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常被視作“環保月”。6月,作為全國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的廣州、深圳,陸續有新動作,深圳為推垃圾分類實行財政補貼,每1000戶10萬元;而廣州已組織萬人參觀垃圾填埋場和焚燒廠,以增進群眾對垃圾分類的理解和支持。江門,在這個方面也不甘落后。近日,高新區、江海區舉辦垃圾分類科普活動,這意味著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正逐漸鋪開。
據了解,按照方案,今明兩年,江門的主要目標是要擴大生活垃圾分類試點范圍,實施區域擴大至主城區范圍內全部政府機關、學校、大型酒店、大型廠企和物業管理小區。
然而,推廣垃圾分類看起來熱情高漲,垃圾分類看上去很美,普及卻是困難重重。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大多數市民對于垃圾分類模糊,對政府的舉措亦不清晰。
1問 垃圾分類收集桶不足?
“以點帶面,逐步推進。選取社區、機關、學校、酒店等作為試點示范單位,取得實效后在全市范圍內逐步推廣實施。”這是江門推廣垃圾分類設立的一個原則。從2012年的宣傳到2013年的試點,再到2014年的擴大試點范圍,江門這幾年一直按步驟推進。
但是,作為全民性的工程,市民卻跟不上政府的步伐。不久前,有市民投訴,蓬江區所有街道都沒有設置有害垃圾收集桶,對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和環境衛生造成影響,建議增設有害垃圾收集桶。事實上,作為主城區的蓬江,從2012年12月正式啟動生活垃圾分類項目后,已有設置有害垃圾收集桶。
對此,據城管部門回應,從2012年至今已分三批在全市范圍內設置有害垃圾收集桶約1000個,其中蓬江區轄內機關單位、學校幼兒園、居民物業小區、中轉站等位置設置約580紅桶。另外,城區18個生活垃圾中轉站也設置有有害垃圾收集桶供市民投放有害垃圾。
事實上,這種矛盾產生,主要源于垃圾分類投放配套設施的不完善。“垃圾分類這個提議是很好的,但是感覺部門的基本工作并沒有做到位。現在看到很多路段的垃圾桶也只是一個塑膠桶,并沒有分類。”住在五邑大學內的李小姐說。記者留意到,目前市區范圍內尚未有數量足夠、方便投放的垃圾分類收集容器。除了部分主干道,很多舊社區內街都未設有垃圾分類收集桶,也沒有有害垃圾收集桶。
2問 市民參與度不高?
在啟動垃圾分類工作后,江門試圖通過“政府引導,媒體關注,全民參與”的方式,實現對有害垃圾處置情況的監管。但是,和廣州、深圳等在全國較早實操垃圾分類的城市一樣,推廣過程讓人頭痛,因為市民參與度不高、意識不強。
“我看到有些主干道有分類垃圾收集桶,可有時拿著袋垃圾站那里,都不知扔到哪個桶去,搞不清楚是不是可回收的。”提起垃圾分類,住在農林社區的黎小姐如是言。她說,其小區樓下也安放了專門扔餐廚垃圾的桶,但是自己家里包括一些鄰居,還是將各種垃圾裝一個袋子里就隨便扔。
像李小姐這樣的市民并不少。一份關于“江門垃圾分類,你做好了嗎?”的問卷調查顯示,57.01%的人表示,不清楚垃圾如何分類;73.83%的人表示,沒有對家里的有害垃圾進行分類;超過6成人認為,垃圾分類回收實施過程困難是因為公眾環保意識淡薄、參與積極性不高,以及公眾對垃圾分類回收了解甚少。
政府在實施過程中也進行跟蹤調查,得出的結論也是,市民意識不強,常識缺乏是推廣難的主要原因。為了宣傳垃圾分類科普知識,江門也提出,研究制定居民、學校、機關團體、酒店、公共區域等生活垃圾分類指引;編寫適合幼兒、青少年學習垃圾減量和垃圾分類的圖書、畫冊和科普教材,籌建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宣教基地等。而日前,高新區、江海區在科普活動中,更是印制了83000份宣傳冊子,通過郵遞的方式派發到轄區內各家各戶。
3問 “垃圾圍城”更嚴重?
當下,高速發展的城市都在遭遇“垃圾圍城”困境,那么江門的情況如何?據了解,前江門市區城鄉生活垃圾收集目前主要采用混合收集——袋裝投放方式,居民將生活垃圾放置固定收集點,其中,蓬江區和江海區相當部分社區為環衛工人上樓收集垃圾方式,商業區與企事業單位自行配備垃圾收集容器。環衛部門則負責生活垃圾從收集點至處理場的清收運輸處理。
但是,不管收集方式如何改變,垃圾產量還是年年增。江門對生活垃圾產生量進行預測,估計到2015年,江門人口達202萬人,日產垃圾約2011.92噸;到2020年,人口達220萬人,日產垃圾約2310.88噸,其中城鎮垃圾日產量是農村的15倍!因此,江門提出2014至2015年,市區生活垃圾的收運要逐步實現袋裝化、壓縮化、密閉化,主城區通過原有垃圾轉運站升級改造或新設置壓縮式轉運站;新會區建立鎮級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其余各鎮逐步建設小型壓縮式轉運站。
與此同時,江門也開始規劃村鎮保潔收運。根據江門的估算,至2020年,全市鄉鎮(杜阮、棠下、荷塘及新會各鎮)人口約82萬,日產垃圾約820噸。以這個數據為依據,屆時全市村鎮需配置垃圾收集點4970個;垃圾中轉車方面,以5噸車(容積為5立方)為標準,全市村鎮服務人口應配置164輛;垃圾壓縮運輸車以10噸車為標準,全市村鎮應配置58輛。
近日,根據國內有關媒體報道。,目前全球范圍內每年產生的電子廢棄物總計達到了驚人的5740萬噸,而在這其中僅有17.4%的電子廢棄物被妥善回收再利用。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有效緩解電子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威脅......
據央視財經報道,位于南美洲西海岸的阿塔卡馬沙漠素有世界“干極”之稱,以其獨特的氣候條件聞名世界。不過,阿塔卡馬沙漠在智利境內的部分區域卻飽受垃圾的困擾,當地生態環境變得更加脆弱。CFF20LXzkOy......
海洋清理組織的塑料研究,對001B系統在太平洋垃圾帶捕獲的物品進行分析,根據語言和國家代碼來尋找關于來源的線索。圖片來自海洋清理組織 &nbs......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循環流化床實驗室針對煤化工中難以處置的固體廢棄物——氣化細渣開展系統研究,提出了氣化細渣熔融資源化利用的技術路線,目前已完成千噸級/年中試試驗研究,即將開展工程應用。煤氣化是煤化......
口罩、防護服、棉簽、針頭、注射器……這些來自醫院、方艙、隔離點和核酸檢測點的醫療廢棄物,只用了不到三個月的疫情,就幾乎超過了過去一整年的產量。5月24日上海疫情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自3月1日以來,上海已......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后李銳與唐明金研究員等人對比分析了煤飛灰、垃圾焚燒飛灰與沙塵顆粒物中鐵(Fe)元素的含量、可溶性、存在形態及同位素組成。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整體環境科學》(Sci......
空間碎片是人類航天活動的產物。空間碎片的定義非常嚴格,是指地球軌道上或再入大氣層的一切已失效人造物體,包括其碎塊或部件,俗稱“太空垃圾”。空間碎片的構成主要包括:失效航天器、火箭殘骸、操作性碎片、解體......
蘋果核、谷粒和核桃殼有什么共同點?它們有朝一日可用于為數據中心供電。隨著世界致力于以經濟和環保的方式為這些設備供電,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兩名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如何將食物垃圾及其相關生物質轉化為可充電電池。......
從珠穆朗瑪峰頂到南極洲的偏遠角落,到處都有塑料的身影。每年,數百萬噸的廢棄塑料被沖進海洋。有些漂浮在巨大的海洋垃圾帶里,有些則沉到了海底,甚至出現在深海海溝中甲殼類動物的腸子里。根據聯合國近日發表的一......
粒子計數器由顯微鏡發展而來,經歷了顯微鏡、沉降管、沉降儀、離心沉降儀、顆粒計數器、激光空氣粒子計數器、PCS納米激光空氣粒子計數器的過程,其中因激光空氣粒子計數器測試速度快、動態分布寬、不受人為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