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地區缺水,農民更視“流水”如“流財”。而寶雞作為關中“母親河”渭河入陜的“第一站”,沿河流域達標排放是“紅線”。“鎮上居民、學校、醫院的生活污水順著溝就排到下游來,”毗鄰渭河的眉縣槐芽鎮權四灘村村民譚寶魚說,“黑色水面上漂浮著洗滌劑的白色泡沫,看著就讓人作嘔。”
2012年4月,寶雞市首次召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現場會,將生活污水治理作為重點整治任務。日前,記者深入寶雞三縣四鎮,輾轉600余公里了解他們的實踐與思考。
建“污水處理廠”,還是“人工凈化濕地”?
考慮到投資、性價比、操作難度以及后期維護等因素,他們舍棄了建污水處理廠的想法,而是建了多級凈化人工濕地。雖說花小錢辦了大事,但起初卻被村民認為是“多此一舉”
初夏時節,記者行走在渭北“旱腰帶”上,“旱塬上村村有個把畝大的澇池,洗衣洗菜、刷鍋澆地”,寶雞市扶風縣新店村村支書陳鎖會站在田地里比劃著,城里人眼中的生活廢水,在農村的習慣里就是“肥水”。
“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另一面,是“澇池水、黃泥湯、大蟲爬、小蟲游”的俗語。而在人口、單位更為密集的鄉鎮,“鎮上居民、學校、醫院的生活污水順著溝就排到下游來”。
“城市污水處理廠耗資在兩千萬元以上,農村如果也搞污水處理廠,投資大,操作還復雜。”寶雞市環保局局長王海鰲說,經過調研實驗,發現建設多級凈化人工濕地是處理農村污水最經濟實用的方式。
2012年8月,槐芽鎮昔日的“臭水溝”上建起了簡易污水處理設施和200畝的濕地公園。“生活污水通過管道統一收集過來,經過格柵池、沉淀池的過濾,進入厭氧池、好氧池和暴氧池,利用厭氧菌等水處理工藝將有機物分解,再經過沉淀池排入大面積的濕地,通過沙土以及蘆葦、堿草等植物根系的吸附凈化后排放。”走進水草茂盛的人工濕地,眉縣環保分局副局長胡永鋒現場向記者講解道,目前年處理污水已達73萬立方米,出水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這個設施投資在180萬元,性價比較高。”一旁,槐芽鎮主管環保工作的鎮人大主席薛輝介紹,日常只需兩名工作人員定期清理沉淀池里的淤泥,相對易于維護。
在扶風縣新店村,這種處理方式變得更加簡便。記者看到,順著村東南部的山形地勢,沉淀厭氧池等地埋式處理設施、種植著蘆葦的人工濕地、農田從高到低呈臺階式排列。“不需要動力,就靠地勢差,把管道收集來的村轄區內6000余居民的生活污水凈化成農田灌溉水”,陳鎖會告訴記者,去年6月投用以來,設施日處理量達150噸,投資僅在50萬元。
“幾十萬也不是小數目,如果沒有中央和省里的配套建設經費,僅靠鎮村做不了。”陳鎖會說,“因地制宜的處理項目得以落地,靠的是國家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提供的資金保障。”
千萬元與百萬元、幾十萬元的差別,對囊中羞澀的鄉鎮來說,是“一目了然”的選擇。但既然建設的是公用設施項目,錢就不能成為唯一的考量,性價比、后期維護等問題也影響著管理者的決策。
薛輝最關心的問題,就是項目建起來后如何保證良性運行。“污水處理設施每小時耗10度電,按工業用電繳納,這部分費用需要鎮上自籌,”同時技術力量短缺,“縣環保局定期來取樣監測水質,我們都不會弄。”
此外,個別村民對項目“有意見”,“有的人已經習慣了打生活污水去澆地,認為我們是‘多此一舉’。”對此薛輝有些犯愁。當地準備在污水處理環節中加建一些閘門,避免污水被村民隨意放走,“提升農民群眾環保意識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而在王海鰲看來,這其實折射出基層實踐中的諸多復雜性。他談及自己曾親身經歷的“趣聞”,“某縣推行新農村建設,改旱廁為沖水雙甕式廁所,可后來我們去調研發現,一到天明的時候,村民不在自家如廁,都往蘋果地里鉆”,王海鰲理解村民的“小算盤”,“嘩一沖,幾分錢就不見了,人家老漢還不如買根煙。”
理念再好,也得看群眾“買不買賬”;轉變意識,更需要工作舉措“接地氣”。
“垃圾分類”還是“一勺燴”?
由于長久以來用有機垃圾漚肥的習慣,以及垃圾運輸成本高于鄉鎮的財政負擔能力,再加上縣里的垃圾處理廠處理能力和使用壽命也成問題,他們變通為“腐爛變質漚肥還田、可回收資源利用、不可回收就近填埋、有毒有害集中處置”的做法
“分類分類,垃圾堆里還想刨出來個啥?”關中農民,老陜性格,采訪中,很多村民當面對記者直言不諱。
環保意識“不到位”,顯然與農村生產生活實際也有關系。“瓜皮、菜葉、秸稈等有機垃圾,農民習慣用來漚肥,因此也沒有必要收集轉運到垃圾站集中處理。”王海鰲說,“我們幾年前探索過‘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分級處置模式,后來發現縣域面積那么大,往返運輸成本很高,基層負擔不了,而縣上的垃圾處理場容納水平、使用壽命也成問題。”
在眉縣金渠鎮田家寨村,作為該鎮距離縣城最近的行政村,站在村北角遠遠可以望見縣城在建的高層住宅樓,“可村子距離縣垃圾處理場還有十幾公里遠”,田家寨村村支書孫樂斌說。
據了解,眉縣有8個鎮,836平方公里,而縣城只有一個垃圾處理廠。處理系統運轉能力有限是客觀原因。根據農村實際需要,“腐爛變質漚肥還田、可回收資源利用、不可回收就近填埋、有毒有害集中處置”這種農村生活垃圾精細化處理模式目前正在寶雞推廣。
記者來到田家寨村村民楊林軍家門前,以前這里是一片臭味熏天、蚊蟲滋生的露天垃圾場。現在這里建起了一座漚肥池、一個回收保潔站還有一座小型垃圾填埋場。“菜葉、瓜果枝等易變質有機垃圾,收集到漚肥池,借助堆肥高效微生物菌劑分解腐化20天左右后,作為有機肥還田;廢紙箱、廢鐵、飲料瓶等可回收資源化垃圾,收集到回收保潔站后,出售給資源回收再利用單位;磚塊、瓦片、灰土等不可回收垃圾,直接在村垃圾填埋場壓實、消毒、整平;廢舊電池、塑料、農藥瓶等有毒有害垃圾,收集到回收保潔站,再由鎮轉運到縣上集中處置。”孫樂斌說。據了解,眉縣目前已在24個行政村推行了這一做法,今年將新增加58個村,達到全縣2/3以上。
搭起架子,還得“有人管事、有錢辦事”。以63歲村民張全福為代表的15名田家寨村保潔員,就承擔著本村七個組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工作,“公益性崗位工資,加上村里補貼,出售可回收垃圾的收入也歸個人,一個月能有五六百元。”張全福告訴記者。通過設立農村公益性崗位,同時吸納一部分低保戶、困難戶人員,眉縣目前在各村已配備了上千名保潔員。
此外,調動市場力量、動員社會資源,也是寶雞正在進行的嘗試。離開關中平原,驅車進入秦嶺,記者一行翻越大散關,來到寶雞鳳縣鳳州鎮。省道路邊,個體經營者劉會會已將“垃圾兌換超市”的牌子掛了一年半,“除廚余垃圾、建筑垃圾以外的農村生活垃圾均可在超市等價兌換日用品等實物,之后我再將可回收垃圾出售給廢品回收企業,不可回收垃圾則運至縣垃圾處理場統一填埋。”據她介紹,去年大約有近1500人次“上門換垃圾”。
“今年全縣將建成16個垃圾兌換超市,覆蓋所有鎮一級。”鳳縣環保分局副局長劉有銘告訴記者,每個超市由縣財政予以5000—10000元建設補貼,并給予每年一萬元的運行補貼。自2012年11月試點以來,目前建成5個“垃圾兌換超市”,今年打算再建11個,基本覆蓋全縣的鎮。
記者了解到,去年10月寶雞率編制了國家生態市建設規劃并通過環保部專家論證。國家生態市建設基本條件為全市80%的縣達到國家生態縣建設指標并獲命名,生態縣要求該縣80%的鄉鎮達到全國環境優美鄉鎮考核標準并獲命名。“從農村的細胞環節抓起,自下而上,帶來的是更宏觀層面生態建設的整體推進。”王海鰲說。
“啟動,通水!”近日,浙中首座大型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義烏市雙江湖凈水廠進入通水調試階段,該凈水廠將于今年年底正式通水試運行。據悉,雙江湖凈水廠是浙江省重點工程,由義烏市水務集團投資建設,處理規模1......
10月8日,由中鐵建發展集團投資建設運營的天津張貴莊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是2020年以來國內市政領域采用“TOT+BOT”模式實施的規模最大單體污水處理廠項目之一,也是天津市首個采用......
時隔三年后,《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迎來修訂版。近日,科技部、中央宣傳部等二十二部門印發《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規則》(以下簡稱《規則》),進一步規范了調查程序,統一了處理尺度,科研失信行為......
海洋清理組織的塑料研究,對001B系統在太平洋垃圾帶捕獲的物品進行分析,根據語言和國家代碼來尋找關于來源的線索。圖片來自海洋清理組織 &nbs......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循環流化床實驗室針對煤化工中難以處置的固體廢棄物——氣化細渣開展系統研究,提出了氣化細渣熔融資源化利用的技術路線,目前已完成千噸級/年中試試驗研究,即將開展工程應用。煤氣化是煤化......
BeckmanCoulterLifeSciences推出了BiomekNGenius液體處理系統。該公司表示,該儀器具有集成的熱循環儀、實驗室器皿運輸和試劑分裝功能,可實現手動文庫構建和試劑轉移的自動......
口罩、防護服、棉簽、針頭、注射器……這些來自醫院、方艙、隔離點和核酸檢測點的醫療廢棄物,只用了不到三個月的疫情,就幾乎超過了過去一整年的產量。5月24日上海疫情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自3月1日以來,上海已......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后李銳與唐明金研究員等人對比分析了煤飛灰、垃圾焚燒飛灰與沙塵顆粒物中鐵(Fe)元素的含量、可溶性、存在形態及同位素組成。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整體環境科學》(Sci......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工程師在《物理學雜志D》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蜂蜜研制出了一款憶阻器。這是一種類似于晶體管的組件,不僅可處理數據,還可存儲數據。未來,他們或許能將數以百萬計或數十億計的蜂蜜憶阻器整合......
3月25日,在清水入江武漢江夏污水處理廠智慧水務控制中心(以下簡稱智慧水務中心),電子顯示屏直觀呈現了污水從流入到“洗白白”的全過程,4名工作人員端坐中控臺前,整個污水處理廠運營情況便了然于胸。智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