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地區正在成為全球化肥生產中心。在近日由海灣石化和化學品協會(GPCA)舉辦的第四屆化肥大會上披露的數據顯示,2013年,海灣合作委員會(GCC)地區的合成氨產量已占全球供應量的16%,尿素占到全球供應量的近30%。雖然國際肥料工業協會(IFA)預計,到2016年,全球化肥產量將維持1.8%的年均增速,但GPCA預計,海合會地區同期化肥產量還將保持年均10%的增長速度繼續增長。該地區對全球化肥供應的貢獻率還將繼續增加。
GPCA化肥委員會主席兼卡塔爾化肥公司(QAFCO)副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KhalifaAl-Sowaidi在會上表示,海灣地區正成為全球氮肥和磷肥生產中心。由于海灣地區擁有豐富的天然氣、硫黃和磷酸鹽原料,該地區2012年的化肥產能比2008年增加了13.7%。
據GPCA公布的最新數據,到2013年年底,海合會地區的合成氨產能達到1190萬噸/年,較2012年底的1130萬噸/年增加了5%;同期尿素產能增長了6%,即從2012年的1530萬噸/年增至2013年的1620萬噸/年。
GPCA秘書長Dr.Abudulwahab Al Sadoun表示,2016年,海灣地區化肥年產量將由2011年的2100萬噸增至3200萬噸,年均增長7.5%。屆時,該地區尿素類和磷酸鹽類化肥出口將分占全球總量的36%和24%。到2018年,海灣地區化肥產量預計達到4640萬噸。未來幾十年,該地區合成氨和尿素產量還將不斷增長,從而繼續提高其全球市場地位。
據了解,卡塔爾目前已完成世界最大、可同時生產氨和尿素的工廠;阿聯酋目前共有34項化肥項目計劃,包括7個有機化肥項目;阿布扎比化肥工業公司正在計劃擴建。據GPCA統計,截至2016年,GCC成員國將會投入180億~200億美元用于提高化肥產能。
10月15日,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邊昭鎮哈拉道村的鹽堿地示范田,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組織了高油高產耐鹽堿大豆品種“中吉602”的實收測產活動。來自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等多家單位的20名專家......
4月19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的4月份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當前正值春耕春播關鍵階段,保障好化肥供應事關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大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充分發揮跨部門化......
張福鎖,中國工程院院士、植物營養學家,農業農村部科學施肥專家指導組組長。他一直從事植物營養與養分管理理論及技術研究,在植物根際營養理論、農田和區域養分管理技術創新與應用方面,取得了系統的創新性成果。他......
化肥鹽度指數高,對農作物有益的微生物難以在高鹽環境中生存,這是常識。如今,一種新技術正破解“化肥與微生物難以兼容”這一難題。2月11日,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周衛為組長,由山西農業大學校長張強研究員、北京農......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冬瓜研究團隊在冬瓜果長調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InternationalJournalofMolecularSciences。博士后羅陳為該論文第一作者,江彪研......
在9日召開的中汽協信息發布會上,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月度產銷再創歷史新高,分別達到69.1萬輛和66.6萬輛,環比增長12%和12.4%,同比增長1.2......
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青年研究員王戎和合作者在一項新研究中指出,氣候變化對作物產量的負面影響可能會阻礙人們利用作物捕獲和封存碳并以此作為限制全球變暖的一種手段。研究結果表明,超過《巴黎協定》2℃的升......
【科技創新世界潮】近年來,一系列農作物生物技術取得突破,這些技術有望提高農作物產量,降低農業對環境的影響,幫助人們應對未來的氣候變化,為不斷增長的人口提供更好的營養,預示著一場新的“綠色革命”到來。高......
在國內外疫情反復、化肥價格大幅飆升之際,原料供應緊張問題日益凸顯,已嚴重影響到化肥企業的正常生產。據報道,安徽多家大型磷復肥企業遭遇嚴重的原料短缺難題,有企業磷礦石僅剩10~20天庫存,消耗完畢后將面......
凌晨,《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大學團隊和華中農業大學團隊的聯合科研成果,一個在玉米和水稻中都具有的關鍵基因被發現。試驗表明,通過對該基因的編輯改良,有望能將玉米和水稻的產量分別提高10%和8%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