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08-03-05 09:12 原文鏈接: 香山會議:中醫藥現代化亟待建立科學評價體系

    “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病人體內艾滋病病毒沒有消失,但不發病,病人生活質量沒有下降,如何評價這種治療效果?”“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治療,腫瘤病人帶瘤生存應如何看待?”“中醫沒有動物實驗,如何科學評價療效?”這些問題是2月23日—24日召開的第318次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在探討中醫藥發展時,提出的有關中醫藥評價體系問題。專家們認為,中醫藥的創新發展有賴于建立不同于西方醫學的嚴謹、科學評價體系。 

    此次主題為“中醫藥發展思路與繼承創新思維和方法”會議,是記者參加的第三次有關中醫藥發展的香山會議,與前幾次相比,現在專家們的討論越來越具體且思路清晰了。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中醫藥與西方醫學相比采用了不同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來認識生命和疾病現象,是我國最具有原始創新潛力的學科領域。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王國強研究員指出,長期以來,由于我們對中醫藥學自身發展規律、中醫藥特色優勢以及繼承、創新的內涵一直認識不夠清晰,因此,阻礙了中醫藥學術的進步和事業的發展。另外,適合中醫藥自身特點的研究、評價方法和標準規范體系尚未建立,適應時代要求的自主創新體系尚未形成,制約了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進程。 

    本次會議執行主席之一、中國醫學科學院的劉德培院士認為,中醫藥的現代化與國際化,應搭建關鍵技術平臺,努力建立行業認同的中醫藥標準化規范體系;并針對中醫藥治療常見病有效的,但西醫治療效果甚微的一些疾病,用循證醫學的方法和原理,建立相關的評價指標體系并使之標準化。 

    另一位會議執行主席、中國中醫科學院的王永炎院士更具體地指出,建立在嚴謹、科學基礎上的中醫臨床研究評價,是中醫藥臨床研究發展之重心。在中醫藥基本理論的指導下,從中醫藥的臨床優勢和特點出發,應用包括臨床流行病學、循證醫學及信息技術在內的方法和技術,能夠充分反映中醫藥臨床療效優勢的綜合的中醫藥臨床研究評價方法、指標體系和標準等關鍵技術的研究。 

    相關新聞

    第318次香山科學會議研討中醫藥問題

    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評價標準將在年內公布

     

    相關文章

    張伯禮院士:理論為先,循證為王,推動中醫藥發展

    2月24日,第二十屆國際絡病學大會在石家莊市舉行。張伯禮、樊代明、劉德培、張運、吳以嶺等近20位兩院院士以及來自海內外10萬余名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齊聚大會。張伯禮院士在大會開幕式上致辭。張......

    多樣化菌群共存現象有了新解釋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騰團隊在《自然—通訊》發表研究成果。該研究從理論上揭示了微生物群落中廣泛存在的水平基因流動可以幫助競爭性微生物群體突破物種多樣性“極限”,促......

    多所新大學今年啟動招生,專業以新能源等工科為主

    各地教育部門近日陸續發布了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大灣區大學等多所新大學獲批設立,北京理工大學珠海校區等高校今年啟動招生。這些大學設立的專業中,新能源、工程技術等工科專業占絕大多數。北京理工大學珠海校......

    2023年度高新技術企業火炬統計年報表和年度發展報告開始填報

    近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發布關于組織填報2023年度高新技術企業火炬統計年報表和年度發展報告的通知。原文如下:各有關單位:根據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數據與情報科學學報(英文)》:致力加深社會對科研生態的理解

    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說,科學是人類最偉大的集體事業。公眾、科學家和政府都是科學事業的直接或間接參與者。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和認知共同影響著科學能否有效地回應社會現實。例如,在流行病期間,保持社交距離等社......

    科學儀器行業趨勢之歷史深處的憂慮

    前言:科技的發展帶來了大國的更替。科學儀器行業是大國復興必經之路。經歷了幾十年高速發展,習慣了行業高速發展的我們,第一次面對行業整體下滑。躺贏的時代過去了,在這行業大變革的時機,歷史可以讓我們在凜冬已......

    緬懷王綬琯院士:為有志于科學的孩子創造機遇

    1998年,75歲的王綬琯還是忙得腳不沾地。接不完的電話、外出開會、看材料、改稿子……“我記得那時候每逢周六日,家里總會來很多人,有老師也有中學生。”彼時,工作繁忙的王熒完全不知道父親到底在忙什么。實......

    真還是假?2023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揭曉

    1月21日,“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23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在北京揭曉。具體包括,基因檢測能“劇透”孩子天賦;中國科學家測定月球年齡為20.3億年;航天員不能是近視眼,因為太空中不能戴眼鏡;電水......

    《科學》發布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難題,涉及醫學、材料、人工智能等

    2005年,《科學》(Science)雜志在其創刊125周年之際,公布了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這些問題涵蓋地球科學、能源、宇宙領域,并涉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政治與經濟、能源、環境和人口等領域,......

    北京地區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項目公示通知

    https://kw.beijing.gov.cn/art/2024/1/8/art_736_672552.html關于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北京市擬提名項目的公示發布日期:2024-01-08信......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