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
“兩彈一星”元勛
美國人曾說他抵得上五個師
寧可槍斃也不讓回國
他在香煙紙上寫下求助信
輾轉寄回國內
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
他堅信“外國人能搞的中國人也能搞”
他就是錢學森
2009年10月31日
錢學森逝世,享年98歲
今天,一起回顧這些與他有關的故事
緬懷錢學森
一張考卷
1980年,上海交大老師金愨
將一份保存近50年的考卷捐給了學校
卷首時間為1933年6月
課程是水力學
試卷的考生就是錢學森
這次考試,他 6道題全部解答正確
只在最后一題
公式推導中“Ns”漏寫了一個“s”
被扣去4分
1929年, 錢學森以第三名 的成績
進入上海交通大學學習
從三年級開始
他每學期平均分數都超過90分
畢業時,他的總分名列機械工程學院第一
一句斬釘截鐵的回答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
宣告成立的喜訊傳到美國
錢學森希望 早日趕回祖國
然而,美國卻以各種方式阻撓他回國
錢學森被迫參加了
一場接一場的聽證會
當時的美國海軍部副部長放狠話
“他知道所有美國導彈工程的秘密
一個錢學森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
寧可把這個家伙給槍斃了
也不能放他回中國去”
面對美國人的威脅
錢學森毫不猶豫回答
“我效忠中國人民”
一封寫在香煙紙上的求助信
聽證會上,錢學森的回答
勢必不會讓美方滿意
于是,他遭到了無理拘禁
探照燈24小時對準他,不讓他休息
15天的非人折磨,使他體重暴跌
一度失去了語言能力
被保釋出獄后
39歲的錢學森開始長達5年的軟禁生涯
直到1955年6月的一天
錢學森及家人躲過聯邦調查局的跟蹤
在一張香煙紙上寫下了求助信
這封信輾轉寄回祖國
在信中,他說
“無一日、一時、一刻
不思歸國參加偉大的建設高潮”
經過談判
最終美政府同意錢學森回國
1955年10月8日
錢學森闊別祖國20年后
終于回到祖國
一句霸氣的回應
錢學森回國后, 陳賡大將曾問他
“中國人自己搞導彈行不行”
錢學森霸氣回應
“怎么不行?
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
中國人比他們矮一截?”
陳賡大將聽了以后非常高興
“好極了,就要你這句話”
1956年10月,由錢學森受命組建的
我國 第一個 火箭、導彈研究機 構
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55歲的他作為試驗總技術負責人
親眼見證了兩彈結合試驗的成功
從此,中國的核導彈
終于具備了威懾與實戰能力
由于錢學森的毅然回國
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研發
至少向前推進20年
這些名字都與他有關
1967年
錢學森在一次衛星方案論證會上
首次提出了“航天”一詞
從此,中國的空間探索活動
有了標準規范的專用名詞
1970年,錢學森又提出“航天員”一詞
當時,國外一般稱“宇航員”
他說:“我們還是叫‘航天員’好
因為我們有天、海、空的領域劃分
這樣稱呼比較規范”
錢學森深深影響著中國航天事業
一生牽掛航天事業
晚年的錢學森
始終密切關注著載人航天最新動態
在他心中,把中國人送上太空
也是自己的所愿所盼
2003年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楊利偉成為第一位造訪太空的中國人
回到北京后
楊利偉專程到錢學森家中報到
從神舟五號開始
我國每位從太空凱旋的航天員
都會來到錢學森家中
向這位中國航天奠基人報告好消息
一直到老人去世
神舟七號成為錢老一生中看到的
最后一次中國載人航天任務
錢學森曾說
“人民說我為國家、民族做了點事
就是最高獎賞”
今天,緬懷錢學森
12月22日上午,“與大師對話”系列雕塑之錢學森紀念園落成揭幕儀式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舉行。在舉行儀式前,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盧建軍會見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榮譽院長、錢學森先生之子錢永剛,雙方圍繞人......
12月11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全國“錢學森”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工作聯合體等共同承辦的“新時代錢學森精神的傳播價......
“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
12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舉辦學術研討會、“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我忠于中國人民”》贈書儀式以及“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線上課程”上線儀式等系列活動,以此回顧錢老堅守初心、愛國奮斗......
記者11月16日從阿里云獲悉,近日在中國城市學會2022年會上,城市學領域最高學術獎項第十二屆“錢學森城市學金獎”舉行頒獎儀式。阿里云憑借《城市交通大腦的理念、技術和應用》獲得金獎。這是該學術獎項12......
他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 “兩彈一星”元勛 美國人曾說他抵得上五個師 寧可槍斃也不讓回國 ......
“人一定要有夢想。好奇心驅使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探測到第二個地球。”10月19日,在中共中科院上海分院分黨組、中共中科院滬區委員會主辦,上海天文臺黨委承辦的中科院上海分院第五期“報國講壇”上,上海天文臺研......
今年是錢學森同志誕辰110周年。錢學森同志作為中國科技界的一面旗幟,畢生踐行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為內核的科學家精神,堪稱明德典范、學界楷模。錢學森同志是中國科協事業的開拓者。自19......
錢學森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中國導彈之父,許多人想不到的是,他還是位“起名大師”。2021年12月11日是錢學森誕辰110周年,在緬懷錢老的同時,咱們一起來看看,他起過哪些名字。靈境“元宇宙”是目前最......
開欄的話他們,擁有共和國最高學術榮譽稱號,是各自領域的領軍者;他們,或忘我奉獻,“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或學術造詣深、科學視野廣,為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擔負科學報國的時代重任。術業各不同,但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