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29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保護國際”與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兩棲動物專家小組今年8月10日聯合實施了一個研究項目,在全球范圍內尋找頗具科研價值的兩棲動物物種。而根據他們公布的首批研究成果,在這次史無前例的努力中,他們已經發現了三個原以為已經滅絕的兩棲動物物種。
寧巴山非洲樹蛙
動物保護組織者9月20日宣布,他們在西非國家科特迪瓦的沼澤地發現了寧巴山非洲樹蛙。寧巴山非洲樹蛙學名Hyperolius nimbae,亦稱寧巴山葦蛙,科學家原以為這種青蛙早已滅絕。寧巴山非洲樹蛙身長1.3英寸(約合3.3厘米),在科特迪瓦與利比里亞邊境附近的沼澤地發現它們以前,這種蛙種已經消失了40多年。
新項目由“保護國際”與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兩棲動物專家小組聯合實施,旨在尋找一百種據認為已經滅絕的物種,但主要還是尋找十個具有高度科研和審美價值的物種。近年來,由于淡水棲息地喪失以及威脅兩棲動物的壺菌的擴散,世界范圍內的兩棲動物種類快速減少。據“保護國際”組織介紹,在已知所有兩棲動物中,近30%面臨滅絕的威脅。
桑庫魯葦蛙
在消失數十年以后,科學家原本以為滅絕的桑庫魯葦蛙(學名Hyperolius sankuruensis)最近又重新被發現。桑庫魯葦蛙亦稱奧馬尼溫杜葦蛙,最早于1979年發現于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偏遠森林,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喬斯·基爾加斯特(Jos Kielgast)又在距最早找到這種青蛙之地大約185英里(300公里)處發現了它們的蹤影。
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生態學家杰森·洛爾今年8月在接受國家地理雜志采訪時表示,尋找像桑庫魯葦蛙這樣消失已久的兩棲動物的努力應該受到表揚。洛爾沒有參與最新研究。他說:“有人認為,重新發現這些物種說明以前科學家的工作出現了失誤,或是某些物種尤其是所有兩棲動物并沒有‘消失’的證據,我并不贊成這種觀點。雖然現存一些個體或孤立物種的發現肯定比它們徹底消失要強,但鑒于兩棲動物在全球范圍內的迅速消失,這只是微不足道的勝利。”
洞穴膜螈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生物學家肖恩·洛維托(Sean Rovito)日前在墨西哥杜蘭戈州發現了隱藏于地下的洞穴膜螈。洞穴膜螈學名Chiropterotriton mosaueri,是墨西哥獨有的一種蠑螈,于1941年最早被發現,但同時也是最后一次看到它的蹤影。當洛維托看到這種原本以為已經滅絕的蠑螈爬在巖石上面時,他倍感驚訝。洛維托在一份聲明中稱:“我覺得非常的幸運,不僅發現了這些奇異的蠑螈,還知道這兩個物種多年來一直生活在野外。”
近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有華團隊揭示了中國兩棲動物多尺度多維度生物多樣性的空間格局驅動機制,并通過評估多種生態假說,系統探討了其潛在的環境驅動機制。這些發現不僅加深了對中國兩棲動物生物多......
“地球生命故事·生物大滅絕”(全8冊),[英]本·加羅德著,[美]加布里埃爾·烏格托繪,石敏、何文珊譯,苗德歲審定,譯林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定價:240元“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莎翁名劇《......
一項由英國和中國研究人員合作完成的新研究顯示,被列入國際極度瀕危物種的中國大鯢可能包括9個物種。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對拯救這些古老動物免于滅絕具有重要意義,保護這些物種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中國大鯢俗......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新發表一篇氣候研究論文認為,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撞擊時造成巖石粉碎帶來的細小硅酸鹽塵埃,可能在全球氣候變冷和撞擊發生后對光合作用的破壞中發揮了主要作用,這......
龜類已在地球上生存2億多年,它們經受住了漫長的自然選擇的考驗。但不幸的是,特異的外殼、堅韌的環境忍耐力、長壽,以及倚賴于溫度的性別決定,這些曾經使得它們存活下來的性狀和策略,在人類世卻變成了它們的劣勢......
據發表在最新一期《當代生物學》雜志上的一篇新論文,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和瑞士弗里堡大學的一個古生物學家團隊利用對化石記錄的統計分析,確定了胎盤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狗和蝙蝠)起源于恐龍大滅絕之前,這意味著......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768.shtm中新網北京1月18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
記者20日從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獲悉,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通過匯編迄今為止最全面的生物、自然地理和生態數據集,用歷史證據表明了全球林棲脊椎動物的滅絕債務始于19世紀中葉,即第二次工業革命伊始。......
今年,作為鱘類專家的危起偉退休了。可就在7月21日,他研究了30多年的長江珍稀魚類白鱘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宣布滅絕。而他還在持續研究的長江極危物種——中華鱘也進入自然種群滅絕的倒計時。過去半......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因生態學數據缺失而未予評估的物種中,有56%很可能存在滅絕風險。研究顯示,這類數據缺乏物種可能比IUCN評估過的其他物種面臨更大的滅絕風險,提示當前保育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