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食品里都含有有毒物質,例如大米、全麥谷物、海鮮、糖果以及野味。有專家稱,放養的動物可能比家養動物體內存在更多毒素,因此常說的吃野味并不見得就健康。
調查顯示,很多稻米產品,包括家樂氏營養谷物(Kellogg's Rice Krispies)、通用磨坊(Cheerios)以及其它一些嬰兒食品,都含有危險的潛在污染物。這是因為這類稻米種植在被水淹過的土地上,而水流攜帶的砷會被留在土壤里,進而被稻米吸收。雖然在飲用水上有明確的砷含量限制,但是食物中并沒有這項規定。而由于印度香米吸收的砷含量較少,所以它可以作為最佳的替代品。此外,我們也可以通過在烹飪前反復沖洗來去掉80%的砷。然而更可怕的是,除了砷以外,鉛和汞等重金屬物質也同樣存在于我們的食品中。
幾乎所有的蔬菜和全麥谷物都會從土壤中吸收一種致癌物質——鎘。一旦被人體吸收,它會在腎臟和肝臟內存在40年,對腎臟產生慢性損傷,在極端的情況下還會導致腎臟疾病。而在蘇格蘭西南部,由于開礦的原因,蔬菜中含有大量的鎘。所以防范措施必不可少,比如在食用前將蔬菜去皮,或者至少要清洗,以此來去掉粘在蔬菜表皮的有毒粒子。
汞隨著工業廢水的排放被魚類吸收,然后不斷的積累,一直到食物鏈最頂端。鯊魚、旗魚和金槍魚的汞含量尤其高,這對胎兒和小孩的發展會產生破壞性影響,在成年人中也會產生情緒低落、顫栗、失眠以及頭痛的影響。英國國民保健服務體系(NHS)向公眾建議,小孩、孕婦以及要懷孕的女人都不應該食用鯊魚、旗魚和金槍魚,其余成年人的食用量也不應該超過一周一次。
聯邦安全署(FSA)在去年公布,散裝茶樣本中的鋁含量最高。這是因為茶葉生長在鋁含量相對高的酸性土壤中。而用于糖果的食用色素和用硫酸鋁的純化的水中也含有鋁。基爾大學的生物無機化學克里斯托弗?埃克斯利(Christopher Exley)教授曾把這個世紀形容為“鋁的年代”。他說過量的鋁會沉積在體內,包括大腦中,導致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癥,帕金森氏病和多發性硬化癥。他還說最好的預防措施就是不要吃加工過的食物,要買新鮮的原材料。同時也不要喝鋁罐裝的碳酸飲料、功能飲料以及冰茶。
像松雞、野雞、野兔等野味通常是被鉛粒殺死的,屠夫將這種毒劑去掉后還是會留下毒素。科學家警告到,即使很少量的鉛也會影響智力的發展和行為的變化,還會對孩子的大腦發展產生損害。英國視食品標準局(Food Standards Agency)表示,還沒有確定安全的鉛攝入量。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的安迪?米哈格(Andy Meharg)博士說到:“其實食用放養和野生的動物以及瘦肉并不科學,相反,它們的有毒物質含量更高,不過如果不經常吃那還是可以的。”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研究論文:來自美國猶他大學的科研人員在致命的芋螺(雞心螺)毒液中發現了一種新毒素,其特殊而持久的作用有望幫助科學家設......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開展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逆轉與老化相關的影響并恢復大腦的“衰老處理系統”是完全可能的。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衰老》雜志上。研究報告截圖。圖片來源:《自然·衰老》阿爾茨海默病、帕金......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據新一期《科學》雜志報道,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科學家發現了生物界迄今最大的蛋白質,比此前已知的最大蛋白質——人類肌聯蛋白還要大約25%。研究人員表示,這是蛋白質界的“珠穆朗瑪......
加拿大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致病細菌中用來區分有益分子和有毒分子的“條形碼”系統。研究顯示,許多細菌可掃描遺傳密碼,以了解保留哪些蛋白質,排出哪些蛋白質。而這些被排出的蛋白質通常對人體細胞有毒,因此細菌區分......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和關注程度也不斷增強,食品安全監管隨之成為新的關注焦點。據報道,真菌毒素污染在世界范圍內非常普遍,已成為影響世界糧食衛生安全的最......
1藍藻/海洋毒素簡介藍藻/海洋毒素是依據來源劃分的一類毒素,主要由淡水或海水中的浮游藻類合成,并在魚蝦貝類等生物體內蓄積,通過食物鏈危害生物及人類安全。2貝類毒素簡介貝類通過濾食有毒微藻(主要是藻黃素......
圖基于噬菌體展示篩選和血液相容性肽基聚合物設計精準內毒素分離材料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1922411、22174138)等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卿光焱研究員團隊開發了一種超精......
根據亞當-羅森塔爾博士的研究結果,細菌群落中基因相同的細胞表現出不同的功能。這意味著該群體的某些成員表現出更多的被動行為,而其他成員則產生使我們感到不舒服的毒素。熒光顯微鏡圖像顯示,在一個基因相同的群......
含有鵝膏環肽毒素的劇毒鵝膏屬真菌,被稱為“世界最毒蘑菇”。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毒蘑菇鵝膏環肽毒素合成機制方面取得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了兩個鵝膏環肽合成新的關鍵基因P450-29......
中新網昆明1月14日電(記者胡遠航)哺乳動物中也有用毒高手?鼩鼱就是其中一種。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從亞洲短尾鼩鼱的頜下毒腺中分離出來的毒素BQTX,不僅在結構和功能上與蛇、黃蜂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