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國愛肝日”。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肝病每年造成100多萬人死亡,我國的肝病患病率居全世界首位,其中慢性肝病占肝病的主要部分,發病年齡也出現明顯的年輕化態勢。
有關專家指出,雖然中國肝病診療水平進步明顯,但有效地控制肝臟疾病,預防肝硬化、肝癌的發生仍然是當前中國肝病防治管理體系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而乙肝和丙肝規范化管理是關鍵,因為這些疾病與原發性肝癌的發生關系密切,且感染人群基數較大。
統計顯示,以乙肝為例,雖然乙肝計劃免疫已經大大降低了我國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然而,其中只有19%的患者在接受正規的抗病毒治療。專家指出,乙肝尚不能完全治愈,但高質量的全程強效降低病毒和全程強效預防耐藥可以長期有效控制住病毒,從而延緩疾病進展。雖然,強效低耐藥抗病毒治療藥物在中國的臨床應用已經 10年的歷史,但可悲的是,我國逾八成的乙肝患者都在使用低效高耐藥的藥物治療。
專家認為,對于慢性乙肝的治療,初治選藥最關鍵。慢性乙肝患者必須知道,從抗病毒治療一開始就把乙肝病毒控制在最低水平,把耐藥風險降到最低可以為乙肝治療開個好頭,為預防肝硬化和肝癌奠定基礎。近日,一項迄今全球最大規模的臨床實踐研究結果顯示,堅持使用以博路定為代表的強效低耐藥抗病毒治療藥物5年后,大多數患者乙肝病毒控制在不可測水平。
因為在初治患者中使用有一定降病毒能力、高耐藥的藥物,容易產生病毒反彈,只有在初始治療時就選擇既強效又低耐藥的抗病毒藥物,才能保證乙肝治療的長期有效,而總體的治療費用不會增加。一提到肝炎,很多人就會想到甲肝、乙肝,其實藥物性肝炎也是這個“大家庭”成員之一,且發病率日益增多。
亂用感冒藥,吃出“藥肝”
這幾天,氣溫變化大,40歲的劉先生患了感冒。為了讓感冒盡快好起來,他去藥店一口氣買來退熱、止咳、消炎等四五種感冒藥。
可連續兩周吃下來,劉先生感到全身疲乏、食欲不振、肝區疼痛,一到醫院檢查,轉氨酶指標已經達到400多,是正常人的十倍以上,被確診為藥物性肝炎。
到底什么是藥物性肝炎?重慶市三軍醫大新橋醫院消化內科教授任成山說,藥物性肝炎又稱“藥肝”,是在藥物使用過程中,因藥物本身及其代謝產物所導致的肝臟損傷。
“門診中,這樣的病例越來越多。”任成山說,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藥物性肝炎約占重慶市臨床肝炎患者的10%,原因就是不合理用藥所致,且藥物性肝炎可發生在以往沒有肝病史的健康者身上。
1100種藥物可能引起肝損傷,中草藥也不安全
在不少人看來,與西藥相比,中草藥較溫和,不會引起肝腎方面的損傷,實際上并非如此。
28歲的李某患牛皮癬多年,一次,他看到一則廣告稱某醫院包治牛皮癬,便在該院開了中藥回去喝。可服用一段時間后,他不但覺得渾身疲乏,還出現了黃疸,患上了藥物性肝炎。
三軍醫大西南醫院感染科主任毛青說,肝臟是藥物進行代謝、轉化的重要場所,因此一旦服用了不安全的藥物或用藥劑量和療程不規范,首先受到損害的必然是肝臟。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即使是中草藥也不例外。
目前,已知的能引起肝臟損傷的中藥和西藥超過1100種,其中,抗生素、解熱鎮痛劑、化療藥、中藥、抗癌劑、抗結核藥這六大類藥物,最容易損傷肝臟。而常見損傷肝臟的中草藥則包括小柴胡湯、金不換、雷公藤、黃藥子、蒼耳子、苦楝子、艾葉、蓖麻子等。
專家提醒,患者在服藥時,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避免超量服用和長期服用,切忌不經醫囑擅自搭配中藥。同時應定期檢查肝功能,一旦出現乏力、惡心、嘔吐、厭食、黃疸、發熱、膽紅素和轉氨酶升高等癥狀時,應立即停用可疑藥物并盡快就診。
頻繁染發,意外患上“藥肝”
為了時髦,不少女性都喜歡染發, 而39歲的張女士卻因頻繁染發而患上“藥肝”。去年,張女士發現自己長了很多白頭發,于是開始頻頻光顧理發店,一個月大約染兩次。一段時間后,張女士感覺胃口不好,眼珠有點發黃。經醫院檢查發現,張女士體內的轉氨酶很高,肝功能也不正常。
三軍醫大新橋醫院消化內科教授任成山在得知張女士頻繁染發后,診斷她得的是藥物性肝炎。任成山說,門診中接到過不少因外用染發劑和服用烏發制劑而發生的藥物性肝炎。“染發劑中含有某種對肝細胞有毒性的成分,大部分人使用含有何首烏成分的烏發劑,肝臟沒有出現問題,而少部分人因為肝臟對何首烏的毒性比較敏感,就容易出現藥物性肝炎。”
根據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方網站數據,小編整理了2024年上半年新注冊的臨床質譜相關產品共31項,其中質譜儀器11項,檢測試劑、試劑盒18項,標準品、質控品2項。其中2臺獲批質譜儀器為進口產品,其余均為......
轉眼間,距離新冠疫情爆發已經過去了四年半的時間。從一開始的恐慌無措,到今天能夠習以為常地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感染,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與病毒共存。根據《人民日報》此前的報道,到2022年底,海南、浙江、四川......
在中科院院士樊嘉等專家看來,中國肝癌發病率持續上升所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早篩早診是肝癌的關鍵防線,及時發現盡早治療可根治肝癌,建議高危人群6個月進行一次篩查。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在7月26日由上海......
近日,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與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DVirus,HDV)合并感染精準檢測研究中取得進展,建立了一種納米孔單......
近日,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與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DVirus,HDV)合并感染精準檢測研究中取得進展,建立了一種納米孔單......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臟血管系統中的病毒特異性T細胞(藍色)。圖片來源:珀西·A·諾爾/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慢性乙型肝炎(即乙肝)最常見的后果是肝損傷。通常造成肝損傷的是人體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臟血管系統中的病毒特異性T細胞(藍色)。圖片來源:珀西·A·諾爾/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慢性乙型肝炎(即乙肝)最常見的后果是肝損傷。通常造成肝損傷的是人體對......
病毒,這些微觀世界中的隱形殺手,以其微小的體積對人類健康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它們是引發病毒性肺炎、肝炎、病毒性腹瀉以及艾滋病等嚴重傳染病的元兇,每年都會導致全球數千萬生命的消逝。特別是近年來,諸如新型冠......
廣州中醫藥大學再國際頂級醫學期刊AnnalsofInternalMedicine(《內科學年鑒》)發表了該校許能貴教授團隊針刺干預藥物成癮研究的最新原創性論著,這項成果將為針刺干預MMT(美沙酮維持治......
急性感染通常伴隨著食欲減退(或厭食)和嗜睡等“疾病行為”,這些“疾病行為”看似簡單尋常,但其實際上是由免疫系統介導的一套精心調控的代謝適應性反應所介導的結果。人體產生和感知“疾病行為”的目的是優化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