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底,各個大型學術機構都會公布自己的科學大事記。《科學》雜志已經就這個問題開始熱身,并讓普通讀者投票。
這些內容雖然不都會最終上排行榜,但也有一定參考價值,至少是被《科學》作為候選科學大事,我這里簡單介紹幾個生物醫學領域的工作。
小麥占世界 30%的主食,小麥基因組數量是人類基因組的五倍,而且充滿混亂、重復的 DNA序列,所以曾經有學者認為小麥基因不可能被測序。但是國際合作組織,已經描繪出 21 條染色體草圖,并對其中一個染色體進行了深層測序,這說明對小麥進行完整基因組測序已經不遠了。這一數據正在幫助科學家培育更快更好地開發小麥品種。
對丙型肝炎病毒 (HCV)唯一的治療方法曾經是連續48 周使用利巴韋林和干擾素。但這些藥物有嚴重的副作用,也經常沒有效果。2011 年 5 月,兩種直接對抗丙型肝炎的藥物上市改變了歷史。隨后人們開發出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的抗病毒藥物,2014年已經被批準上市可在8 個星期內治愈丙型肝炎的新藥,該藥物可能很快成為丙型肝炎常規治療藥物。但是唯一遺憾的是這種藥物價格不菲,每粒高達1000美元。
科學家多年前就知道鳥是恐龍的后裔,若干年前這種動物從爬行類分離出來。今年,科學家發現在一種恐龍有羽毛,這種羽毛和現在的鳥羽毛接近,研究發現恐龍長羽毛可能比較普遍,研究說明恐龍經過緩慢并持續非常長時間的進化,才逐漸進化成現在種類多,顏色鮮艷,并適應環境的鳥類。
科學家通過一個新的帆支持恐龍棘化石研究,證明這種恐龍不僅是最大的食肉恐龍,大約15米長,而且也是唯一會游泳的恐龍。雖然這種恐龍能擊敗 T.雷克斯,它很可能是吃魚的恐龍。
美國斯坦福大學有學者發現在年輕動物體內存在能對抗衰老的蛋白質。研究發現這種蛋白能延緩心臟的衰老,現在科學家正在嘗試用年輕血液治療老年性癡呆。
有學者制造出除G-C和 A-T以外的新的核苷酸,現在已經將這些新的核苷酸轉入活的細菌基因組內,將來可利用這種技術編碼新的氨基酸和全新的蛋白質,這種技術有可能成為人工新蛋白的工廠。
美國科學家2013年1月從南極蘭斯湖底800米冰下獲得土和水的樣本,研究發現存在不同微生物的生態系統,這里的水至少被封閉了10萬年以上,也就是說這里的生命是10萬年前就與世隔絕,然后繁衍生息到現在。
雖然我們的味覺不如狗,但是最近科學家發現人類的味覺識別能力是非常強大驚人的,能識別大約1萬億種氣味,遠遠超過過去認為1萬種氣味的估計。
從出現后半個世紀來,計算機芯片的計算速度越來越快,功能越來越強,但是基本結構并沒有發生變化。但是2014年的計算機芯片打破了過去的模式,科學家根據大腦的工作原理設計出新芯片,這種芯片的性能大大提高,讓許多過去機器人無法實現模擬人類視覺的功能,這些功能需要從復雜環境中利用感受器獲得大量數據并立刻分析數據的能力。
經過多年的努力,科學家終于用人類干細胞培養出胰腺β細胞,這種細胞能合成分泌胰島素,一型糖尿病患者就是因為這種細胞丟失造成,不過用胚胎干細胞或誘導干細胞培養成這種細胞的配方非常復雜,雖然這種細胞并不能克服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對這種細胞的免疫攻擊,但畢竟向糖尿病的細胞治療前進了一大步。
在廣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科學城園區“雙創”示范基地有一家企業——云舟生物科技(廣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舟生物),致力于系統性攻克基因遞送行業的關鍵技術瓶頸,獨創高度個性化的智慧基因載體設計交易平臺,......
你想象中的細胞生物學課堂是怎樣的?用解說詞掌握基因概念,用結構圖了解染色體,亦或是顯微鏡觀看細胞組成?在她的課堂上,不僅可以收獲細胞生物學基礎知識,還可以探尋細胞中的“人性”光芒,在認識細胞的同時,形......
病理科“同源重組修復基因突變聯合檢測和缺陷基因檢測”等及2022年“肺癌治療靶點檢測”等二代測序合作檢測項目(二次)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四川省政府采購一體化平臺項目電子化交易系統(以下簡稱“項目電子化交易......
最近,南京醫科大學教授沙家豪、郭雪江與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秦燕合作,發現精子發生中的新型核糖體(RibosomeST)能夠產生精子特異蛋白組,揭示了男性生殖細胞特異性核糖體缺失對生育的影響。相關研究......
前段時間看到饒毅老師發的“這是我們目前主流狀況:冒險第一不行,第二很多”,我感覺很有意思。這句話看上去是在“罵人”,其實充滿了贊揚,也包含著更高的期許。當然,在討論前,我要把主題特異到“生物醫學基礎研......
12月14日,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九屆年會開幕式上,2022年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獎頒獎儀式以線上形式舉辦,并通過全媒體多平臺同步直播。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天津科技大學校長路......
前段時間看到饒毅老師發的“這是我們目前主流狀況:冒險第一不行,第二很多”,我感覺很有意思。這句話看上去是在“罵人”,其實充滿了贊揚,也包含著更高的期許。當然,在討論前,我要把主題特異到“生物醫學基礎研......
5月15日,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首個生物細胞實驗室在欽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落成。包括“腫瘤生物細胞免疫治療”“NK細胞保健治療”兩項新技術。實驗室的落成,標志著欽州開啟生物細胞免疫治療的新時代,給癌癥患者帶......
日前,一份名為《科研之信:公眾注視下的科研人員》顯示,中國受訪科研人員認為,科研關注度的提升能夠在“增進社會效益”(55%)、“影響政策制定”(48%)以及“提升科研質量”(47%)三個方面帶來積極影......
近日,第45屆美國圣安東尼奧乳腺癌大會在美召開,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江一舟教授領銜開展的一項三陰性乳腺癌基礎轉化研究入選本次大會的主題報告,這是今年中國大陸地區唯一一個全體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