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多年來,乳腺癌在全球范圍內一直是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在美國女性中,乳腺癌是最常見的癌癥(皮膚癌除外),是女性癌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僅次于肺癌。2019年10月2日,美國癌癥協會的Carol E. DeSantis等人在神刊CA(IF=224)在線發表了題為“Breast Cancer Statistics, 2019”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是美國癌癥協會對于美國女性乳腺癌統計兩年一次的更新,包括發病率、死亡率、生存率和乳腺癌治療相關等數據。
該研究發現在最近的5年期間(2012-2016),乳腺癌發病率每年略微增加0.3%。相比之下,乳腺癌死亡率繼續下降,從1989年到2017年下降了40%,從而避免了375,900例乳腺癌死亡,但是近年來乳腺癌死亡率下降放緩。研究者發現乳腺癌發病率在白人中最高,緊隨其后的是黑人,在亞裔/太平洋島居民中最低。然而,黑人的死亡率仍然高出白人40%,這種差距在50歲以下的黑人婦女中被放大,她們的死亡率是白人的兩倍。另外,亞裔/太平洋島居民的死亡率是最低的。
大約18%的早期疾病患者接受了包括化療在內的治療,然而,基于9年隨訪的TAILORx臨床試驗的最新結果表明,大多數年齡大于50歲且復發評分中等的患者不太可能從化療中受益。臨床試驗目前正在評估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在所有亞型乳腺癌中的組合。乳腺癌靶向系統治療范圍的擴大,特別是HR陽性和HER2陽性疾病,在過去的30年中提高了轉移性疾病的生存率。
乳腺癌的存活率因診斷階段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2009至2015年間確診的乳腺癌患者的5年總生存率為I期98%,II期92%,III期75%,IV期27%。在診斷的每個階段,乳腺癌存活率在亞洲/太平洋島民中最高,在黑人中最低。三陰性乳腺癌與其他亞型相比預后較差,部分原因是這種亞型更有可能在晚期被診斷,并且靶向治療的開發滯后。
該研究對于中國乳腺癌治療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根據2018年我國最新乳腺癌數據報告,我國女性乳腺癌發病例數和死亡例數分別占全球發病和死亡的11.2%和9.2%,在世界范圍位居前列,女性乳腺癌發病和死亡分別位居我國女性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的第1位和第5位。然而,在過去幾年里,所有乳腺癌亞型在靶向和免疫治療方面取得了令人興奮的進展,因此,我國應將最新乳腺癌治療方式與中國乳腺癌現狀相結合,通過向所有女性提供高質量的預防、早期檢測和治療服務,從而加速我國乳腺癌死亡率的下降。
1.2019年的預估病例和死亡人數
截至2019年1月1日,美國有超過380萬名有乳腺癌史的女性。2019年,在美國女性中將診斷出大約268,600例浸潤性乳腺癌和48,100例DCIS(導管原位癌)病例,41,760名女性將死于這種疾病。82%的乳腺癌是在50歲以上的女性中診斷出來的,并且90%的乳腺癌死亡也發生在這個年齡段。女性乳腺癌確診時的中位年齡為62歲,乳腺癌死亡的中位年齡總體為68歲。
按年齡分列估計2019年美國女性導管原位癌和浸潤性乳腺癌病例和死亡人數
2.被診斷的乳腺癌特點
根據2012年至2016年期間確診的年齡大于20歲患者的乳腺癌腫瘤特征,研究者發現黑人女性最有可能被診斷為患大于5厘米或更高等級的腫瘤。此外,黑人女性是高級別腫瘤比低級別或中等級別腫瘤更常見的唯一群體。HR陽性/HER2陰性乳腺癌是到目前為止每個種族/民族組中最常見的亞型。另外,根據侵襲性乳腺癌診斷或死亡的概率,大約13%的婦女將在其一生中被診斷為浸潤性乳腺癌,70多歲的女性被診斷出乳腺癌的可能性最高(4.1%),而80多歲的女性最有可能死于乳腺癌(1.0%)。
3.近期乳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根據種族劃分的女性乳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者發現乳腺癌發病率在白人中最高,緊隨其后的是黑人,在亞裔/太平洋島居民中最低。盡管黑人的乳腺癌發病率相比白人較低(126.7比130.8),但其死亡率卻高出白人40%(28.4vs20.3/100,000),這種差距在50歲以下的黑人婦女中被放大,她們的死亡率是白人的兩倍。另外,亞裔/太平洋島居民的死亡率是最低的。
按種族分列的美國女性乳腺癌發病率(2012-2016年)和死亡率(2013-2017年)
按照乳腺癌亞型和年齡劃分來分析發病率的種族差異,研究者發現在20歲及20歲以上的女性中,HR陽性/HER2陰性乳腺癌的發病率在白人女性中最高,其發病率比黑人高出23%,比西班牙人和亞洲人高出約45%。此外,拉美裔、亞洲/太平洋島民和美洲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原住民女性總體乳腺癌發病率較低的主要原因是HR陽性/HER2陰性亞型的比率較低。
4.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時間趨勢
乳腺癌發病率的歷史性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生殖模式的變化,如延遲生育和較少出生都與乳腺癌風險增加相關。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乳腺導管原位癌和浸潤性乳腺癌的發病率迅速上升,特別是在大于50歲的婦女中,這主要是由于乳房X光檢查的使用增加。然而,在最近一段時期(2012-2016年),乳腺導管內原位癌的發病率每年下降2.1%。相比之下,1999年至2004年間浸潤性乳腺癌的發病率大幅下降(近13%),這主要與婦女健康倡議(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隨機試驗結果將雌激素加黃體酮更年期激素治療與乳腺癌和心臟病聯系起來后更年期激素使用的減少有關。最近的5年期間(2012-2016),由于局部分期和激素受體陽性疾病的發病率上升,乳腺癌發病率每年略微增加0.3%。
美國女性導管原位癌(DCIS)和浸潤性乳腺癌發病率的長期趨勢
從1975年到1989年,乳腺癌總死亡率每年增加0.4%,但此后由于治療的改進,乳腺癌死亡率迅速下降,到2017年總下降了40%,避免了375,900美國婦女因乳腺癌而死亡。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癌死亡率的下降在最近一段時間內有所放緩:從1998年到2011年每年下降1.9%,而2011年到2017年期間每年下降僅1.3%,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白人女性的趨勢推動的。在最近5年(2013-2017年)期間,乳腺癌死亡率在西班牙裔(每年2.1%)、黑人(1.5%)、白人(1.0%)和亞洲/太平洋島民(0.8%)中下降,但在美洲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原住民中保持穩定。另外,盡管近幾年白人婦女的乳腺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乳腺癌死亡率的黑白差距在過去30年中有所擴大,自2011年以來才一直保持穩定。
按種族劃分的1975-2017年間的美國女性乳腺癌死亡率的趨勢
5.乳腺癌的治療
2016年,近一半的早期(I或II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了保乳手術配合輔助放射治療,三分之一的患者接受了乳房切除術。盡管在結合放射治療時存活率相當,但符合保留乳房手術資格的患者越來越多地選擇乳房切除術,原因包括不愿接受放射治療、害怕復發以及對稱的渴望。
大約18%的早期疾病患者接受了包括化療在內的治療,然而,基于9年隨訪的TAILORx臨床試驗的最新結果表明,大多數年齡大于50歲且復發評分中等的患者不太可能從化療中受益。雖然大多數患者在手術后接受化療,但最近的一項研究記錄了新輔助化療使用的增加,尤其是在HER2陽性和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中。手術時殘留疾病的程度(即病理反應)提供了重要的預后信息,并可能提供額外的治療建議,最近的研究集中在確定可以改善接受新輔助治療但未能實現完全病理反應的乳腺癌患者的預后的治療方法。
按診斷階段劃分的2016年女性乳腺癌治療模式
HR陰性/HER2陰性乳腺癌的治療進展落后于其它分子亞型,迄今僅限于非轉移性疾病的化療,然而,免疫治療藥物是乳腺癌治療的一個新興領域,特別是對這種亞型的患者。例如,在轉移性HR陰性/HER2陰性乳腺癌患者中,PD-L1檢查點抑制劑atezolizumab與納米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聯合使用已被證明可以延長生存期。臨床試驗目前正在評估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在所有亞型乳腺癌中的組合。大多數IV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姑息性/非治愈性治療:56%僅接受放療/化療,26%未接受治療(盡管其中一些患者接受了激素治療)。然而,乳腺癌靶向系統治療范圍的擴大,特別是HR陽性和HER2陽性疾病,在過去的30年中提高了轉移性疾病的生存率。
6.乳腺癌的存活率
乳腺癌的存活率因診斷階段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2009至2015年間確診的乳腺癌患者的5年總生存率為I期98%,II期92%,III期75%,IV期27%。在診斷的每個階段,乳腺癌存活率在亞洲/太平洋島民中最高,在黑人中最低。對于被診斷為III期乳腺癌的患者來說,種族差異最顯著。進一步按亞型劃分分析了5年乳腺癌生存率,研究者發現盡管患有乳腺癌的黑人女性在每種亞型的5年生存率較低,但黑人和白人女性在各亞型之間的存活率差異是相似的。三陰性乳腺癌與其他亞型相比預后較差,部分原因是這種亞型更有可能在晚期被診斷,并且靶向治療的開發滯后。
按診斷階段和種族劃分的2009-2015年間美國乳腺癌的特異性生存率
總之,美國HR陽性乳腺癌的發病率正在上升,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超重以及生育率下降導致,而HR陰性乳腺癌的發病率下降可能是乳腺癌死亡率下降的原因之一。雖然由于白人女性死亡率的下降速度減緩,乳腺癌死亡率在黑人與白人之間的差距不再擴大,但黑人女性的乳腺癌死亡率仍然比白人女性總體高出40%。近年來乳腺癌死亡率下降放緩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反映了過去幾十年主要治療進展的廣泛擴散以及發病率的增加,特別是在白人女性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幾年里,所有乳腺癌亞型在靶向和免疫治療方面取得了令人興奮的進展。根據2018年我國最新乳腺癌數據報告,女性乳腺癌發病例數和死亡例數分別占全球發病和死亡的11.2%和9.2%,在世界范圍位居前列,女性乳腺癌發病和死亡分別位居我國女性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的第1位和第5位。因此,我國應將最新乳腺癌治療方式與中國乳腺癌現狀相結合,通過向所有女性提供高質量的預防、早期檢測和治療服務,從而加速我國乳腺癌死亡率的下降。
參考信息: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3322/caac.21583
2014年中國女性乳腺癌發病與死亡分析,中華腫瘤雜志,2018,40( 3 )
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了解到,院乳腺外科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紅外熱成像體系(AI-IRT),有望應用于乳腺癌臨床前篩查,為優化乳腺癌篩查策略和提高患者生存率作出貢獻。目前研究成果已在外科學著名......
三陰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腫瘤中最具侵襲性的亞型。2024年9月17日,中山大學羅曼莉、宋爾衛共同通訊在Advanced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LncRNAFAISLInhibitsCalpa......
近期,《柳葉刀·公共衛生》發表了一項來自美國癌癥協會的研究,科學家們對2300余萬名美國癌癥患者和730余萬例癌癥死亡數據進行了分析,發現34種癌癥中有17種的發病率在年輕人中猛增,腸癌、腎癌、胰腺癌......
全球包括中國人群的高脂肪攝入量和肥胖率正快速上升。目前,高脂飲?(HFD)和肥胖已被認為是一些惡性腫瘤的高危因素。高脂飲食可通過破壞腸道菌群平衡導致癌癥惡性發展。然而,與HFD相關腸道菌群在癌癥進展中......
PARP抑制劑能改善攜帶BRAC1/2突變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但藥物最終會停止發揮作用,隨后患者機體的癌癥就會復發。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EMBOMolecularMedicine上題為“FLT1......
當快速生長的乳腺癌細胞耗盡谷氨酰胺時,它們會轉向另一條供應線。PHGDH(綠色)是該代謝途徑中的關鍵酶。當乳腺癌細胞中的谷氨酰胺和PHGDH同時耗盡時,它們的生長就會受到阻礙。圖片來源:冷泉港實驗室美......
當快速生長的乳腺癌細胞耗盡谷氨酰胺時,它們會轉向另一條供應線。PHGDH(綠色)是該代謝途徑中的關鍵酶。當乳腺癌細胞中的谷氨酰胺和PHGDH同時耗盡時,它們的生長就會受到阻礙。圖片來源:冷泉港實驗室美......
8月29日,記者從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獲悉,近日,《國際外科學雜志》在線發表該院研究團隊論文,揭示了腹腔灌注壓(APP)在評估腹腔高壓患者生存風險中的關鍵作用,這為腹腔高壓患者的治療與管理提供了全新的......
8月19日,第一三共與阿斯利康宣布Enhertu(德曲妥珠單抗)的新適應癥上市申請獲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受理,用于單藥治療接受過至少一種內分泌療法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HER2低表達(IHC1+或2+......
·“這似乎是一個悖論。如果你患上對側乳腺癌,死亡風險會上升。但(使用雙側乳房切除術)預防它,也并不能提高你的存活率。”當地時間2024年7月25日,一項發表于《美國醫學會雜志:腫瘤學》(JAMAO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