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3》指出,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處于持續上升階段。目前估計全國有心血管病患者2.9億,其中高血壓2.7億,腦卒中至少700萬人,心肌梗死250萬人,心衰450萬人,肺心病500萬人,風心病250萬人,先心病200萬人。 我國心血管發病的嚴峻形式毋庸置疑,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處于持續上升階段。 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楊文英教授等研究發現,中國30%的人存在≥3個心血管危險因素,即近4億人口同時存在≥3個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到2030年,如果不加以控制,生活方式和營養危險因素將使中國的慢病負擔增長50%,人口迅速老齡化則可能使中國慢病負擔增加40%。 “高血壓是腦卒中和冠心病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我國有超過半數的心血管病發病與高血壓相關。”高潤霖院士透露,據估算,2012年全國高血壓患病人數為2.7億,這意味著每10個成年人中至少有2個患高血壓。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兒童血壓水平均呈現上......閱讀全文
在世界范圍內,慢性病發生率正在升高。到2030年,成年型糖尿病發病人數預計將翻倍,同時,心血管疾病將增加約35%。目前試圖控制這一現狀的方法均告失敗。 利用全世界數十萬人的數據,以及超過30年的流行病學研究,科學家發現,胎兒期和幼兒期發育過程中的諸多因素,有助于改善這些統計數據。 《
在世界范圍內,慢性病發生率正在升高。到2030年,成年型糖尿病發病人數預計將翻倍,同時,心血管疾病將增加約35%。目前試圖控制這一現狀的方法均告失敗。 利用全世界數十萬人的數據,以及超過30年的流行病學研究,科學家發現,胎兒期和幼兒期發育過程中的諸多因素,有助于改善這些統計數據。 《
慢性病已經成為中國人的頭號健康威脅。值得注意的是,心血管疾病是慢性病之首,《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2》指出,我國心血管病現病患人數為2.9 億,即每5 個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其中高血壓2.66億,卒中至少700 萬,心肌梗死250萬,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 心血管
關于印發醫學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導醫學科技工作發展,科學技術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
宋樹立: 新聞媒體的朋友,大家上午好。在“六一”兒童節到來前夕,我們很高興地邀請到衛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衛生司秦懷金司長,向大家發布并解讀《中國0-6歲兒童營養發展報告(2012)》。在主席臺就座的還有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婦幼營養室蔭士安主任,和協和醫院新生兒科王丹華主任醫師。
黑龍江省鶴崗市蘿北縣2009年被確定為黑龍江省首批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縣之一,醫改三年以來,切實減輕了老百姓的“藥擔子”,加上鄉鎮鄉村一體化管理,醫生定期回訪、為村民體檢,暖了鄉鎮老百姓的“心窩子”。 來自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部門的數據顯示,我國目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肥胖癥患病率的上升已成為全球各國的公共衛生危機。在1988年至2012年期間,2至19歲兒童和青少年的肥胖患病率從10%上升至17%,20歲或2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肥胖患病率從23%上升至35%。大量數據表明:與正常兒童相比,如果兒童是超重的,那么該兒童發展到成人時,超重的風險會
2019年中華醫學科技獎初審通過項目醫學科學技術獎建議一等獎項目(17項)項目名稱(中文)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評審學組推薦單位基于生物活性分子的心血管疾病干預靶點研究季勇、余鷹、朱國慶、謝利平、韓藝、孟國梁、張楓、顧月、趙爽、唐欣南京醫科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基礎醫學組南京醫科大學基質
植物黃油的隱患 大家好,歡迎收看《經濟半小時》。最新的世界糖尿病普查數據顯示,在中國成年人中糖尿病患者高達九千多萬,中國已經超過印度,成為糖尿病第一大國。換句話說,每四個中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患上糖尿病或處于糖尿病前期。專家們甚至預言,如果不加以干涉,中國糖尿病大爆發期將會很快到來,先來了解一下
雙酚A(BPA)也稱為聚碳酸酯,用于飲料瓶、食品包裝等多種塑料制品。它有類似激素的作用,會干擾人體內分泌和生殖系統。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究竟如何,目前還沒有一致的結論。但是,由于擔心雙酚A對嬰幼兒健康的損害,歐盟、加拿大、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已禁止將雙酚A用于嬰兒奶瓶。 近些年來研究者們也對雙酚A對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主要任務包括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傳染病及地方病),現附意見全文如下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國發〔2019〕1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我們都知道魚油中富含ω-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DHA和EPA),其具有抗炎、調節血脂等多種健康益處。近年來科學家也通過大量研究發現了魚油的其它好處,比如魚油能夠降低個體患癌癥的風險,而且吃魚油還能夠降低個體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那么魚油還有哪些健康益處呢?本文中小編就對此進行了盤點,與各位一起學習!
我們都知道,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有助于機體健康,那么為了保持身體健康,應如何改善生活方式呢?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多篇研究成果,來告訴大家生活方式對于機體健康的重要性!與大家一起學習! 【1】簡單地改變生活方式就能夠改善大腦健康 有效應對諸如癡呆癥等大腦疾病 新聞閱讀:We can ch
不知不覺,再過天2016年就離我們遠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那么即將過去的12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 【1】Nature:首次揭示RNA剪接與衰老存在因果關聯 doi:10.1038/nature20789 衰老是
當新世紀第三個十年撲面而來時,欣喜與興奮、未知與期待,夾雜在每個人的情感中。回首過去的2019年,孜孜不倦的科研人員在醫學領域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果,我們精心篩選了一些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重要醫學研究成果,以期在新的十年大家能夠更好地“擁抱健康”。 慢性疾病負擔仍將持續 過去的幾十年里,經濟快
近年來,家長對于孩子營養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但實際生活中家長缺乏營養知識,在營養認知上存在誤區并非少數。錯誤的喂養行為會給孩子成長帶來不利影響,調查顯示當前我國兒童營養不良依然存在,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超重和肥胖等問題日益嚴重。 專家表示,充足均衡的營養是兒童智力和體格正常發育,乃至一生健康的
很多人都想延年益壽,當然他們也會通過進行一些有益健康的活動或攝入健康飲食來維持機體健康,進而增加自己的壽命,近些年來,科學家們也發現了一些能夠讓人長壽的方法,下面小編對此進行了盤點,分享給各位! 【1】RSOS:新發現---大腦越大,壽命越長 DOI: 10.1098/rsos.160622
近日,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條新聞:放棄食用傳統的動物油,是導致國人的健康每況愈下的重要原因。文章中還列舉了動物油的種種好處以及如今人們常用的各種植物油的缺陷——不但可能是轉基因油,還會導致心血管疾病高發。 事實真是如此嗎?針對種種疑問,記者采訪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馬冠生
“每種動物都有相對應的共生微生物種群,它與該物種的基因一起被稱為兩套基因組。現在研究讓兩套基因組如何和諧對話是重點,而這樣的研究可能將揭開慢性病真正的原因。” 人類的疾病對于科學家來說,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研究領域,因為不斷有新的研究發現推進人類對自身的認知。 近日,刊登在《細胞》上的一
打開一袋散發著迷人香味的薯片,你很難不被它金黃酥脆的外表所誘惑,拿起一片放入嘴巴,隨著“喀吱”聲,土豆特有的清香立刻充溢了口腔,那滿足的感覺會一直傳遞到大腦。你也可以蘸著番茄醬、辣椒醬、燒烤醬,讓土豆香和酸味、辣味、肉味等MIX后,更充分地滿足你的食欲。一包薯片旋即就被你打掃得干干凈凈。 打開電視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糖尿病的病理學與治療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 Signal:心臟激素能夠緩解肥胖以及糖尿病耐受性 DOI: 10.1126/scisignal.aam6870 最近,來自斯坦福大學Burnham Prebys醫學發現研究所(SBP)以
全谷物飲食 曾發表在《JAMA內科學》雜志上的一篇文章提到,食用全谷物飲食可能有助于延長壽命,并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風險。這是一項眾多研究全谷物飲食與提高壽命,包括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風險關系的大型研究之一。 研究人員觀察了兩個大型的隊列,包括約7.4萬名參與了“護士健康研究”的女性,以
若政府不采取措施,2025年全球肥胖癥患者將超2.5億 全球肥胖組織(World Obesity Federation)最近發表的一項報告稱:肥胖目前影響了全球13%的人群,如果政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17%。該報告預測未來十年將有1.77億成年人成為重度肥胖者患者。超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心腦血管疾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Science:重磅!親聯蛋白2切割竟可阻止心力衰竭產生doi:10.1126/science.aan3303. 美國愛荷華大學心臟研究員Long-Sheng Song博士及其團隊在之前的研究中已
長期以來,我們都知道,飲食的攝入與機體健康密切相關,攝入過多不恰當的食物會誘發體重增加,引起肥胖,比如一些高能量低營養的食物,包括快餐等,這些食物通常都富含大量的飽和脂肪酸、精致碳水化合物、糖類和鈉類,其能夠增加個體患糖尿病、心臟病以及某些癌癥的風險。 近年來,科學家對飲食與健康之間的關聯進行
導讀: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及高脂飲食的攝入是導致全世界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人群數量激增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腸道菌群對宿主代謝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環境與宿主自身因素結合顯著影響腸道菌群的組成比例及多樣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菌群作為重要的串聯因素調節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Nature:利用細胞替換療法治療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進展!胞外基質組分決定著胰腺祖細胞的命運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會破壞胰腺中產
隨著現代社會化的發展,如今很多人早已經習慣久坐的生活習慣,尤其是對于白領一族而言,久坐辦公似乎占據了工作的大部分時間,然而大量研究發現,長時間坐著對機體健康往往有很多不良影響,那么到底久坐對機體到底有什么有害的影響呢?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相關的研究報告,分享給各位,與各位一起學習! 【1】A
在伯明翰來自南卡羅來納大學,杜克大學,阿拉巴馬大學和Metabolon公司的研究人員研究發現了一個新通路,打開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大門,這種疾病影響到25%的人口,并可能導致肝硬化,最終導致肝癌,以及其可能的他肝臟疾病。 該研究發表在自由基生物學和醫學,氧化應激和醫學領域的領先科學期刊上。
前言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實現病有所醫的理想,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在中國這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醫療衛生關系億萬人民健康,是一個重大民生問題。 中國高度重視保護和增進人民健康。憲法規定,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藥和傳統醫藥,保護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