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11-01 09:18 原文鏈接: 泰國洪災的“蝴蝶效應”

    10月30日,一名市民趴在泰國曼谷被洪水淹沒的街道上。

      原本預計最嚴重的洪峰在10月29日并沒有出現,泰國首都曼谷暫逃一劫,但這兩天還會有洪峰,更惡劣的考驗還在后面。泰國權威部門發出的消息,洪災將會在11月改善。但由于泰國在全球經濟產業鏈中的地位,這場洪災也著實對世界經濟造成重大沖擊。

      糧食隱憂

      據泰國農業部稱,這場最嚴重的洪災預計將造成2011-2012作物年度約600萬噸稻米受損,這較最初估計增加50%。

      不過,這600萬噸的損失僅僅是一個初步預估,洪災惡化可能削減泰國稻米產量至1900萬噸。洪災之初,官方估計總產量可達2500萬噸,但現在看來,這個數字還屬樂觀。泰國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已有160萬公頃農田被淹沒,迫使政府將今年主要作物產量預估下調24%。

      嚴重的是,上述數字都沒有考慮另一個事實,洪災造成的種子缺乏不可避免地會造成第二茬作物減產。

      分析人士指出,泰國稻田遭遇洪災減產,已經引發亞洲、中東和非洲對發生食品通脹的擔憂。可以預料,未來國際市場上的大米價格可能出現明顯上升,加上投機因素也可能催動國際市場上其他糧食價格。

      工業災難

      全球化是這樣一個奇怪的東西,一方面它把全球工業做成了一條產業鏈,提高了生產效率,但另一方面卻會因為一個環節的故障導致全球生產的放緩。

      目前,全球企業為了盡可能地降低高昂的庫存成本,在供應鏈方面采用“實時生產”的模式,但這種模式在洪災的侵擾下使得形勢更加復雜。泰國是僅次于中國的全球第二大硬盤生產國,其產量占全球的一半左右,分析師和企業高管稱,這意味著洪災引發的損失可能令工廠關門,或未來數月都受到影響。

      洪災已經迫使曼谷附近多個省的7個工業園區關閉,造成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損失,并導致約65萬人暫時失業。據目前的數據,硬盤的價格已經上漲40%左右。

      遭受重創的不僅是電腦業,全球汽車業也被撞腰。日本兩大車企本田和豐田已經減產,最遠已經波及北美的工廠,因為面臨泰國產主要零部件短缺的局面。泰國是東南亞的重要制造業基地。

      政治大考

      接受洪災考驗的不僅是泰國的經濟,還有泰國的政治精英。英拉上臺僅3個月,她所領導的政府能否經受住考驗也是個問題。

      在洪災之初,英拉穿著英國名牌雨靴視察災區,已經構成了媒體事件,甚至就此出現了很多諷刺漫畫,引發了很多公眾爭論。

      分析人士觀察,在最初的應對過程中,英拉政府確實出現了一些慌亂:各部門缺乏協調,甚至互相掣肘。

      但這場洪災也給英拉政府以有利機遇。如果她真正能領導國民有效、有力地抗洪救災,全面展現個人領導力,那她就能順利地走出其哥哥他信的影子,贏得自主空間,甚至在泰國政壇迎來一個全新的“英拉時代”。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