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6-11 11:31 原文鏈接: 院士團隊揭示控制水稻雜種不育的自私基因系統

      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水稻功能基因組學創新研究組萬建民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系統解析了水稻粳稻與秈稻雜種不育問題及遺傳特性,發現自私基因系統控制水稻雜種不育,并影響稻種基因組的分化。該研究有望解決水稻雜種不育難題。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科學(Science)》期刊。

      自私基因是指雙親雜交后,父本或母本中能控制其自身的DNA片段優先遺傳給后代的基因。它使親本自身的遺傳信息能更多、更快地復制,并能更多地傳遞給子代,其遺傳不符合孟德爾遺傳規律。2017年《科學(Science)》曾報道了小鼠和線蟲自私基因的非孟德爾遺傳現象。這些研究表明在動物中自私基因驅動了基因組的進化,并影響了物種自身的穩定性。但關于植物的相關研究尚未有任何報道。

      雜交稻對解決我國糧食安全問題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如何進一步提高雜交稻的產量,急需尋找新的技術途徑。研究表明,水稻秈粳亞種間雜交稻比目前的雜交稻能進一步提高單產15%-30%,但秈粳雜種存在半不育的問題,嚴重制約了秈粳雜交稻產量的提高。萬建民院士團隊在解決這一難題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研究發現,水稻雜種不育性受水稻自私基因位點qHMS7的控制,并發現水稻包含三個緊密連鎖的基因ORF1、ORF2和ORF3,其中ORF1基因編碼一個未知功能的蛋白;ORF2基因編碼一個殺配子的毒性蛋白,以母體效應導致花粉死亡;而ORF3基因編碼一個解毒蛋白,以配子體效應保護配子,使攜帶ORF3基因的花粉可育。在“祖先野生稻-普通野生稻-亞洲栽培稻”的演化過程中,ORF1一直被保留,ORF2從沒有毒性功能逐步演變成有毒性功能的類型,ORF3是在普通野生稻中由ORF1基因復制產生,并獲得解毒功能,在隨后的稻種馴化過程中被選擇傳遞到亞洲栽培稻品種。研究表明,粳稻品種同時攜帶毒性的ORF2和解毒的ORF3,而南方野生稻只含有無毒性的ORF2,在其雜種F1中,攜帶南方野生稻基因型的花粉因缺乏ORF3保護而死亡,攜帶粳稻品種基因型的花粉因有ORF3保護而存活,最終導致后代中沒有純合的南方野生稻基因型個體存在,群體分離不符合經典的孟德爾遺傳模式。

      該研究闡明了自私基因在維持植物基因組的穩定性和促進新物種的形成中的分子機制,探討了毒性-解毒分子機制在水稻雜種不育上的普遍性,為揭示水稻秈粳亞種間雜種雌配子選擇性致死的本質提供了理論借鑒。

      該研究由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與南京農業大學等單位合作完成,并得到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的大力支持。


    相關文章

    新研究揭示雜交稻超親晚熟的主要遺傳基礎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劉耀光團隊,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郭晶心團隊研究揭示了雜交稻超親晚熟的主要遺傳基礎是聚合了來自雙親的功能型抽穗期核心基因Hd1、Ghd7、DTH8和PR......

    粳型雜交水稻新品種首次通過國外審定

    近日,記者從湖北省科技廳獲悉,由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游艾青領銜的水稻育種團隊選育的雜交稻粳兩優202/181在非洲布隆迪共和國通過審定。這是我國首個通過國外審定的粳型雜交稻品種。布隆迪位于非洲中東部......

    王克劍:我的愿望是讓雜交稻的制種變得更加簡單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奇跡。”中國水稻研究所科研樓里的這句標語,默默影響著一位在此從事水稻育種技術研究的年輕人,他叫王克劍。1983年出生的王克劍已是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

    王克劍:讓雜交稻優良基因代代相傳

    “最近,我們團隊正在整理剛從海南南繁基地收回來的雜交稻種,準備這幾天播種下去,以查看無融合生殖水稻的綜合性狀。實驗人員會對稻種進行實驗室育苗監測,跟蹤其生長情況……”剛見到記者,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王......

    科學家發現雜交稻穩產高產基因

    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水稻研究所錢前院士、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熊國勝研究員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領銜的研究團隊發現了雜交稻實現“綠色革命”的伴侶基因,這一基因決定了雜交稻穩產高產的性......

    新衰老機制:自私基因加劇炎癥以及和衰老相關疾病

    衰老影響著每一個生物,但是導致衰老的分子過程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雖然許多因素都促進衰老過程,但動物衰老的一個共同主題是炎癥——這可能被一類自私的遺傳因子放大。人類的基因組中到處都是自私的遺傳基因,......

    湖南農業大學科研團隊:突破雜交水稻機插秧栽培技術

    把雜交水稻的種子“印刷”在紙上,再平鋪到田地里,機插雜交水稻育秧就基本完成了,種子用量少而且產量高……記者近日從湖南農業大學獲悉,該校鄒應斌教授團隊研發的“雜交稻單本密植機插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取得重......

    袁隆平團隊超級雜交稻在河北永年再創世界紀錄

    記者10月29日從河北省科技廳獲悉,當天袁隆平團隊超級雜交稻(超優千號)在河北省硅谷農科院超級雜交稻示范基地通過測產驗收:平均畝產1203.36公斤,再次創造了世界水稻單產的最新、最高紀錄,提前實現了......

    中科院院士劉耀光:解碼雜交稻育出紫晶米

    去年11月28日,中國科學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華南農業大學劉耀光教授當選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這是華南農業大學培養的第12位院士。劉耀光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當選院士更是對自己的鞭策,要繼續......

    中國農業科學家首次揭秘水稻自私基因

    中國農業科學家系統解析了水稻粳稻與秈稻雜種不育問題及遺傳特性,發現自私基因系統控制水稻雜種不育,影響稻種基因組的分化,并有望解決水稻雜種不育的難題。該項研究成果于6月8日在國際學術頂級期刊《科學(Sc......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