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晚17時到今天凌晨1時,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學、復旦大學藥學院的科學家連續在《自然》和《自然·通訊》上發表了三篇G蛋白偶聯受體(GPCR)研究論文。重量級的研究成果,顯示出上海作為世界三大GPCR研究中心之一的強勁科研實力。從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這是一場長達六年之久的激烈學術競爭,最終使張江走在了GPCR研究領域的世界前沿。
GPCR是人體內最大的一個蛋白質家族,有826個成員,在各種生命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們的嗅覺、味覺,甚至一見鐘情,都與這類蛋白有關。它具有非常奇特的結構———如針腳般在細胞膜上來回跨越七次。由于結構復雜,科學家一直到近年才找到結晶方法,解開了它的三維結構之謎。在這個蛋白質家族中,有A、B、C、F四類,其中A類“體型”最小,所以首先被解析出結構,而B類分子更龐大、結構更復雜,直到2013年才解析出了第一個跨膜區的結構。
B類GPCR中的許多成員均被認為是潛在的藥物靶點,可用于治療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偏頭痛和骨質疏松癥等疾病。作為新藥創制“國家隊”,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很早就開始關注并在GPCR研究領域進行布局。藥物所先后引進了世界結構生物學頂級科學家雷蒙德·斯蒂文斯及他的兩個學生———吳蓓麗和趙強,在搭建起研究平臺的同時,開始了一場不敢有一刻懈怠的學術競爭。
這幾年,吳蓓麗課題組在GPCR領域頻頻斬獲重要成果,這次在B類GPCR的研究上,再次領跑世界。今天凌晨發表在《自然》上的成果,是全長胰高血糖素受體(GCGR)蛋白的晶體結構,其分辨率高達3.0埃(1埃=0.1納米)。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B類GPCR蛋白的全長結構,盡管在不到一個月前,有國外科學家發布了用冷凍電鏡獲得的B類GPCR蛋白全長結構,但精度只有約4埃。這有什么差別?
上科大iHuman研究所副所長劉志杰說,4埃精度看蛋白質結構,看到的就像黑暗中的剪影,而3埃精度則可看清五官和四肢等細節。只有看清細節,才對新藥創制有意義。
同樣帶來驚喜的,還有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GLP-1R)。早在2007年,王明偉就為這個受體找到了全球首個小分子激動劑Boc5,如果成藥,將可替代已有的多肽藥物,給糖尿病患者帶來更多的便利。可由于當時無法獲得GLP-1R的精細結構,成藥之路因坎坷重重而最終放棄。當GLP-1R有可能解析時,王明偉課題組立刻全力投入,與iHuman研究所的兩位晶體學家———創始所長雷蒙德和副所長劉志杰聯手,突破了該受體蛋白難以穩定的瓶頸,終于見到了這個受體的“廬山真面目”。有了精細結構,就為開發以此為靶標的新藥研發之途點亮了一座燈塔。
與此同時,上科大iHuman研究所科研團隊及其合作者還在F型GPCR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不僅解析了與基底細胞癌發生發展相關的Smoothened(平滑)受體之全長結構,還發現了它的潛在藥物作用靶點———鉸鏈區。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為何高水平成果會如此密集爆發?這源于這些科研團隊高效率的緊密合作———他們在三年前成立了GPCR研究國際聯盟,相互支援幫助,攻克難關。過去六年,這群科學家已成功解析了11個GPCR的結構,在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了12篇研究論文,開發出4個相關候選藥物。
根據往年經驗,一年一度的中科院預警期刊名單即將發布,官方回復也說明如此,最新名單將在明年1月份發布,即2周之后。但相比往年,今年的名單尤其讓人關注......回顧中科院《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至今已發布三......
根據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公眾號消息,從2023年開始,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不再統計撤稿論文的引用數據。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每年定期更新期刊影響力數據,年度發布。征訂單位用戶可......
7月22日,韓國SukbaeLee等人在arXiv上傳了兩篇論文,稱發現了“全球首個室溫超導材料”,名為LK-99,論文中給出了LK-99的合成方法,合成門檻很低。文章曝光后引起了大量爭論,因為很多小......
財聯社11月16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11月14日至16日在黑龍江、吉林調研。在吉林,李強走進長春金賽藥業、長光衛星公司,詳細了解企業創新發展情況,勉勵他們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強人才......
近日,深圳大學吳松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杜洋教授等在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期刊發表了題為:Gprotein-coupledreceptorsinneuro......
G蛋白偶聯受體(Gprotein-coupledreceptor,GPCR)在細胞信號轉導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是最大的藥物靶標蛋白質家族。GPCR被細胞外的信號分子激活后,與細胞內的效應蛋白(G蛋白、......
LipidALL脂代謝會議由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稅光厚研究員發起,至今已在國內多個城市成功舉辦八屆。豐富的會議主題與優質的會議內容數年來吸引了超過數萬名各地科研人員參與其中,極大推進了脂質/代......
5月31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當天,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的個人微信公眾號“饒議科學”發布《院士選舉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賄賂上交》一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饒議科學”該文稱:“中國科......
5月31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當天,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的個人微信公眾號“饒議科學”發布《院士選舉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賄賂上交》一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饒議科學”該文稱:“中國科......
DNA究竟攜帶著什么?DNA序列信息如何解釋復雜的生命活動現象?5月26日,復旦大學慶祝建校118周年相輝校慶系列學術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生殖與發育研究院院長黃荷鳳從理論到實驗,再到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