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國政法大學“楊帆”事件塵埃未定,又爆出了學生弒師的驚天新聞。我們在扼腕嘆息的同時,更應該對今日大學的師生關系作出深刻反思。
在我國,大學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從整體上說是師生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比較混亂,學生權利經常得不到應有的保護。許多教師沒有把學生作為一個有獨立權利的社會人來對待,經常有意無意地侵犯學生的權利。因此,師生之間情感冷漠、缺乏溝通的現象比比皆是。忽視、侵犯學生權利,導致師生之間缺乏積極的情感聯系,不僅使得一直為人們所珍視的師生情誼黯然失色,也使教學失去了寶貴的動力源泉。按理說,師生關系是最活躍也是最融洽的一種社會關系。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學生就互相尊敬與愛戴,吃住在一起,關系密切融洽,情同手足,師徒同心。今天我們面對種種不和諧的場景不禁要問:現代師生關系怎么了?
原始社會,長者為師;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有文化者為教師;隨著工業社會的建立,教師成為文化科學的傳承者。可見,教師掌握的知識總是比學生多,教師是先行者,教師具有知識傳授者的地位,傳統的師生關系是傳遞與被接受、指導與被指導,命令與服從的關系,導致師生之間缺乏平等的交流與對話,教師與學生處于相互對立的狀態。但當今世界知識爆炸,又處于飛速發展階段,教師不可能掌握全部知識,而且高科技發展、現代信息技術開發,知識獲得渠道多種多樣,學生知識來源已不完全是書本知識和教師的知識了。面對知識經濟的到來,傳統的師生關系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因此,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視師生關系,認為教學必須從建立師生關系入手。從20世紀中期起,各國都相繼出現了人本主義教學改革思潮,其核心就是改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師生關系不僅是知識賴以傳授的重要條件,而且也影響師生雙方的心理和個性的發展。師生關系是教學的前提條件,它限定了教學的各個方面,包括教學過程的性質、組織學生的方法,以及對學生的德育要求和標準等等。師生關系又是教師和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心理背景,它限定了教師和學生的知覺、情感、態度和行為方式。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有效進行的重要保證,有利于學生獲得積極的生活體驗和生活態度,從而影響學生整個人生。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那么,什么是良好的師生關系呢?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愛湯姆士·哥頓說得很具體:師生之間應該是坦誠相對、彼此關懷、獨立而不依賴、尊重對方、彼此適應對方的需求。也就是說,師生之間要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在這樣的關系中,師生相處和諧、融洽、愉快。那么,大學教師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師生關系是由教師來創造的。羅杰斯認為,一旦教師真誠、尊重、理解的態度建立起來,學生就能離開僵化走向靈活,離開依賴走向自主,離開戒備走向自我接受,離開被束縛走向創造性。由此,我們說,教師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關鍵。
金瑜亮始終保持“open”的狀態,這與印象中的理論物理學研究者不一樣。2021年10月5日,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其中一位獲獎者是意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喬治·帕里西,也是金瑜亮的博士后導師。當記者......
隨著研究生的不斷擴招,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的關系日益復雜特殊。單一導師制下的研究生師生關系類型越發多樣化,良好的師生關系既需要師生勤溝通,多包容,用真心悉心經營,又需要相應的機制作為保障。高校及有關部門需......
近日,在針對《關于規范管理防止高校研究生導師與學生關系異化的提案》的答復中,教育部明確未來將開展3個方面工作,以避免高校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的關系異化問題。在教育部的回復中,三方面的工作具體包......
前幾天,武漢某高校的一名碩士研究生在校內墜樓身亡,其姐姐發微博曬出多段其與導師的聊天記錄截圖,稱因導師“長期精神壓迫致死”。目前,雖然官方調查結果尚未出來,但在不少網友質疑該學生心理承受力不夠強的同時......
因為一些在校研究生自殺或出事,因此引起了師生關系的討論。有的老師也寫了相當于協議似的告知書。全國一年招收幾十萬碩士及博士研究生,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從概率上來說,研究生出點事是非常小概率的。拿開車來說......
“當我找到女朋友的時候,我第一個想法就是帶給我的導師看看。”這是首都師范大學的2002屆碩士畢業生溫先生20年前的回憶。而當世界運轉到2017年,溫先生越來越不理解的就是如今研究生和導師之間從“相愛”......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然而在紛繁......
【編者按】“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千百年來,教師一直以無私奉獻的形象受到世人崇敬。然而,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和培養類型變化,研究生和導師之間關系的復雜性也日漸凸顯。學生與導師之間發生矛盾的極端案例......
“要分數”異化大學師生關系不久前,在新學期的第一堂課上,四川大學的劉凡老師(化名)就給自己的學生提前打了一劑“預防針”:到期末考試時,不要來找我要分數。“要分數”已成為大學校園里的普遍現象。8月,中國......
華中師范大學原校長導師變成“老板”,學生成為課題的廉價勞動力,變身“打工仔”……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這種異化的師生關系竟然成為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說實話,我很難理解這種現象。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應是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