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6-20 14:14 原文鏈接: Nature:格陵蘭人糖尿病遺傳密碼得以破譯

      格陵蘭人口是一個很小的、歷史隔離的建立者群體,包括大約57000居民,在過去的25年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顯著增加。2014年6月18日《Nature》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了格陵蘭人的一個特殊基因變異,這個基因變異在2型糖尿病的發展中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這項研究結果,可用于提高具有遺傳風險的人的預防和治療選擇。

      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與Steno糖尿病中心和南丹麥大學的格陵蘭人研究者合作,對5000份格陵蘭人(格陵蘭人口的大約10%)血樣,開展了開拓性的遺傳分析。

      哥本哈根大學諾德基金基礎代謝研究中心的Torben Hansen教授解釋說:“我們發現,格陵蘭人口中的一個基因變異,可明顯增加2型糖尿病的發展風險。這個基因變異只在格陵蘭人中發現,可解釋國家15%的糖尿病病例。Torben Hansen致力于研究基因組成與糖尿病發展、肥胖以及治療效果之間的關聯。他與哥本哈根大學生物信息學中心的副教授Anders Albrechtsen是這項研究結果的共同通訊作者。

      從幾個方面來說,這項研究都是一個挑戰。從這樣一個國家10%的人口收集樣本,是一項巨大的后勤任務,它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如此多的格陵蘭人志愿者參與了研究。此外,這項研究是一個統計學挑戰,因為許多參與者既不是因紐特人,也不是歐洲血統,而且許多受試者都是有關聯的。

      芝加哥大學人類遺傳學系的博士后Ida Moltke指出:“因此,對于一些分析,我們不得不開發新的方法,對于其他一些分析,我們則利用最近剛剛開發出來的方法。”她是本研究負責統計分析的兩名第一作者之一。

      有效的基因變異

      采用先進的基因芯片技術——在過去十年中,這項技術已經顯著提高了遺傳分析的速度,丹麥研究小組分析了5000份血樣,找到250000個基因變異,這些基因變異在代謝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和心血管疾病)中發揮作用。

      本文另外一位第一作者、哥本哈根大學諾和諾德基金會代謝研究中心的助理教授Niels Grarup解釋說:“我們的注意力很快就被TBC1D4基因的一個特殊變異所吸引,這個基因控制著肌肉細胞的葡萄糖攝取。大體上講,這意味著,在這個特殊基因變異的攜帶者中,通過肌肉的葡萄糖攝取受到阻礙,例如餐后會出現血糖水平顯著升高。然而,這種特殊的基因突變,主要存在于格陵蘭人中,大約23%的格陵蘭人口是這個變異的攜帶者,該變異可阻止細胞內葡萄糖載體的最佳功能。而在歐洲人中則根本不存在這個基因變異。”

      年齡在40歲以上的受試者中,有60%的人從其患2型糖尿病的父親或母親那里遺傳了這個基因變異。在60歲以上的受試者中,這個比例是80%。

      Niels Grarup稱:“如果你從父母那里遺傳到這個基因變異,患糖尿病的風險當然非常的高。對我們所檢測的4%的格陵蘭人,也是如此。我們已經知道,歐洲人口中的一些基因變異,可顯著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但是這個新的基因變異,較我們以前所見過的基因變異,具有更為顯著的效果。”

      從海豹肉到過多甜食

      當你研究病理基因時,從科學的角度看,研究相對孤立的群體很有意義。在孤立的群體中(如格陵蘭人),更容易確定特殊的生物學機制。

      Anders Albrechtsen教授認為:“一些流行病學研究,已經在小的孤立群體中,研究了從海豹獵食者的生活方式過渡到飲食明顯變化的現代生活方式,所產生的健康影響。也許,已被確定的這個基因變異,可以被解釋為傳統格陵蘭人飲食(主要包括來自海洋動物的蛋白質和脂肪,即非常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一種自然選擇的符號。然而,到目前為止,這些都是猜測。”

      ViaFect轉染試劑

      他們將在未來幾年進一步研究這些數據。例如,Steno 糖尿病中心的Professor Marit J?rgensen教授和國家公共衛生研究所的Peter Bjerregaard教授,將繼續開展流行病學研究,除了其他事情之外,還將建立這個特殊基因變異攜帶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相關文章

    深圳先進院:細胞命運決定機制的研究獲進展

    細胞分化使基因型相同的細胞產生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差異的細胞。關于細胞分化過程的發生,經典表述認為細胞的基因功能以及它們形成的復雜調控網絡在時空上控制了基因的表達量,從而編程了細胞命運決定(fat......

    定量解析“基因開關”,探索細胞命運決定機制

    細胞可以通過命運決定過程來不斷適應環境變化,實現和完善其自身功能。理解細胞命運決定的具體機理對于回答復雜生命如何誕生、實現組織和器官再生、以及合成人工生命體等問題非常重要。北京時間3月24日,一項發表......

    打開一個基因中的“藏糧密碼”主效耐堿基因可增產約20%

    “我國人多地少,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背景下,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糧食安全生產存在巨大壓力。如何破題?”“把邊際土地,特別是鹽堿地的作用發揮出來,就能大幅緩解這個壓力。”3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李......

    南開大學有機新物質創造前沿科學中心獲批立項

    近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2022年度前沿科學中心立項建設的通知》,南開大學“有機新物質創造前沿科學中心”獲批立項建設,這標志著該校在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平臺建設上取得了新突破。據悉,“有機新物質......

    北大重慶大數據研究院將共建“基因智能大數據實驗室”

    18日在重慶召開的2023世界中聯中醫藥大數據產業高峰論壇上,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與上海睿昂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共建“基因智能大數據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

    研究:到2030年全球淡水供應短缺將達40%

    在聯合國2023年水事會議前夕,一項最新發布的研究顯示,世界正面臨嚴重水資源危機,到2030年,全球淡水供應將短缺40%,在水資源緊張的地區會出現更嚴重短缺。報告指出,各國必須將水資源視作一項全球共同......

    科學家在印度洋熱量存儲格局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所長王凡團隊聯合中科院大氣所在印度洋熱量存儲格局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氣候學報》雜志上。  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海洋吸收了全球變暖93......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新成果為成癮機制研究提供線索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學(籌)生命健康學院朱英杰團隊,在JournalofNeuroscience雜志在線發......

    華大基因2022年度業績快報,利潤同比下滑近42.57%

    近日,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2年度業績快報,報告顯示華大基因2022年度營業總收入約71.26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年增加5.32%。2022年度營業利潤約10.47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年減少4......

    基因組育種大數據計算新工具“天權”發布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AcidsResearch)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動物遺傳育種團隊開發的基因組育種大數據計算新工具HIBLUP,中文名為“天權”。相關論文被期刊評為“突破性進......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