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8-29 07:13 原文鏈接: 新疆地膜污染嚴重影響土壤再生能力凸顯法律缺失

      新疆地膜覆蓋種植作物面積4700萬畝,是全國地膜覆蓋種植面積最大、地膜用量最多的省區,而年回收治理量僅為132萬畝,占整體覆蓋面積的2%至3%。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廳2009年和2010年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新疆地膜覆蓋田地中每畝的地膜殘留量是16.88公斤,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到5倍。近日,記者對新疆地膜污染情況進行調查。

      令人糾結的地膜

      新疆精河縣大河沿子鎮農民郭忠平站在自家25畝棉田前,喜憂參半。再過不久,就是棉花收獲的季節,到時田間殘留的地膜又會成為他的煩惱。

      郭忠平說,目前大家普遍使用的地膜厚度為0.008毫米,每畝使用4.8千克至5千克。地膜雖然有利于保護作物的生長,但秋收后,地膜經過一年的風吹日曬,化作一片片殘膜,回收難度極大,且因為翻地時間受限(棉花收獲后兩周內必須翻地,為來年播種做準備),當地農民基本未對地膜做過回收工作。

      據了解,殘膜嚴重影響土壤的再生產能力,威脅并破壞農業環境、自然環境和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而增加地膜的厚度則有利于殘膜的回收。

      記者問:如果市場上的地膜厚度增加了,你是否會選擇購買?郭忠平果斷搖頭。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包一畝地的價格為60元,需使用5公斤0.008毫米的地膜,每公斤12.5元,要花費62.5元;種子、施肥、澆水等費用1300元;平均產量每畝地350公斤,雇用拾花工按每公斤2.4元計算,共需840元。以去年的棉花價格每公斤8元計算,共收入2800元,每畝地只能賺537.5元。

      “如果地膜厚度增加至0.01毫米,每公斤的價格會在15元左右,投入成本增加了,還能賺什么錢?”郭忠平說。

      如何治理“地魔”

      “地膜污染愈演愈烈與目前治理方面沒有任何法律依據有關。”新疆自治區農業廳農村環境保護與能源發展處處長努爾穆罕默德?祖農說,一些中小企業正是鉆了法律的空子,生產出諸多不合格的地膜,使得污染情況更為嚴重。

      努爾穆罕默德?祖農介紹,40年前,我國引進地膜技術時厚度為0.015毫米,經過作物的一個生長期,地膜仍然完好無損,可以全部收回來。為了減輕農民負擔,1992年,國家頒布了農用地膜的使用標準,企業生產地膜標準應達到0.008毫米至0.02毫米,允許地膜在加工中存在一定的偏差,即在0.008的基準上上下浮動0.002到0.003毫米。一些企業正是鉆了這一空子,取浮動后的低值,將地膜生產標準自行調至0.005毫米至0.008毫米之間。還有一些企業直接生產0.005毫米的地膜,且在生產過程中還添加了比全新聚乙烯材料便宜很多的可再生料,導致地膜老化速度加快,質量大幅下降。

      中國農業科學院曾在石河子做過調查,1畝地的殘膜數量可達到20萬塊到30萬塊,大小只有巴掌甚至指甲蓋大,根本無法回收。

      據了解,近年來,新疆為緩解地膜污染的情況,編制了《2013-2020年新疆農田廢舊地膜污染綜合治理規劃》和《新疆廢舊地膜污染綜合治理指導意見》等,但僅僅停留在指導層面,并無法律約束力。

      出臺新規治殘膜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02年至今,國家通過提供農業清潔生產項目,先后給新疆安排了數十個縣市,投資2億多元,開始廢舊地膜污染治理。同時,新疆結合國家農業清潔生產項目安排專項基金,在承擔國家農業清潔生產示范項目的13個縣市開展地膜污染治理示范,對農民使用并回收0.01毫米厚的地膜進行補貼,加強機械收膜技術創新,加大地膜回收企業規模建設的力度。

      努爾穆罕默德?祖農說,一直以來,殘膜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并不明顯,原因在于國家通過增加作物播種密度的技術手段來保證產量,而當前,播種密度接近極限,治理地膜污染刻不容緩,唯一出路就是增加其厚度。

      據了解,新疆農用地膜的新標準將于今年9月出臺,新標準中明確要求,生產企業必須生產厚度為0.01毫米的地膜。

      目前,新疆全區共有地膜生產企業1000多家,在新標準實施前,新疆各職能部門已開始對地膜企業進行整頓,對小作坊式、設備簡陋、產能落后的企業一律予以關停整頓。

      另外,新疆自治區人民政府法制辦還將地膜污染治理條例納入立項調研計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田廢舊地膜綜合治理條例”有望在明年出臺。屆時,或將對新疆全區廢舊地膜污染的治理起到促進作用。

    相關文章

    全球尺度遙感土壤水分產品時空填補方法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曾江源團隊在全球尺度遙感土壤水分產品時空填補方法發展、對比與驗證方面取得進展。該團隊圍繞傳統偏差校正方法與機器學習方法在填補全球尺度主被動微波土壤水分衛星(SM......

    十四五收官之年,石油化工行業這些新標準即將全面實施

    隨著2025年“十四五”規劃的圓滿收官,我國石油化工行業迎來了一系列新的發展機遇。在這一關鍵年份,多項石油化工新標準即將落地實施,為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分析測試百科網精心梳理,為您揭示20......

    熱耦合電動力可強化低滲透土壤中物質傳輸

    土壤中低滲透孔道中物質傳輸受限,成為土壤污染修復的關鍵瓶頸。電動傳輸可提高低滲透土壤污染物和降解菌的可達性,熱效應提高污染物降解菌的遷移活性,兩者結合預期可實現土壤物質的精準靶向傳輸,但其傳輸和耦合熱......

    穩定的土壤生物網絡讓土壤功能更高

    農業干擾作為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全球擾動和全球變化驅動因子之一,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過程產生深遠影響。農田是糧食的主要來源,世界上巨大的人口壓力使人類不得不通過頻繁耕作、施肥和使用農藥等集約化做法來增加......

    土壤水分站點空間代表性及其影響因素評估新方法提出

    記者6日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獲悉,該院科研人員提出全球土壤水分站點空間代表性及其影響因素評估的新方法。該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現有全球土壤水分站點在衛星數據產品驗證中的可用性,......

    我國成為首個建成全域高精度數字土壤大疆域國家

    12月5日,正值第十一個世界土壤日,《中國土壤剖面數據集》在北京舉行的“賡續四十載,再‘普’新篇章”主題活動上正式發布。這使得我國成為全球大疆域國家中,首個建成全域具時間序列高精度數字土壤的國家。活動......

    應對酸性土壤養分脅迫?大豆“顧此失彼”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梁翠月團隊,研究揭示了大豆根系“顧此失彼”應對酸性土壤低磷、鋁、錳脅迫的分子機制。相關成果近日分別在線發表于......

    微生物量生長率氣候梯度變化如何影響土壤C循環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任成杰團隊通過研究確定微生物生物量特定潛在生長率在地理氣候梯度上的變化,確定這種變化的潛在驅動因素,并研究對土壤C循環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研究使用18O標......

    土壤微生物固氮機理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副研究員鄭棉海團隊在國家重點研發-青年科學家項目、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在土壤微生物固氮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近日分別發表于《微生物系統》(mSy......

    電動自行車行業將迎新標準北斗定位是亮點

    我國是全球電動自行車生產和銷售第一大國,經過多年的發展,電動自行車已逐漸成為消費者日常短途出行的重要基礎性交通工具。為提升電動自行車產品本質安全水平,促進行業的規范化發展,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