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7-01 09:57 原文鏈接: 王輝耀:“中國夢”應是海歸的歸宿夢而非發財夢

    回來的人少,又沒有吸引外國人才進來,我國面臨巨大的人才逆差

      我國累計出去的人大概有160多萬,到2009年底一共大約回來了49萬,不到30%。高端人才回來的更少,比如在美國科技工程領域的博士畢業生,回國的只有8%左右。回來的人少,又沒有吸引外國人才進來,我國面臨巨大的人才逆差。

      ——王輝耀

      “人才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6月6日公布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序言中如是說。

      未來中國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中國如何吸引更多人才來華發展?近日,參與此次人才綱要起草和制定的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輝耀,接受記者專訪。

      硅谷由外國移民參與創辦的公司占一半以上,我們這里極少

      記者:在近日舉行的《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藍皮書》發布會上,你提到目前人才就業有結構性問題,具體指什么?

      王輝耀:按人口比例講,我國大學生在勞動人口中的比例僅9%,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至少是20%,像加拿大都快到50%了。所以,大學生就業難不是因為大學生太多,而是由于我們的經濟結構失調。現在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只占GDP比重的40%,發達國家是80%。同時,過去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修路、建橋,拉動的主要是農民工或者“藍領”就業,對大學生就業拉動不足。

      記者:你覺得問題的原因出在哪兒?

      王輝耀:我們現在太缺乏創新、創業型人才,太缺乏領軍型國際化人才了。比如馬云創辦阿里巴巴,上下游加起來就業的有上百萬人。這就帶動了很多服務業、高科技領域的就業;“海歸”李彥宏創辦的百度,雇了六七千人,其中大多數是大學生。目前我們對本土創業人才的支持不足,對“海歸”創業人才的吸引也不夠。

      記者:我們應該怎么培養、吸引這些人才呢?

      王輝耀:一方面,教育體系應該改革,聯合辦學的政策可以適當寬松一些。比如我們目前缺乏創業型教學的力量,就可以請外國教授來做這些事。國外很多大學都有創業學院,我們也要鼓勵創業研究。

      另一方面,中國要有吸引大量人才來華創業的具體政策。以前我們只是招商引資,吸引跨國公司來投資。于是世界500強公司來了,但其中不少企業只是把中國當“加工廠”。我們把外國人才吸引到中國來創業的情況極少,而你看美國高科技中心硅谷,有外國移民參與創辦的公司占總數的一半以上,典型的代表就是谷歌和雅虎。

      記者:這和我們的發展模式有關系吧?

      王輝耀:改革開放前30年,中國的發展模式基本上是基于“中國制造”,但是從近年來企業頻發的矛盾事件,再加上金融危機的沖擊來看,這個模式需要轉型升級了,而產業升級必然要從“人口紅利”轉到“人才紅利”上來。

      我國逐步進入老齡社會。未來30年,高污染、高消耗、粗放式的經營不能再繼續了。我們需要從低成本的“中國制造”走向高效率的“中國創造”。同時,還需要從招商引資轉變到招才引智,經濟由投資拉動轉向人才拉動。你看,通過修建三峽,舉辦奧運會、世博會等,現在中國的硬件基礎設施已經很到位,但缺的就是軟件人才。

      記者:除了創新、創業型人才之外,未來中國還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王輝耀:從事基礎研究的、戰略型高層次人才,像錢學森、李四光這種在專業領域里邊特別拔尖的人。到現在為止,中國大陸還沒有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我們期待零的突破。

      我們還可以考慮吸引有國際視野、有政府管理經驗的人才,來提高政府效率。還有社會公益人才,公民社會和企業家公益在慢慢成長,這其實是個很大的領域。比如汶川特大地震、玉樹地震中的NGO(非政府組織)就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物質生活豐富以后,社會越來越需要這樣的人才。

      對于很多人來說,中國還只是一個淘金的地方

      記者:據了解,中國目前留學人數已經是世界首位,占總數的15%。很多高中生、大學生畢業后會選擇出國深造,你怎么看這種“留學熱”?

      王輝耀:現在很多學生是“用腳投票”。像人大附中、北京四中,每年都有幾十個尖子生出國。2009年全國有80多萬人放棄高考,今年放棄高考的人數是70多萬,其中有一些人選擇的是出國留學。高考入學的比例越來越高,還有這么多人放棄高考,這挺讓人擔憂。一些國際學校,像“常青藤”(指常青藤聯盟,由哈弗、耶魯等美國東北部八所頂尖大學組成——編者注)都到中國辦展,通過減免學費等各種方法吸引人才。

      記者:現在也有不少中國留學生愿意回國發展。咱們出去和回來的比例是多少?

      王輝耀:我國累計出去的人大概有160多萬,到2009年底一共大約回來了49萬,不到30%。高端人才回來的更少,比如在美國科技工程領域的博士畢業生,回國的只有8%左右。

      回來的人少,又沒有吸引外國人才進來,我國面臨巨大的人才逆差。其他國家也流失人才,但是像加拿大每流失一個人才,就從別的國家吸引4個人才來填充。而我們現在的情況是連中學生都熱衷出國了,再過幾年“留學熱”會不會蔓延到小學?

      記者:你在上世紀90年代初回國創業,你覺得目前中國對海外人才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中國應該提供一種什么樣的環境吸引海外人才?

      王輝耀:中國的吸引力在于社會高速發展,機會很多。但是,對于很多人來說,中國還只是一個淘金的地方,很多人想來賺一把就走。我們亟待打造一個“中國夢”,一個把“安居”和“樂業”結合起來的“夢”,吸引全球的人才愿意來中國發展、安家,而不僅是一個“發財夢”。“中國夢”應該是留下財富和人才的“中國歸宿夢”。

      這次“人才綱要”把吸引海外人才提到新的高度和重視程度,但我們還需要政府各個部門以及各個機構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它。其中涉及很多具體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很多“海歸”的小孩在國外已經上學了,他們回國后中文水平跟不上,外國人辦的國際學校費用又太高,一年三四萬美元,所以是不是能讓一些有實力的大學辦國際學校,解決這些人才的后顧之憂?

    相關文章

    丁文江院士:材要成器,為國所用

    丁文江資料圖片熟悉丁文江的人都說,這位材料學家一輩子用心雕琢了兩種“材料”。一種材料,是鎂合金。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文江帶領團隊在世界鎂合金研究中摘得三個“第一”:發表論文總數第一;發明專利擁有量第......

    支持在讀博士生!中國科協實施專項計劃

    近日,中國科協辦公廳印發《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博士生專項計劃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負責人就《管理辦法》的制定印發和貫徹落實等問題進行了解答。2015年中國科......

    人才“帽子”問題的破局之道在于分類治理

    當前,在高等教育領域破除“五唯”評價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然而,盡管國家對破“五唯”高度重視,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但大家依舊感到“五唯”問題嚴重,甚至還有發展的趨勢。這其中,唯人才“帽子”問題最為典......

    人才“帽子”問題的破局之道在于分類治理

    當前,在高等教育領域破除“五唯”評價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然而,盡管國家對破“五唯”高度重視,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但大家依舊感到“五唯”問題嚴重,甚至還有發展的趨勢。這其中,唯人才“帽子”問題最為典......

    新規出臺!獲得人才托舉,不得申請杰青、優青

    近日,湖南省科技廳發布《關于發布2025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2025年度省自然科學基金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將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

    學界追思李政道:為中國科技發展培養大批后備人才

    中新網北京8月11日電(記者孫自法)李政道先生追思會8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所)舉行。中國學界代表緬懷認為,李政道先生使中國高能物理事業走到國際前沿,更為中國基礎研究和應用科學發展培......

    江西上饒:以人才“智高點”搶占發展“制高點”

    “多虧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出臺特色化的人才高質量配套政策,為公司的快速發展搭建了橋梁。”日前,江西巨網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龔財通在“江西上饒信州區人才交流暨政府企業圓桌會”上誠懇地說。這是該區推進......

    深圳市新引進博士人才生活補貼擬發放名單公示

      2024年第八批深圳市新引進博士人才生活補貼擬發放名單公示根據《深圳市新引進博士人才生活補貼工作實施辦法》(深人社規〔2022〕3號)等文件有關規定,我局已完成2024年第八批......

    蘇州發布引才新政頂尖人才最高可獲1億元資助

    記者從近日舉辦的第十六屆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暨第五屆蘇州科學家日獲悉,發布2024版人才政策,著力構建“1+8”人才政策體系,以更大力度、更多誠意、更暖服務擁抱精英創客。“1+8”人才政策體系主要包括一......

    蘇州發布引才新政頂尖人才最高可獲1億元資助

    記者從近日舉辦的第十六屆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暨第五屆蘇州科學家日獲悉,發布2024版人才政策,著力構建“1+8”人才政策體系,以更大力度、更多誠意、更暖服務擁抱精英創客。“1+8”人才政策體系主要包括一......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