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3》指出,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處于持續上升階段。目前估計全國有心血管病患者2.9億,其中高血壓2.7億,腦卒中至少700萬人,心肌梗死250萬人,心衰450萬人,肺心病500萬人,風心病250萬人,先心病200萬人。
我國心血管發病的嚴峻形式毋庸置疑,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處于持續上升階段。
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楊文英教授等研究發現,中國30%的人存在≥3個心血管危險因素,即近4億人口同時存在≥3個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到2030年,如果不加以控制,生活方式和營養危險因素將使中國的慢病負擔增長50%,人口迅速老齡化則可能使中國慢病負擔增加40%。
“高血壓是腦卒中和冠心病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我國有超過半數的心血管病發病與高血壓相關。”高潤霖院士透露,據估算,2012年全國高血壓患病人數為2.7億,這意味著每10個成年人中至少有2個患高血壓。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兒童血壓水平均呈現上升趨勢。1991年到2009年的中國健康和營養調查顯示,少年兒童高血壓患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從1991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13.8%。超重、肥胖、糖脂代謝異常、高血壓家族史、出生體重達到8斤是兒童患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預防和控制超重肥胖,將有助于預防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在內的心血管病發病上升的趨勢。然而,近年來我國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預防和控制肥胖已成為我國面臨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據統計,2010年我國成人超重率、肥胖率分別達30.6%和12%;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也就是男性腰圍達85厘米以上、女性腰圍達80厘米以上為45.3%……近年來,我國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與肥胖流行日趨嚴重相關。與超重和肥胖密切相關的是,我國公民體力活動明顯不足。調查顯示,作為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體力活動不足可導致超重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血糖升高,并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
在近20年中,除休閑時的體力活動量略有增加外,其他形式體力活動均呈明顯下降趨勢,其中職業體力活動的絕對變化量最為顯著——與10多年前相比,我國男性總體力活動減少了27.8%,女性減少了36.9%。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楊功煥教授指出,不健康飲食、高血壓和吸煙是構成我國殘疾調整生命年的主要危險因素。
近期一項研究表明,美國控煙近50年以來,避免了800萬人過早死亡,其平均壽命也因此延長了19—20 年。1964—2012年,美國40歲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分別延長7.8年和5.4年,其中控煙促使平均壽命分別延長2.3年和1.6年。
與美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自1984年以來,我國一直是世界上男性吸煙率最高的幾個國家之一。2010年的全球成人煙草調查報告顯示,我國15歲及以上男性現在吸煙率為52.9%,女性現在吸煙率為2.4%,15歲以上的煙民達到3.56億。1996年到2010年的調查顯示,我國最近十幾年來二手煙暴露水平增加。2002年我國非吸煙者二手煙暴露率高達51.9%,被動吸煙者達到5.4億。
我國每年因吸煙相關疾病死亡的人數約為140萬人,相當于每天有3800余人因煙草相關疾病而死亡,預計到2025年和2050年,分別有200萬人和300萬人因煙草相關疾病死亡。 “因此控煙也應作為現階段我國心血管病防治優先干預領域。”楊功煥教授再三強調。
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癥等慢性病的病人,其所患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基層及社區醫療單位更應該在未來的慢性病防控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基層及社區醫療單位就是慢性病防治的主戰場,全科醫生更應該成為管理慢性病的主力軍。
遺憾的是,截至2011年,中國目前注冊的全科醫生只有7.8萬。尤其需要重視的是,由于教育背景問題、臨床實踐能力問題,社區全科醫生在醫療服務中,尤其在對慢性病的管理中,特別需要在醫療行為規范方面、慢病危險因素的評估及干預知識方面、心血管疾病預防獲益的教育和訓練方面進行切實有效的提高。調研顯示,目前在諸多問題當中,臨床實踐技能是全科醫生最需要補充的技能。
控制慢性病,已成為我國乃至全世界所面臨的重要而急迫的問題。從國際上的管理經驗來看,將基層及社區醫療單位建設成為慢性病防控的主戰場,將全科醫生培養成為慢性病管理的主力軍,以社區為基礎進行人群綜合干預措施,才能有效防控心血管病。
應對我國心血管疾病的危機,應當把提升心血管病的防治水平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結合我國的國情,制定心血管病的防治戰略,實現國家整體心血管病防治水平的提高。
中國心臟大會主席胡盛壽院士表示,未來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的工作將重點放在四個方面,首先,將建立心血管病完善的體系;其次,致力于心血管病的醫療資源、醫療規范的建設,重點是疾病治療的數據研究;第三,將致力于研究先進的醫療技術和新產品,爭取有更多原創性的成果,在國際范圍內有我國的一席之地;最后,國家會更多的關注基層心血管疾病的醫療資源和醫療設備建設,尤其是對基層醫生的培訓。
他認為,心血管病既要“戰略前移”,又要“戰線下移”。強調源頭治理,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改善居民行為生活方式和控制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層面,并依托廣大的基層社區和鄉鎮開展人群干預活動。
雖然我國公布的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是我國國家級的慢病防治規劃,但心血管病的防治是個系統問題,涉及方方面面,包括人群層面、醫生培養層面、急救層面和醫療質量管理層面,也應考慮到弱勢人群、高危人群以及職業人群等。
面臨我國心血管病流行可能導致的災難性后果,應把心血管病的防治水平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做好心血管疾病防控的關鍵是實現戰略轉移:從重治療輕預防轉向預防為主、防治合理布局。目前我國的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都存在嚴重不足,甚至缺失。可以說,從現在到2025年是我國應對心血管挑戰、實現醫療保健服務的戰略轉型期,急需從追求患病后甚至終末期的高成本生物技術,轉向上游患病前的預防與健康促進。
關于發布癌癥、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防治研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24年度公開競爭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科技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
在中國,自1980年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重指數(BMI)和肥胖癥一直在穩步上升。然而,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對國家、區域或某些人口亞群的近期趨勢進行可靠評估。為了彌補這一證據差距,該對2004年至2018年......
脂肪組織巨噬細胞(ATMs)在維持脂肪組織穩態和協調代謝炎癥中發揮重要作用。鑒于ATM廣泛的功能異質性和表型可塑性,因此有必要在肥胖環境下鑒定真正致病的ATM亞群。2024年9月17日,華中科技大學王......
中新社上海9月5日電(記者陳靜)記者5日獲悉,中國專家團隊應用前沿交叉研究方法揭示多種養殖哺乳動物中的潛在跨物種傳播風險等,將為構建多維度公共衛生風險評估與新發傳染病預測預報體系提供數據支持。北京時間......
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內分泌學家楊金奎與合作者研究發現,2007年至2021年間,中國與肥胖相關的癌癥發病率以驚人的速度每年增長3.6%,而與肥胖無關的癌癥發病率則保持穩定。而且,這一增長在年輕人中尤為明顯......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并不是一回事。但現實中,很多人卻將二者混為一談。”近日,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雅特聘教授李立明在第二屆中國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大會上介紹,預防醫學是醫學的范疇,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并不是一回事。但現實中,很多人卻將二者混為一談。”近日,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雅特聘教授李立明在第二屆中國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大會上介紹,預防醫學是醫學的范疇,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
多發性硬化癥(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種靶向中樞神經系統(CNS)白質的自身免疫疾病。該疾病多發于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因此也被稱為“美女病”。肥胖與女性自身免疫增加(包括多發性......
醫療應急司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高血壓等慢性病營養和運動指導原則(2024年版)的通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高血壓等慢性病營養和運動指導原則(2024年版)的通知》解讀為貫徹黨中央、國......
牛磺酸是一種有條件必需的微量營養素,也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氨基酸之一。在內源性牛磺酸代謝中,專門的酶參與了半胱氨酸對牛磺酸的生物合成以及次級牛磺酸代謝物的下游代謝。牛磺酸代謝物之一是N-乙酰牛磺酸。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