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3-20 09:06 原文鏈接: 青島能源所在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等項目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生物傳感器團隊負責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劉愛驊等在基于木糖脫氫酶表面展示體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生物燃料電池是指以微生物或酶為催化劑,將生物燃料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較傳統燃料電池有如下特點:1)燃料來源廣泛,自然界的可再生有機物都可能作為燃料;2)反應條件溫和,可在常溫、常壓、中性pH值條件下進行;3)生物相容性好,可為植入人體的人造器官或生物傳感器提供能源。該團隊通過細菌表面展示技術構建酶的微型生物工廠,省去了酶生產過程中耗時、高成本的純化過程(Analytical Chemistry 2012, 84, 275-282)。

      同時,該團隊基于細菌表面展示的木糖脫氫酶(bacteria-XDH), 通過優化條件,構筑了bacteria-XDH /聚亮燦甲酚蘭/多壁碳納米管/玻碳電極 (bacteria-XDH/PBCB/MWNTs/GCE)為生物陽極和膽紅素氧化酶修飾的電極為生物陰極的無隔膜生物燃料電池。該體系開路電位可達 0.58V,最大輸出功率密度為63 μWcm-2(圖1,曲線e),對比于相同酶活提純的XDH修飾的陽極(圖1,曲線d),功率提高60%。該研究將酶的細菌表面展示技術應用于生物燃料電池,既解決了微生物燃料電池中普遍存在的跨膜電子傳遞與物質運輸的問題,又解決了酶燃料電池研究中酶的穩定性低、成本高的問題。(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2013, 44, 160-163)

      一般認為, 17%到31%的木質纖維素經水解后會轉化為木糖,如何提高微生物發酵木糖的轉化率成為以木質纖維素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的技術瓶頸之一。目前,微生物發酵方法耗時長、副產物多、產率低,降低了木糖的利用率。本研究可望為木質纖維素水解產物的高效利用特別是直接將木質纖維素水解產物轉發為電能開辟了新途徑。

      此外,基于微生物表面展示系統的設計和構建,該團隊開發了一系列基于電化學修飾電極檢測木糖和葡萄糖的方法。這些方法可實現復雜體系包括木質纖維素降解液中木糖或葡萄糖的高靈敏、低干擾、快速檢測或共檢測。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 2012, 84, 275-282和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2012, 33, 100-105; 2013, 42, 156-162; 2013, 45, 19-24。

      圖1. A) 基于不同生物陽極的生物燃料電池的功率密度輸出曲線。(a) XDH/MWNTs/GCE生物陽極,10 mM NAD+; (b) XDH/MWNTs/GCE生物陽極, 30 mM木糖+10 mM NAD+; (c)XDH/PBCB/MWNTs/GCE生物陽極, 10 mM NAD+; (d) XDH/PBCB/MWNTs/GCE生物陽極, 30 mM木糖+ 10 mM NAD+; (e) bacteria-XDH/PBCB/MWNTs/GCE生物陽極,30 mM木糖+ 10 mM NAD+。B), 以bacteria-XDH/PBCB/MWNTs/GCE為生物陽極的燃料電池的最大輸出功率密度與木糖濃度的關系曲線圖。支持電解質為氧氣飽和的 0.1M PBS溶液(pH7.4)。

    相關文章

    超1.5億,該校農業微生物資源庫建設項目公開招標

    華中農業大學2024年7至12月政府采購意向-華中農業大學農業微生物資源庫建設項目詳細情況華中農業大學農業微生物資源庫建設項目項目所在采購意向:華中農業大學2024年7至12月政府采購意向采購單位:華......

    第二屆天津生物及臨床質譜論壇:九大分論壇共筑科技前沿發展

    2024年6月14日,第二屆天津生物及臨床質譜論壇在天津盛大開幕(專家學者齊聚,第二屆天津生物及臨床質譜論壇盛大開幕!)。有來自各醫療機構、科研院所、知名高校、行業協會、企業界領導、專家學者、企業家以......

    新研究揭秘古細菌能量制造機制,或改寫教科書

    科技日報北京6月16日電 (記者張夢然)古細菌是人類20億年前的“微生物祖先”。發表在新一期《細胞》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或改寫基礎生物學教科書:其解釋了這些微小的生命形式如何通過消耗和產生......

    “折紙細胞”極端變形能力揭秘

    “天鵝淚”單細胞折紙般的褶皺使其能夠實現極端變形。圖片來源:斯坦福大學普拉卡什實驗室科技日報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張夢然)對于微生物世界的捕食者來說,要依靠極端變形能力,譬如將脖子伸展到體......

    非無菌藥品微生物限度標準標準草案

    日前,國家藥典委發布關于1107非無菌藥品微生物限度標準標準草案的公示(第二次)我委擬修訂1107非無菌藥品微生物限度標準國家藥品標準,標準編號:《中國藥典》2020年版四部。為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合理......

    全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培訓交流會在合肥召開

    2024年5月22日-23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在安徽合肥市舉辦了以“全球視野下的實驗室生物安全”為主題的全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

    農牧廢棄物高質化制備新型“生物質地膜”獲突破

    近日甘肅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處理與利用團隊在農牧廢棄物高質化利用制備新型材料“生物質地膜”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技術突破,利用功能微生物資源和發酵技術成功制備新型生物基成膜助劑替代化學成膜添加劑,并......

    藥典委:《微生物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指導原則》二次公示

    近日,國家藥典委員會發布了《微生物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指導原則》的第二次公示稿,以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公示期為一個月,從即日起至2024年7月1日結束。《微生物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指導原則》旨在為藥品微......

    礦物結合態有機碳積累與微生物代謝能力密切相關

    通常,礦物結合態有機碳的累積水平被認為受到其比表面積和吸附位點等物理化學性質的限制。微生物殘體是礦物結合態有機碳的主要組成物質,其形成和積累與微生物代謝過程緊密相關。然而,微生物代謝能力如何調控礦物結......

    探明微塑料與液晶單體等新污染物微生物毒性效應

    近日,廣東省科學院測試分析研究所(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探明了微塑料與液晶單體等新污染物的微生物毒性效應。相關成果分別發表于《環境科學-納米》(Env......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