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再三斟酌,英國《自然》雜志終于決定2日將一篇論文公之于眾:美國科學家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修正了未被植入子宮前的人類胚胎中,一種與遺傳性心臟疾病“肥厚型心肌病(HCM)”有關的基因變異。結果證實,編輯人類生殖細胞系(卵子、精子或早期胚胎)的DNA是安全有效的。
每500人中就有1人患有HCM,只要遺傳一份MYBPC3基因中的變異版本,就能致病,可能造成心原性猝死和心力衰竭。當前對HCM的治療方案只可緩解癥狀,但沒有解決遺傳問題。
現有阻止有害變異傳給下一代的方法之一,是通過胚胎植入前的遺傳診斷,挑選出沒有有害變異的胚胎,然后在體外受精周期中進行胚胎移植。近年來的技術發展證明,精確基因組編輯技術(如CRISPR-Cas9)可能被用于修正人類胚胎中的致病變異,以此來增加可移植胚胎的數量。
為了評估在人類生殖細胞系中對遺傳性疾病進行基因修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團隊此次重點研究了導致肥厚型心肌病的MYBPC3變異。他們將來自健康捐贈者的卵母細胞和來自一名雜合攜帶MYBPC3基因變異的男性的精子(這名男性攜帶該基因的一個變異版本和一個正常版本)結合,培育出受精卵,然后利用CRISPR-Cas9在變異基因序列上剪出一個缺口,并觀察人類胚胎如何修復這些DNA缺口。通過參照正常捐贈者的未變異版本,發現在多數情況下損傷很快被修復了,約三分之二的定向胚胎中,包含了MYBPC3基因的兩個無變異版本。
在上一周,外媒已出現關于該研究的報道,但《自然》認為其多是在尚未公開論文情況下做出的猜測性討論。而今公布的實驗結果說明,這種治療方法是有效的,且CRISPR-Cas9定向十分精確,實驗中并未出現脫靶變異。
總編輯圈點
團隊和《自然》的慎重是有理由的,這畢竟是美國首次對人類胚胎開展基因編輯研究。目前的結果讓人們對其安全性有了更多信心,也表明這種治療方案或可以與胚胎植入前的遺傳診斷結合使用,從而修正人類胚胎中的遺傳性變異。但在臨床應用之前,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譬如說,針對其它變異的實驗,是不是也會得出同樣的結果?
2022年1月10日,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宣布完成了世界首例基因編輯的豬心臟人體器官移植,這項研究成為異種器官移植的里程碑,為廣大苦苦等待供體器官的患者帶來了新曙光。2024年1月18日,eGenesis......
提到CRISPR技術時,時常會把張鋒掛在嘴邊,而事實上,除張鋒之外還有一位華人學者大牛在基因編輯領域做得“風生水起”,那就是DavidLiu(劉如謙)。回顧劉如謙的前半生歲月,頗有幾分“天才少年”的意......
近日,上海海洋大學承擔的《克氏原螯蝦和光唇魚優質基因挖掘和標記》項目完成驗收。光唇魚俗稱“溪石斑魚”,是一種經濟價值極高的鲃亞科山區溪流性小型魚類,其骨少肉嫩,味道鮮美,可食用、可觀賞、可垂釣。上海海......
隨著去年首款基因編輯療法的獲批上市,基因編輯領域獲得了更多投資人的青睞,余熱也延續到了今年的BD交易活動。不久前,生物技術公司TomeBiosciences在2023年末宣布完成2.13億美元的A輪和......
這項研究凸顯了CRISPR前所未有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也表明了大多數CRISPR系統是罕見的,只在不尋常的細菌和古細菌中發現。隨著可用來搜索數據庫的不斷增長,可能還有更多罕見系統被發現。誕生于2012年......
近日,知乎科技和科學領域的“破曉·2023科技回望”活動引來大量關注。活動以前沿突破為觸角,發布年度“九大科技事件”榜單,在與人們息息相關的科技應用層,展現2023年科學技術領域的“破曉時刻”。202......
原始生殖細胞(primordialgermcell,PGC)是精子和卵子在胚胎期的祖先細胞(progenitorcell),是遺傳物質代際傳遞的細胞載體。因此,PGC是開展基因編輯和轉基因等遺傳操作的......
·“我相信,有一天我們將能夠以像手術那樣的精確度來改變致病基因。”·“目前還沒有在大腦中使用任何CRISPR技術的臨床試驗,首先需要奠定研究基礎。”當地時間11月16日,英國藥品和醫療保健產品監管局(......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宣批準兩款治療鐮狀細胞病(SCD)基因編輯療法,其中也包括首款應用“基因剪刀”——CRISPR/Cas9技術的療法Casgevy。這是一款基于CRISPR技術的開創性基因編輯療......
·“經典CRISPER/Cas9的監管批準為下一代基因組編輯技術奠定了基礎。”·鐮狀細胞病是一種由遺傳突變引起的疾病,異常的血紅蛋白使患者的紅細胞變得容易連接在一起,將紅細胞從正常的柔性圓形轉變成堅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