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醫院協會和中國醫師協會聯合主辦的“2014·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暨院士醫學論壇—生物波皮膚色素血管病變分論壇”在京召開。
報告會上,北京東方建都醫院李飛、孫曉明分別就生物波在皮膚色素血管病變領域的臨床應用做了深入報告。報告指出,生物波技術是指運用符合人體皮膚細胞吸收光譜的不同波段組合來治療皮膚色素血管病變的臨床新技術。它具有見效快、療程短、不留疤、抗復發等獨特優勢。在臨床上,用光電檢測技術,設計和研制了人體皮膚組織吸收光譜檢測平臺,將不同波段組合調整到最佳峰值區作用于靶組織色基,既能有效祛除病變皮膚組織而又不損傷周圍正常皮膚組織。該報告獲得與會領導、諾獎獲得者及院士的高度肯定。
俄羅斯科學家研發出世界上第一種無需侵入人體即可檢測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研究人員稱,通過激光照射皮膚進行診斷將成為現有侵入性方法的理想替代。相關研究發表在《生物光子學雜志》上。薩馬拉國立科羅廖夫大學科研......
皮膚作為我們身體最外層的保護屏障,承受了時間的考驗和生活的痕跡。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不可避免地經歷一系列變化,如失去彈性、干燥和色斑等。皮膚衰老是一個復雜而多樣化的過程,受到遺傳、環境和內外因素的共同......
西班牙科學家在6月8日出版的《自然·衰老》雜志上刊發論文稱,IL-17蛋白是導致皮膚老化的關鍵因素,其參與和衰老相關的各種活動,阻斷這種蛋白的功能可減緩與皮膚老化相關的各種癥狀的出現。這一發現為治療某......
斯坦福大學Bao研究小組的科學家們創造了一種新的電子皮膚,可以模仿觸摸的感覺。一些人稱之為"電子皮膚",它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中得到了詳細介紹。這種皮膚令人感興趣,因為它不......
機器人技術的發展一直是人類探索的熱點話題,如何讓機器人更像人類,不僅在外形上,還要在功能上,是許多科學家的追求。近日,劍橋大學的仿生機器人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就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他們研發了一種基于水凝膠的......
世界可能是一個危險的地方,我們周圍潛伏著各種危險,如細菌、病毒、事故和傷害。我們的皮膚就像最終的盾牌,提供了一個堅定的防御,以抵御這些威脅。它作為內部和外部環境的邊界,是身體中最大的器官,幾乎無縫地保......
近日,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吳俊課題組研發了一種水驅動機械性能可調的全屬性凝膠電子皮膚,可以實現多信息的集成耦合。其最新成果已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ACSNano在線發表。據吳俊介紹,電子皮膚包括......
近日,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使用由我國自主研制的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開展在軌驗證實驗任務并取得成功。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能以亞微米級分辨率清晰呈現出航天員皮膚結構及細胞的三維分布,具備對皮膚表層進行結構、組......
人體皮膚是一個重要的身體器官,它能夠通過離子傳輸機制實現機械外力的感知,例如壓力、應變以及扭轉等。同時,它還具有自我修復能力,能夠在外部損傷后恢復初始功能。受人類皮膚感知結構的啟發,已經有個別研究團隊......
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DGIST)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納米結構電子皮膚設備(有機場效應晶體管)。這種電子皮膚設備包含一個納米網狀結構,可長時間測量和處理生物信號,且不會讓佩戴者感覺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