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科技大學和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科學家們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一種叫做IL-33的蛋白可以逆轉小鼠阿爾茨海默病樣的病狀和認知功能下降。這項研究發表在4月18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中科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葉玉如(Nancy Y Ip)教授,及格拉斯哥大學感染、免疫與炎癥研究所的Eddy Liew教授是這項研究的共同領導者。葉玉如教授主要研究神經營養因子與神經元發育之間的關系。2004年,因在神經科學領域的重要發現獲“世界杰出女科 學家獎”。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2年,葉玉如院士領導研究人員證實了Cdk5介導的TrkB磷酸化作用是活動依賴性結構可塑性和空間記憶的必要條件。這一成果發布在Nature Neuroscience雜志上(葉玉如院士Nature子刊新文章 )。
大腦新皮層的功能完整性,依賴于正確數量的興奮神經元和抑制性神經元。不過人們并不清楚,新皮層發育過程中的神經元生產異常會導致什么后果。香港科 技大學的葉玉如研究團隊發現,新皮層上層的神經元生產過剩會引發類似自閉癥的行為,這項研究發表在201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的Cell Reports雜志上(葉玉如院士Cell子刊發表自閉癥新成果 )。
2015年10月,葉玉如院士領導來自中國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S-亞硝基化(S-nitrosylation)依賴性p35蛋白酶體降解抑制了Cdk5的活性,調控了海馬突觸強度。這一研究發現發布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葉玉如院士Nature子刊發表新成果 )。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破壞性的疾病,當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它是癡呆最常見的原因,在英國影響了大約85萬人,主要是65歲以上的老人。它影響了這一年齡段1/14的人,并正隨著我們的人口老齡化增長。預計到2030年全球有6500萬人將罹患阿爾茨海默病。
Eddy Liew教授說:“阿爾茨海默病當前有著迫切的未滿足的臨床需求。我們希望我們的研究結果最終可以轉化至人類。”
“機體中各種細胞類型均可生成IL-33,這種蛋白在中樞神經系統(腦和脊髓)中尤為豐富。我們對隨年齡增長形成漸進性阿爾茨海默病樣疾病的小鼠品系(APP/PS1)開展了實驗。”
“我們發現注射IL-33到衰老APP/PS1小鼠中,可在一周內迅速改善它們的記憶和認知功能至年齡相仿的正常小鼠水平。”
阿爾茨海默病的一些標志包括,存在細胞外淀粉樣蛋白質斑沉積物,大腦中形成神經纖維纏結。在疾病過程中,‘斑塊’和‘纏結’的累積,導致了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喪失,最終神經細胞死亡,腦組織喪失。
IL-33似乎是通過動員小神經膠質細胞環繞淀粉樣蛋白斑塊,吸收和消化它們,減少斑塊的數量和大小來起作用。IL-33是通過誘導一種已知降解可溶性淀粉樣蛋白的酶neprilysin來做到這一點的。
此外,IL-33治療可通過抑制腦組織中的炎癥來起作用,早些時候的研究證實炎癥促進了斑塊和纏結形成。因此,IL-33不僅幫助清除了已形成的淀粉樣蛋白斑塊,還首先阻止了斑塊和纏結沉積。
Liew教授補充說:“當前尚不清楚這一研究發現與人類阿爾茨海默病的關聯。但存在一些令人鼓舞的線索。例如,以往的一些遺傳研究證實了IL-33突變與歐洲和中國人群阿爾茨海默病之間的關聯。此外,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腦比非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包含較少的IL-33。”
“盡管令人興奮,在實驗室研究發現與臨床應用之間還有一定的距離。醫學領域中有足夠多虛假的‘突破’告誡我們,在完成嚴格地臨床試驗之前要屏住我們的呼吸。我們才剛剛進入到I期臨床試驗中測試按使用的劑量IL-33產生的毒性。盡管如此,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圖通過社區人群隊列研究揭示認知衰退風險因素及其作用機制示意圖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1161120498、82293642、82230043)等資助下,溫州醫科大學/甌江實驗室宋偉宏教授、重......
記憶力衰退,言語令人費解,行為變得怪異,突然發脾氣、摔東西,曾經游刃有余的工作如今變得力不從心,甚至生活難以自理……一些老年人的性格和行為似乎在一夜之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科學家認為,這樣的性情大......
河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黃現青教授團隊(食品營養與安全河南省科技創新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logicalmacromolecules》上發表題為“......
阿爾茨海默病(AD)是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一旦發病則不可逆轉。1月14日,一項發表在《神經元》雜志上的最新成果,或可為AD治療帶來一種更加有效的新方法。論文通訊作者、深圳理工大學生命健康學院講席教......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6日發布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發現了阿爾茨海默病與1型單純皰疹病毒之間的聯系。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細胞報告》雜志上。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是一種常見感染,主要通過皮膚接觸傳播,可引起疼......
12月18日,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準禮來公司的阿爾茨海默病療法——記能達?(多奈單抗注射液,每四周一次靜脈輸注)用于治療成人因阿爾茨海默病引起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和阿爾茨海默病輕度癡呆。記能達?......
2日在北美放射學會年會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稱,一種特定類型的體脂與大腦中的異常蛋白質有關,這些異常蛋白質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標志。對認知正常的中年人的腦血流量進行比較后發現,肥胖和內臟脂肪組織較多的 ......
近期,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科研團隊在《自然》雜志發表論文,研究者們分析了來自437名老人的165萬個腦細胞,建立了前額葉皮層的衰老細胞圖譜,尋找到了兩個關鍵的小膠質細胞亞群。其一......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和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科學家發現,通過檢測血液中的生物標志物,能在阿爾茨海默病(AD)癥狀出現前,捕捉到患者大腦內的病理變化。鑒于此,全球眾多科研團隊正競相開發精準的血液檢測方法......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和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科學家發現,通過檢測血液中的生物標志物,能在阿爾茨海默病(AD)癥狀出現前,捕捉到患者大腦內的病理變化。鑒于此,全球眾多科研團隊正競相開發精準的血液檢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