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燒派”代表人物趙章元認為解決垃圾難題出路只有分類回收
14日番禺區市政園林局召開的媒體通氣會上,專家們列舉諸多理由以證明垃圾焚燒污染可控。
針對這一事件,國內“反燒派”代表人物、中國環科院的環境學專家趙章元指出:“垃圾焚燒廠周邊癌癥高發是事實,沒人敢否認,也沒人敢保證二惡英可防可治!”
說污染可控是地道的廣告語言
“這些話(指專家發言),在北京六里屯等幾個項目上,他們已經講了很多遍了。”趙章元表示,凡遇到這樣的情況,一些專家總是要講這些理由,“說污染可控,是地道的商業語言,是國際大公司推銷產品的廣告語言。其實到目前為止,沒有人,也沒有專家敢保證,二惡英是可防可治的”。
他進一步表示,日本在1999年后也建了一些垃圾焚燒項目,這些廠周邊同樣出現了大量的癌癥群體。而目前,也沒有直觀的證據能夠證明,垃圾焚燒廠周邊癌癥群體高發不會發生。而事實也恰恰相反。
癌癥高發全球垃圾焚燒廠萎縮
“焚燒絕對是夕陽產業。”趙章元說,因為垃圾焚燒廠旁的癌癥高發無法解釋,因此美國近10年未建一個垃圾焚燒廠,而歐盟也出臺限制垃圾焚燒項目的規定。就全球而言,垃圾焚燒廠數量確實是在萎縮。
既然有危害,那么焚燒廠肯定要拆,如果要拆,肯定先從早期建的開始,不可能從新建的開始。“拆不是因為技術的問題,而是因為危害確實大。”
垃圾焚燒廠是二惡英主要源頭
“說攝入二惡英主要是從食物攝取,而非空氣,這表明他們完全不懂。”首先,我們不排除食物里會有。吸煙、炒菜、燒烤,這些是會產生二惡英的,可都是短期的、偶發性的。但垃圾焚燒廠不同,要存在幾十年,而且居民天天住在旁邊,即便是產生的污染物量很少,但長期累計,其后果也不可想象。垃圾焚燒廠所產生的二惡英,可以通過呼吸進入人體,落入土壤和水中,又經過食物鏈進入人體。
趙章元表示,國際權威專家都認同一個道理:垃圾焚燒是產生二惡英的主要渠道。他認為,國際上的專家要比國內的專家可信度高。
國內技術落后項目撥錢后硬推
“我國垃圾焚燒起步晚,但發展很快。”趙章元說,事實上,目前我國垃圾焚燒爐的技術仍非常落后,用在一些項目上的焚燒爐問題不斷,現在被迫進口國外產品。
他進一步分析說,發展快并不是因為這項技術先進,而是因為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了支持焚燒技術的規定。“那時大家認識還不夠,但現在發現污染這么厲害,更改已經來不及了,文件已經開始實施了,而且建垃圾焚燒項目的錢早就撥出去了。潑出去的水想再收回來,談何容易?現在是騎在虎背上,想下下不來,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推。”
分類回收是解決難題唯一出路
趙章元多次強調,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資源化利用是解決垃圾難題的唯一出路。
“國內的垃圾中,過半是餐廚垃圾,大家認為這個很難回收。”趙章元表示,以往這個問題確實難解決,但現在已經不是問題了。以往是堆肥,但堆肥技術現在已經過時,目前新開發的技術有厭氧發酵、耗氧發酵、高溫水解等技術,占地都不多,而且不會產生臭味。而垃圾中的其他成分,如塑料、金屬、木材等都能回收再利用。
“不是沒有辦法解決,是政府嫌麻煩。”趙章元說,政府想簡單管理的思維是當前制約垃圾分類推廣的最大障礙。
——布魯克生命科學質譜事業部總裁RohanThakur博士專訪隨著第1000套timsTOF的安裝,再次彰顯布魯克在高端前沿質譜領域獲得的巨大成功。近年來,布魯克在單細胞組學、4D多組學、空間定位組學......
近日,杭州迪安醫學檢驗中心實驗室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ISO15189復評審。本次評審涉及質譜、流式、分子病理以及常規檢驗和病理等14個專業領域的304個項目。現場評審首次會議上,......
鄂維南認為,當前,國家對于人工智能研究還缺乏有效的頂層設計,人工智能的發展總是容易跟著別人走。“有的專家非常擅長解讀國外的東西,但國外下一步會出來什么東西,他們腦子里面沒有概念。”國內人工智能的創新與......
2022年9月28日,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獲獎理由是:在母體血液中發現胎兒DNA,從而對唐氏綜合癥進行無創產前檢測。這項技術已在全球范圍被廣泛應用,每年......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嫦娥五號帶回的1731克月壤中,有3克曾交給這里的李獻華院士做研究。中秋節前夕,三位年輕的航天人特地來到這里,近距離了解有關月壤的研究進展。從遙望明月到知曉月亮的秘密,......
記者7日從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獲悉,瀘定地震發生后,四川省生態環境廳迅速成立“9·5”瀘定地震環境應急領導小組,組織力量開展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嚴防震后次生環境問題,目前瀘定地震震后環境安全總體可控。地震發......
7月24日,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成功發射。7月27日,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體部的展覽館里,《面對面》欄目采訪了剛剛從文昌發射基地返回北京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指揮王翔。中國空間站變身“太空母......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揭示月球演化奧秘近日入選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嫦娥五號任務不僅實現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也為人類取回了21世紀的第一批月球樣品。如今,世界各國正在加快推進探月步伐,面對第......
從6月17日進駐天和核心艙,到9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在空間站度過了3個月時光。對湯洪波而言,這是他第一次執行飛行任務。空間站中的生活是怎樣......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0年11月11日,第十五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第十五屆POPs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采用扁平化多方參與的模式,聚焦“長江大保護與化學品環境安全”,邀請國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