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健康海洋”聯合航次啟動,“創新一”號、“創新二”號和“科學三號”、“實驗2”號四艘海洋科考船分別從青島、煙臺與廣州同時啟航,對渤海、黃海、長江口及珠江口海域開展多學科綜合性調查,為開展生態災害研究、海洋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推進近海“健康海洋”示范工程提供數據支撐。
海洋科學是一門以觀測為基礎的科學。當前海洋正面臨著全球變暖、海洋酸化、富營養化、過度捕撈、生境喪失、海洋污染、物種入侵等多重脅迫,而海洋科學調查是獲取海洋環境信息、開展海洋科學研究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對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的研究高度依賴觀測和評估,特別是通過岸基、船基、觀測浮標相結合形成近海海洋觀測研究網絡系統,獲得豐富、實時、連續的觀測數據,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治理以及評估人類活動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十分關鍵。海洋大科學中心立足近海健康問題啟動實施“健康海洋”示范工程。該項目是海洋大科學中心三大核心科研方向之一,致力于近海多學科交叉綜合性系統研究,通過組織實施聯合航次,開展“近海環境觀測-生態健康評估-生態災害防控-海岸帶生態修復-海洋工程安全保障”等全鏈條研究,力爭取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成果,為海洋環境安全保障、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和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海洋科技支撐。
本航次執行的是“健康海洋”聯合航次2019年春季航次。航次將對渤海、黃海、長江口及珠江口海域的17個調查斷面的153個調查站位進行為期10天的多學科綜合性調查,深入認識中國近海尤其是黃河口、長江口及珠江口物理、地質及生態環境變化規律與機制。聯合航次面向全國涉海科研教育單位和科學家實行聯合、開放、共享機制,通過聯合航次的組織實施,可進一步探索海上觀測平臺共享機制,完善海洋科學考察船共管、共用、專業運行的管理模式,對加強海洋現場數據的長期積累、促進海洋科學多學科交叉與融合、推動我國海洋科學領域重大科學問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海洋大科學中心將通過實施“健康海洋”聯合航次,對渤海、黃海、長江口及珠江口典型海域關鍵問題進行長期連續觀測,從生態系統角度開展近海健康評估、災害防控、生態修復等研究,保障近海生態系統健康可持續發展,搭建開放性海洋環境觀測平臺和技術研發平臺,建立近海健康示范工程,為國家正在推進開展的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等近海生態健康保護行動提供科學數據和技術人才支撐。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相關工作人員、科考隊員參加啟航儀式。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第一監測站,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各流域海域局生態環境監測與科學研究中心:為提高環境監測實驗室分析技術水平,按照《生態環境部2024......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各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環境標準樣品研究所:為......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孫珍團隊與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姚永堅團隊合作,在南海洋殼結構與巖漿增生歷史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揭示了南海洋盆巖漿增生的時空分布新規律。相關成果發表在......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舉辦的“第二屆海洋內波與混合研討會”在廣州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由南海海洋所研究員陳植武和蔡樹群作為共同召集人,邀請了中國海......
近日,為保障“海基二號”海上安裝和聯調期間的作業安全,基于國產GNSS浮標和自主海浪模式,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一所”)喬方利研究員團隊開展了南海流花海域涌浪監測與精細化預報工作,相......
日前,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觀測技術規范宣貫與應用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觀測技術規范》第一卷《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正式發布,包括了森林、草地、海洋、湖泊等不同類型生態系統以......
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王法明團隊與合作者在海岸帶互花米草入侵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首次系統評估了互花米草入侵對中國沿海泥灘地土壤有機碳儲量的影響。相關成果發表于《科學通報》(ScienceB......
近日,第三屆全國海洋科技名詞(海洋科學領域)審定工作啟動會在青島召開,會議由全國科技名詞委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共同主辦,采用線上與線下同步進行的方式開展。這標志著海洋科學領域科技名詞的編寫與審定工作......
日前,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通信與定位技術創新團隊被授予第二十八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2023年,哈工程“星海1000”極地探測無人潛器深潛于北極冰蓋之下,我國科研人員首次清晰地觀測北極海冰冰底形態......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未來海洋學院副院長甘波瀾團隊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指出未來北半球人為氣溶膠減排速率放緩會導致副極地北大西洋、南印度洋以及南大洋海表加速增暖。溫室氣體和人為氣溶膠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