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選擇乙肝治療藥物
患者選擇乙肝治療藥物時應結合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
肝炎日世界專題之一
○治療乙肝是場持久戰,長期抑制病毒才能減少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率
○乙肝藥物最貴并非就是最好的,患者選藥時除了療效還需考慮自己的經濟能力
○乙肝抗病毒治療發生耐藥前一般有跡可循,早期進行耐藥管理可有效預防耐藥的發生
5月19日是第三個 “世界肝炎日”。從1998 年第一個口服抗病毒藥上市至今,中國已經走過了10余年的乙肝口服抗病毒治療之路,各國乙肝治療指南對于乙肝治療也已經給出了明確、規范的治療策略和方法。然而,面對林林總總的乙肝口服抗病毒藥物,很多乙肝患者,尤其是剛被確診的乙肝患者還是覺得迷惘:是選貴的還是選便宜的?便宜的是不是療效沒那么好?聽說抗病毒藥一吃就要好幾年,萬一耐藥了怎么辦?
針對患者們這一系列的擔憂和疑慮,記者日前特意采訪了廣東省中醫院肝病專科主任池曉玲教授。池曉玲表示,治療慢性乙肝的基本方針包括“一個中心,四個基本點”。一個中心是指以長期抗病毒治療為中心,四個基本點是指堅持三少原則(肝硬化、肝癌少,副作用少,費用少)選藥和堅持優化治療。
下面,池曉玲將從這五個方面逐一解答患者的疑慮。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肝病科主任池曉玲教授
擔憂1:治療時間
患者疑慮:現在報紙、網絡和醫生都在說乙肝要長期治療,但這個長期到底是多長時間?是不是一旦開始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就得跟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樣終生服藥?
專家釋疑:
一個中心:長期抗病毒,切忌“速勝論”,堅持“持久戰”
大部分乙肝患者都希望能“速戰速決”,短期內能治愈停藥。但現實是目前所有的乙肝藥物都只能抑制乙肝病毒復制,卻不能徹底清除乙肝病毒。臨床研究發現,無論干擾素或核苷類似物短期(小于或等于1年)治療,停藥后患者HBV DNA 平均值水平都出現大幅度反彈,特別是HBeAg陰性的患者90%在短期治療后都會復發。
這說明速戰速決的“乙肝速勝論”是不可取的,短期治療難以實現對病毒復制的持續抑制。全面客觀地評估“敵我”情況后可知:慢性乙肝的治療是場持久戰,不能求勝心切,否則欲速則不達。只有堅持長期抗病毒治療,才是爭取最后勝利的唯一途徑。
中國乙肝防治指南對核苷類似物療程的建議是:大三陽患者至少治療24個月,小三陽患者還沒有明確的停藥指標,但至少需要30個月甚至更久。
擔憂2:疾病惡化
患者疑慮:如果得了慢性乙肝,患肝硬化、肝癌的幾率是不是陡然上升了?如何才能避免肝炎向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惡化?
專家釋疑:
基本點一:減少肝硬化和肝癌
目前,全球乙肝感染人數已接近4億,每年約有50萬人死于由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硬化或肝細胞癌。追本溯源,乙肝病毒的持續復制是慢性乙肝的根源。因此,乙肝治療要治本,抗病毒治療是關鍵。只要有適應癥,且條件允許,就應該進行規范的抗病毒治療。
日前,一項對651個乙肝患者進行了10年跟蹤隨訪的全球多中心的權威臨床研究公布結果。結果顯示,患者應用一種于1999年作為全球首個核苷類似物上市的抗病毒藥物治療, 10年后隨訪結果發現,所有患者的HBV DNA均小于300拷貝/毫升,83%的患者發生e抗原消失,39%的患者e抗體出現,患者的白蛋白、血小板以及 ALT(谷丙轉氨酶)均有明顯改善。專家認為,這項研究證明了,有效的抗病毒治療不僅抑制了病毒的復制,延緩了疾病的進展,同時能減少肝硬化、肝癌的發生。
擔憂3:不良反應
患者疑慮:今年媒體報道了很多藥物的副作用問題,其中也包括了乙肝核苷類似物不良反應的案例。請問,現在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安全嗎?
專家釋疑:
基本點二:少一分副作用,多一分安心
乙肝要治,藥要吃,但副作用得少。中國自古有云“是藥三分毒”,乙肝治療的時間較長,因此更應關注藥物的安全性。
總體來講,目前中國上市的四種口服乙肝抗病毒藥物都很安全,它們都經過了5年以上的臨床驗證。但在上市后,由于病人個體差異,有些人身上會出現一些比較嚴重的不良反應。在替比夫定使用過程中,曾有部分患者發生“CK”(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如果患者不知道自己的CK升高,又參加了重體力勞動,甚至一些過量的運動,有可能導致嚴重的不良反應,甚至腎衰竭等。恩替卡韋曾在動物實驗中出現致癌問題,所以美國FDA就要求把這個事件寫在說明書上,但目前在臨床實驗中尚未發現有病人出現肺部腫瘤的情況。
不過,在這眾多抗病毒藥物中,也有一些上市時間長,安全性好獲得公認的藥物。其中有的在美國已經獲批上市兒童劑型。
擔憂4:治療費用
患者疑慮:國外一些乙肝防治指南都會推薦一些昂貴的新藥作為一線治療藥物,這適不適合我們中國普通老百姓?如果要長期治療的話,那一年得花多少錢?
專家釋疑:
基本點三:從實際情況出發,經濟負擔少,長期治療“前景好”
乙肝治療費用是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醫生在制訂治療方案時,除了安全性及療效外,還要將病人的經濟承受能力納入考慮范疇。很多乙肝病人由于盲目選擇高價新藥,繼而不堪經濟重負,擅自停藥或換藥,最終導致病情加重。
“我曾經治療過的一位乙肝患者,他原本是私企老板,經濟狀況很好,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就選擇用最貴的抗病毒藥。”池曉玲告訴記者,然而治療了一年后,這位病人突然不再來復診了。“兩年后,當我再次見到他的時候,他已經得了嚴重的肝硬化。”原來,這位老板因為生意失敗,無法再承受昂貴的乙肝藥物,索性擅自停藥了。
“因此,患者在選擇藥物時應該保持冷靜的頭腦,并不是最貴的藥就最好,選藥前先掂量掂量自己兜里的錢后再和醫生溝通。”池曉玲提醒說,這樣有利于醫生為病人選擇更合適的方案,才能真正從長期抗病毒治療中受益。
就目前中國的國情而言,藥物的價格仍然是制約乙肝患者堅持長期治療的因素。
四種口服核苷類似物一年的治療成本分別為:拉米夫定5684元、阿德福韋7769元、恩替卡韋14235元、替比夫定8812元。雖然這四種藥物已經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但每月最多可報銷范圍大致在300~400元人民幣左右。所以,患者選藥時應該精打細算,選擇自己能堅持至少2到3年的治療的藥物。
擔憂5:耐藥性
患者疑慮:只要提到口服抗病毒治療,乙肝病友立刻就會想到“耐藥”這個詞兒。這也是個困擾很多病友的問題。請問,目前耐藥問題能解決嗎?
專家釋疑:
基本點四:24周加藥,主動出擊管理耐藥
耐藥可防可治,并不可怕,醫生現在已經有很多方法和經驗能夠很好地管理耐藥問題。乙肝患者無需“撿了芝麻掉了西瓜”,因為過分擔心耐藥而耽誤了抗病毒治療。
所有的核苷類似物都有發生耐藥性的可能,發生耐藥后需要加用無交叉耐藥的藥物。目前,有關乙肝聯合治療的證據正在日漸增加,在解決耐藥問題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專家強調,其實乙肝耐藥也有個過程。在發生臨床耐藥之前,有多種端倪和指標顯現。如果乙肝患者能堅持隨訪,醫生就有機會盡早發現端倪,盡早干預,就能有效地預防和管理耐藥。
池曉玲指出,根據目前的臨床經驗,24周(約半年)是治療的關鍵時間點。這就像體育比賽在第一局結束后,教練員要根據雙方的表現調整比賽方案一樣,此時如果乙肝病毒水平低于1×103拷貝/毫升,預示遠期療效較好,保持單藥治療即可。
相反,如果在這個時候發現乙肝病毒水平未低于1×103拷貝/毫升,就需要及早干預,及時加藥,在耐藥發生前防患于未然。(記者黎蘅)
魚類病毒病對水產養殖造成經濟損失。闡明魚類抗病毒免疫反應的調控機制,篩選并鑒定調控魚類抗病毒免疫反應的相關基因,可為魚類抗病新品種的培育提供獲選分子靶標。抗病毒天然免疫應答是機體抵御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
魚類病毒病對水產養殖造成經濟損失。闡明魚類抗病毒免疫反應的調控機制,篩選并鑒定調控魚類抗病毒免疫反應的相關基因,可為魚類抗病新品種的培育提供獲選分子靶標。抗病毒天然免疫應答是機體抵御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
記憶B細胞(MemB)是除長壽漿細胞外的體液免疫記憶的主要組成成分,是感染或疫苗接種后機體形成長期免疫保護的細胞基礎。免疫記憶是適應性免疫系統的重要特征之一。抗原受體經過體細胞V(D)J基因重排,對抗......
抗病毒先天免疫信號通路與低氧信號通路為細胞中兩個經典且古老的信號通路,從高等脊椎動物到低等的無脊椎動物均高度保守。關于這兩條通路之間的交互作用,尤其是氧氣以及受氧氣調控的關鍵因子在先天免疫信號通路中的......
10月4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周溪團隊在《科學進展》(ScienceAdvances)上,發表了題為HumancytomegalovirusUL36inhibitsIRF3......
悉尼大學領導的一個新項目希望通過鼓勵人們接受新的、治療性很強的治療,來研究如何在澳大利亞消除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一種血液傳播的病毒,是導致肝硬化、癌癥和肝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療很重要,因為它有助于阻......
長期以來,衰老一直被認為是不可避免的,但隨著抗衰老研究的進展,預防衰老的治療越來越被認為是可行的。在抗衰老研究中,“衰老細胞”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衰老細胞會停止分裂,但它們并沒有死亡,而是處于生長停滯......
近年來,新發突發病毒性傳染病頻發,這對全球經濟、公共衛生安全以及人類健康產生了巨大沖擊。除此類突發病毒外,長期潛伏于機體的病毒,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也因其高傳染性和反復發作的特點,較難......
因患系統性紅斑狼瘡,今年87歲的河南安陽某村李奶奶從未接種過疫苗。高燒三天后,她用孫女李雪半個月前從北京寄回來的抗原自測,發現自己“陽了”。隨后,她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家門口的小診所問診,醫生并未問及其......
一個全新的抗病毒思路讓世界衛生組織病毒學領域的顧問委員、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王林發感到出乎意料——居然可以將生命機體中偵測病毒的能力改裝成一個“元器件”,并用它合成一個系統在體內“檢測”多種病毒。這一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