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知名發育生物學期刊Development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景乃禾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揭示了BMP信號通路在小鼠胚胎干細胞神經分化不同階段的功能。
小鼠胚胎干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是用于研究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很好的體外模型。胚胎干細胞的分化調控機制研究是當前干細胞研究的熱點領域之一。但小鼠胚胎干細胞的體外神經誘導是否可以很好模擬體內胚胎發育過程并不清楚。BMP信號通路在小鼠胚胎早期神經誘導過程以及小鼠胚胎干細胞的神經分化中都發揮了重要的功能,但BMP信號通路如何發揮這些功能目前也不清楚。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景乃禾研究組博士生張克兢、李凌宇等發現,在小鼠胚胎干細胞神經誘導的過程中有一個對BMP抑制敏感的時間段。該時期的細胞對應于小鼠早期胚胎的上胚層細胞,并可通過體外培養得到上胚層干細胞。這些來源于體外培養的上胚層干細胞(ESC derived EpiSCs, ESD-EpiSCs)與來源于體內的上胚層干細胞,在基因表達、分化潛能等各方面都很相似。基于這種ESD-EpiSCs,可以將小鼠胚胎干細胞神經誘導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從ESCs到ESD-EpiSCs階段,以及從ESD-EpiSCs到神經干細胞階段。進一步的研究發現,BMP信號在小鼠胚胎干細胞神經誘導的兩個階段有不同的功能:它在前一個階段通過抑制FGF/ERK信號通路以及上調Id基因抑制了ESCs分化為EpiSCs,而在后一個階段則通過Id等基因促進ESD-EpiSCs向非神經組織分化。
該研究首次將小鼠胚胎干細胞神經分化分為兩個不同階段,為小鼠胚胎神經分化的體內和體外對應關系提供了重要實驗證據,為深入理解信號通路在維持干細胞全能性和命運決定之間的功能轉換,并為分階段研究早期胚胎發育過程的其他重要信號通路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體外研究模型。
該項工作得到了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及上海市科委的經費支持。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研究員劉真、孫怡迪,博士后朱文成團隊,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木良善團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研究員李辰團隊合作,描繪了......
體外胚胎生產是現代繁殖技術的核心組成部分。近年來,結合活體采卵,體外胚胎生產快速推廣,成為家畜遺傳改良和良種擴繁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體外培養體系不完善,因而體外生產胚胎的質量低于體內生產胚。有研究發......
多發性骨髓瘤(MM,multiplemyeloma)是一種復雜的血液系統疾病,目前臨床上存在很明顯未滿足的治療需求;盡管傳統療法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生存率,但這種疾病目前仍然無法治愈,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
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牽頭的研究表明,一種新的深度學習人工智能(AI)模型可通過視頻,識別出胚胎發育過程中發生的事件及其發生時間。29日發表在《實驗生物學雜志》上的論文,重點介紹了這種名為“Dev-ResN......
所有動物的進化都要歸功于數億年前某些病毒感染了原始生物。病毒遺傳物質被整合到第一個多細胞生物的基因組中,至今仍然存在于人類DNA中。在新一期《科學進展》雜志上,西班牙國家癌癥研究中心科學家首次描述了這......
11月9日,《細胞》(Cell)雜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線發表了題為《高比例胚胎干細胞貢獻的出生存活嵌合體猴》(Livebirthofchimericmonkeywithhighcontributionf......
疼痛是一種復雜的生物-心理-社會現象,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ASP)于2020年將其重新定義為“與實際或潛在的組織損傷相關或類似的不愉快的感覺和情緒體驗”。根據時間定義,疼痛主要分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植物依賴細胞內免疫受體NLR識別病原菌分泌進入胞內的效應因子(effector),并觸發ETI(Effector-TriggeredImmunity)免疫。NLR蛋白根據其N末端結構域可分為三類:TI......
美國研究人員使用熒光染料和激光顯微鏡這兩種常見的實驗室工具,實時拍攝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人類胚胎發育圖像。發表在最近《細胞》雜志上的這一成果,使研究人員能在不對胚胎進行基因改造的情況下研究其發育最初幾天......
胚胎發育是生物生命周期中至關重要的環節之一,在動植物中存在廣泛的保守性和特異性。動物胚胎發育過程中存在基因組范圍內表觀遺傳修飾的重編程事件,并影響了胚胎發育的進程。胚胎發育過程也適用于探究表觀修飾及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