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中央電視臺、北京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錢學森》攝制組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定價:28.00 元
為緬懷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紀念錢學森逝世一周年,中央電視臺六集傳記電視紀錄片《錢學森》于10月25日晚22:30起在中央電視臺一套、10月26日晚19:40在中央電視臺十套兩個頻道并行播出。與此同時,該紀錄片的同名圖書《錢學森》,由“錢學森圖書出版基地”——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隆重出版。
錢學森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杰出代表,他的血管里一直流淌著愛國主義的熱血。在現代中國科學家中,錢學森名氣最大。他羈留美國最終歸來的歷程早已成為傳奇,他主持參與的新中國前三十年最重要的高科技成果——“兩彈一星”,也成為共和國歷史最精彩的章節之一,其重要地位奠定了他在中國社會尤其是科技界的極為崇高的地位。正如2007年錢學森當選“感動中國”人物時的頒獎詞所言:“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
錢學森是影視紀錄片的絕好題材。他的生活經歷曲折跌宕、他的性格個性獨特復雜、他從事的工作充滿神秘而不為人所知,對于很多人來說,錢學森是個謎。他長期從事高度機密的國防科研工作,即使到了晚年,他也很少在公共場合露面。因此,有關他的影像資料極為缺乏。1984年,錢老在一封信中曾這樣寫道:“我個人的歷史都在檔案中,留在那里最好。我的功過,我死后人民自有評說。”在采訪中攝制組還發現,作為大科學家的錢學森,幾乎不參加具體的科研攻關工作,很難尋找到科研攻關中,那些驚心動魄地故事。那么,如何才能生動而真實的展現錢學森的傳奇人生和深邃思想呢?
總導演陳真十余年前創作文獻紀錄片《周恩來》時對錢老的采訪,成了本片拍攝前掌握的最長的有關錢學森的電視采訪,也是本片首次披露的珍貴影像。而且錢學森長期工作在國防科技戰線,其個人化的內容非常少,只能通過他的同學、同事、學生、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的回憶,通過各種回憶錄、文獻等等才能“建立”起他豐富的個性形象。
因此,紀錄片攝制組確定了紀錄片的創作方向,即努力以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獻、眾多的人物采訪、豐富的實拍鏡頭、紀實的手段、樸實的語言敘述錢學森先生非凡的人生經歷,力圖形象地展現錢老的愛國情懷、科學貢獻、學術精神與人格魅力,尤其是展現出百姓眼中錢學森德高望重的人民科學家形象。該片歷時三年,克服了很多難以想象的困難,最終完成創作。
在紀念錢學森逝世一周年之際,為了將錢學森精神更加廣泛地傳播開來,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紀錄片同名書《錢學森》。同名書《錢學森》依據中央電視臺六集傳記電視紀錄片的編排,共分為:早年·國內、留美、歸國、導彈、“兩彈一星”、晚年六集。全書除了是對中央電視臺六集傳記電視紀錄片的真實再現之外,還收錄了大量圖片等珍貴資料,圖文并茂地介紹了一代科學巨匠錢學森傳奇而光輝的人生歷程和精神世界。書中的導演手記和后記等相關內容揭示了攝制組在采訪中的一些幕后花絮和所見、所感和所思,將“告訴你一個不為人所知的錢學森”。
《錢學森》是一部啟迪人們思想的好書。錢學森一生所蘊涵的深刻的歷史啟示,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教育。例如,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是有國界的。中國的知識分子自古以來就有深厚的愛國主義傳統,尤其在民族危亡的關頭。百年來的中國飽經苦難,生于憂患的錢學森的生命軌跡必然與民族的歷史緊密相連。黨和祖國的需要就是錢學森的選擇與責任,也應當是我們的選擇與責任。又如,中國的科技的發展必須要走自己的道路。錢學森1955年歸來,幾乎經歷了新中國科技尤其是尖端科技從無到有的全過程。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力尚弱的情狀下,集中全國之力,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家,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的科技發展之路,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12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舉辦學術研討會、“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我忠于中國人民”》贈書儀式以及“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線上課程”上線儀式等系列活動,以此回顧錢老堅守初心、愛國奮斗......
記者11月16日從阿里云獲悉,近日在中國城市學會2022年會上,城市學領域最高學術獎項第十二屆“錢學森城市學金獎”舉行頒獎儀式。阿里云憑借《城市交通大腦的理念、技術和應用》獲得金獎。這是該學術獎項12......
他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 “兩彈一星”元勛 美國人曾說他抵得上五個師 寧可槍斃也不讓回國 ......
“人一定要有夢想。好奇心驅使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探測到第二個地球。”10月19日,在中共中科院上海分院分黨組、中共中科院滬區委員會主辦,上海天文臺黨委承辦的中科院上海分院第五期“報國講壇”上,上海天文臺研......
今年是錢學森同志誕辰110周年。錢學森同志作為中國科技界的一面旗幟,畢生踐行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為內核的科學家精神,堪稱明德典范、學界楷模。錢學森同志是中國科協事業的開拓者。自19......
錢學森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中國導彈之父,許多人想不到的是,他還是位“起名大師”。2021年12月11日是錢學森誕辰110周年,在緬懷錢老的同時,咱們一起來看看,他起過哪些名字。靈境“元宇宙”是目前最......
開欄的話他們,擁有共和國最高學術榮譽稱號,是各自領域的領軍者;他們,或忘我奉獻,“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或學術造詣深、科學視野廣,為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擔負科學報國的時代重任。術業各不同,但有一......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也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人民科學家錢學森逝世十周年。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全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重溫錢學森光輝燦爛的科學人生,回顧他彪炳......
最近任正非的訪談中,又提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而每次提到中國的教育,“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個“錢學森之問”,總是個躲不過去的大問題。不過,這個問題其實太絕對了,錢穎一后來做了修改:相對......
4月7日,在迎來自己123歲生日之際,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杯”優秀項目展在該校舉行。此次項目展共有來自上海交大17個院系的55件作品參與,作品分為機械控制、信息技術、能源化工、數理、哲學社科和生命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