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1-28 17:31 原文鏈接: 青藏高原地表變暗對區域冰川及亞洲季風系統的影響

      青藏高原以高、寒、旱著稱,通過動力和熱力作用驅動亞洲氣候環境演變。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高原植被變綠與冰凍圈退縮導致高原地表反照率不斷降低,即地表整體變暗,而且這一變暗趨勢預計在未來將持續增強。過去的研究大多關注地質歷史時期高原隆升對亞洲季風系統的影響。然而,以高原地表變暗為顯著特征的現代地表過程變化如何影響與調控區域冰川與亞洲季風系統至今仍不清楚。

      針對這一問題,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樸世龍院士團隊和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棟院士團隊利用陸氣耦合模式與冰川模型研究了高原地表變暗對區域冰川與亞洲季風系統的影響。結果表明,在高排放情景下,相對于本世紀初,高原地表反照率在本世紀末預計降低10.5%;地表變暗將顯著改變地表能量平衡,顯著降低向上短波輻射、增加地表凈輻射,進而增強地表感熱通量,使得局地氣溫升高約0.24度(圖1)。

      一方面,高原地表變暗引起的增溫效應加劇了區域冰川融化。地表變暗導致的冰川體積損失量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強,從本世紀末的6.9%增至更長時間尺度即冰川達到氣候穩定狀態時的25.2%(圖2a)。地表變暗導致的冰川損失也呈顯著的空間差異:位于高原中西部即喜馬拉雅山脈中西部與興都庫什山脈的冰川退縮尤為劇烈,其長期損失量在35%以上;而位于高原東南部即喜馬拉雅山脈東部與橫斷山脈的冰川則相對穩定,其長期損失量小于7%(圖2b)。

      另一方面,地表變暗還通過增強地表感熱通量,使得氣團上升運動加強,繼而增強了南亞高壓與下游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這不僅增強了南亞夏季降水,還進一步加劇了當前發生的東亞夏季降水“南澇北旱”現象(圖3)。上述研究結果對準確認識全球變暖背景下高原地表過程變化在亞洲氣候環境演變中所發揮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準確預估亞洲季風系統變化以及合理制訂區域水資源管理政策提供了重要科學支撐。

      上述研究成果以“Regional and tele-connected impact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urface darkening”為題,于2023年1月3日發表于《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2019級博士生湯舒暢為第一作者,樸世龍和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汪濤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

    相關文章

    中國科學院:以科研成果護高原生態

    青藏高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寒來暑往,中國科學院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員扎根雪域高原不懈探索,開展若爾蓋濕地生態修復、推動沙化土地治理、監測高寒草原生態狀況,在揭示環境變化機理、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

    遇見青藏高原所解碼“地球第三極”

    屏氣凝神,科學小記者們正在紛紛挑戰,能否以不超過1%的誤差,取出1毫升水樣。小記者們感慨著,原來在實驗室里的一項基礎操作都“這么刺激”。小記者挑戰成功。7月18日,約20位來自北京市房山區竇店鎮的中小......

    研究團隊發現青藏高原腹地最早細石葉技術遺址

    7月13日,記者從西藏自治區科技廳獲悉,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參與第二次青藏科考研究團隊在青藏高原腹地取得了重大考古發現。該團隊在西藏自治區色林錯南岸的尼阿底遺址第3地點,發現了青藏高原目......

    新研究揭示青藏高原古人類丹尼索瓦人的生存策略

    中新網北京7月4日電(記者孫自法)在中國青藏高原發現的夏河丹尼索瓦古老型人類(夏河人)研究再獲重大突破:通過對白石崖溶洞遺址發掘出土的2500余件動物骨骼進行傳統動物考古學和古蛋白組學分析,特別對其中......

    青藏高原降水量新發現實際數據遠超以往估計

    日前,記者從西藏自治區科技廳獲悉,第二次青藏科考“生態安全屏障功能與優化體系”科考分隊在深入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他們成功揭示了地面儀器監測在估算青藏高原實際降水量時存在嚴重低估問題,并對導致低估的原因......

    我國科學家首獲青藏高原對流層大氣廓線連續觀測數據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科研團隊首次獲取了青藏高原對流層大氣廓線的連續3年觀測數據,可為青藏高原天氣過程和環境變化研究、惡劣天氣臨近預報等提供數據支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大氣科學進展》雜志。大氣廓線......

    我國團隊新建青藏高原對流層大氣立體觀測網

    中新網北京6月8日電(記者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團隊依托新組建的青藏高原對流層大氣立體觀測網,首獲連續近3年的青藏高原上空對流層大氣廓線持續觀測數據,可為惡劣天氣臨近預報......

    青藏高原水環境科學考察圓滿完成

    中新網西寧6月3日電(馬紅璐梁奔奔孫睿)記者3日從青海省氣象科研所獲悉,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和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聯合組成的綜合科學考察隊(以下簡稱“科考隊”)日前赴青海玉樹、西藏山南和阿里地區開展野外......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多年凍土溫度特征與氣候關系研究獲進展

    多年凍土與高寒草地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協同進化。全球變暖導致多年凍土融化和退化,引發高寒草地變化,釋放大量溫室氣體,從而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同時,高寒草地影響地表和大氣及活動層與多年凍土間的水分和熱量......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湖泊呈持續擴張趨勢

    5月27日,《自然—地球科學》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環境變化與多圈層過程團隊張國慶研究員等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表明,過去30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積擴張超過1萬平方公里。研究團隊預估,至21世......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