尿病早期,會使患者的大腦“悄然”加速衰老。不過,研究團隊也強調,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助預防這些疾病引起的神經系統變化。相......

    罹患糖尿病會加速大腦衰老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科學家開展的一項全面的腦成像研究表明,罹患2型糖尿病或處于糖尿病早期,會使患者的大腦“悄然”加速衰老。不過,研究團隊也強調,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助預防這些疾病引起的神經系統變化。相......

    罹患糖尿病會加速大腦衰老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科學家開展的一項全面的腦成像研究表明,罹患2型糖尿病或處于糖尿病早期,會使患者的大腦“悄然”加速衰老。不過,研究團隊也強調,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助預防這些疾病......

    雞心螺中發現新毒素,有望研發出更好的糖尿病藥物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研究論文:來自美國猶他大學的科研人員在致命的芋螺(雞心螺)毒液中發現了一種新毒素,其特殊而持久的作用有望幫助科學家設......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