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科技館今天組織的“‘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首場講座中,中國繞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介紹了“嫦娥三號”將實現的軟著陸、無人探測及月夜生存三大創新點。
“月球晚上的溫度是零下180攝氏度,而且一天黑就是半個月,如果不能持續提供能源,保證一定溫度,所有的儀器都會凍壞。”他說,“唯一能滿足這種要求的是原子能電池,可連續工作30年,這項技術我國已經攻克。”
同時他介紹說,與“嫦娥一號”的探月軌道不同,“嫦娥三號”衛星不采取多次變軌的方式,而將直接飛往月球,其中最困難的問題是降落。“在地球或火星,因為有大氣,可以采用降落傘的方式。但月球是絕對真空,降落傘無法使用,所以科學家采用另一種辦法,邊降落邊用發動機反推,減緩降落速度。”他說,“大約離月球15公里時,反推發動機就要點火工作,到離月球100米時,著陸器將暫時處于懸停狀態。這時我們在地球上已完全無法遙控,但著陸器會智能地自動選擇一塊平整的地方降下去,并在離月球4米的時候關閉推進器,呈自由落體降落,確保軟著陸。”
他還表示,著陸器降落后,里面會走出月球車,一邊走一邊探測。“這個月球車是中國最高智能的機器人,可以實現自己導航、避障、選擇路線、選擇探測地點、選擇探測儀器等。上面還安裝了一臺雷達,可以邊走邊探測月球內部的結構變化。”他說,“此外,著陸器上搭載了七套設備,包括一套天文望遠鏡,這是世界上誰也沒做過的。”
講座中,歐陽自遠從人類探測月球的緣由與進展談起,介紹了人類探月的歷史,月球的資源、環境,探月的戰略意義,以及我國探月工程已取得的科學成果和下一步工程的展望。整場講座持續近兩個小時,讓聽眾美美地享受了一場豐盛的“月球大餐”。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8月20日發布消息稱,其發射的“月球-25”號探測器偏離預定軌道,與月球表面相撞后失聯,任務以失敗告終。按照原定計劃,“月球-25”號將在月球南極的博古斯拉夫斯基隕石坑附近軟著陸。正......
近日,吉林大學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仿生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楊寶泉,地面力學及仿生行走課題組教授鄒猛、張銳赴國家天文臺,取回了此前申請開展相關科學研究的月球樣品,并前往探月與工程中心領取了紙質協議原件......
火山作用是月球最重要的地質活動之一。探索火山作用的過程和機制對闡釋月球的演化歷史至關重要。通常情況下,早期月球內部熱膨脹導致上覆巖石圈受張力發生破裂,而裂隙為巖漿上涌噴發提供了通道,從而形成月表火山及......
——2023年度北京質譜年會成功舉辦2023年3月31日,由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北京質譜學會主辦,北京質譜中心協辦的“2022年度北京質譜年會”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舉辦。本次會議邀請中國科學......
月球究竟有沒有儲水層?如果有,在哪里?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為揭開這一謎題帶來驚喜。3月27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刊發的一篇文章稱,中英學者在嫦娥五號月球樣品中,測量到撞擊玻璃珠中的水,發現玻璃......
近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天體化學團隊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美國佛羅里達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團隊,對我國返回的嫦娥五號月球樣品開展了詳細的巖相學、礦物學......
作為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月球是人類開啟“星際時代”的第一站。今年,中國將全面推進探月工程四期,規劃包括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任務。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嫦娥六號將從月球背面采集更多樣品......
未來10年,月球探測復興,各國在探測月球的同時,計劃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但這將面臨許多挑戰,其中之一就是月球時間怎么定。月球沒有獨立的時間體系,目前開展的月球探測任務時間刻度各不相同,但都采用了協調......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團隊基于嫦娥三號和嫦娥五號任務提供的地面真值,對全月年輕火山活動進行了研究,重新解譯了它們的物質組成并校正了各火山單元的年齡。近日,相關成果在《自然·天文學》上發表。研究團隊提......
我們對月球的認識,又有了新突破!記者從日前召開的第一屆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成果研討會上獲悉,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取得系列原創性成果。這些成果涉及月壤樣品基本特性和新物質、月球火山活動歷史及年輕火山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