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即將召開。一年來,代表和委員們訪民意、聽民聲、匯民智,積極履職調研。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孫東明,是一位持續關注科技創新的全國人大代表,他長期奮戰在科技創新一線,關注國家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最新進展。經過廣泛的走訪調研,孫東明準備將自己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準入機制”等方面的建議,帶到今年的全國兩會上。
孫東明是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他帶領團隊在半導體科學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過去一年中,孫東明進行了十多次調研活動,走訪了20多家中小型民營企業。最近,他再次來到一家位于遼寧沈陽的民營科技型企業進行調研,這家從事精細化工的企業有600多人,其中三分之一是科研人員,是一家典型的技術型企業。
全國人大代表 孫東明:全國兩會馬上要開始了,我也想帶去一份建議,關于我們國家在重大科學專項實施過程中,如何能讓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型的、具有科技創新水平非常強的民營企業更多地參與進來。
作為科研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在科研攻關過程中,孫東明深刻體會到“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對于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近些年,國家相關部門以及遼寧省都出臺了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重大科技攻關的政策措施。而調研中孫東明發現,遼寧省擁有科技型中小企業3.9萬家,其中不少都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但可能會因一些技術之外的原因,而影響申報國家重大科技專項。
沈陽浩博集團有限公司技術部長 劉洋:我們企業是產值剛剛過億這樣的規模,但是有時候在申報材料的時候,就因為財務審計是很重要的一項指標,財務專家可能會看我們的產值太小。
除了財務的準入門檻,“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中資金配套的一些規定,也讓中小型民營企業有時會面臨“項目申請下來了、卻吃不下去”的窘境。
全國人大代表 孫東明:我們知道有些專項要求“一比三”的比例,比如國家撥款的研發經費是“一”,企業自籌的研發經費是“三”。
沈陽浩博集團有限公司技術部長 劉洋:比如我要申請一個三百萬元的項目,往往這個配套資金達到將近一千萬元,這個額度對于民營企業來說,拿這么多費用,對企業的運轉來說壓力還是非常高的。
經過一年來的走訪調研和深入思考,孫東明就“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準入機制、資金支持方式、評價體系、成果轉化”等方面,形成了有針對性的建議,準備帶到今年的兩會上。
全國人大代表 孫東明:我們在給國家提出相關建議的過程中,也要對國家負責,讓國家的科技資金用到刀刃處,真真切切地能夠促進我們國家科技創新事業的發展。
采訪中,孫東明告訴記者,做研究員,把自己的科研做好就行;當全國人大代表,就要全面了解科技界、科技工作者的現狀和期盼,為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在跟隨他調研走訪的過程中,記者也感受到他的專業視角,和“要不斷地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的執著。
3月4日,陜西省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共同體在西咸新區成立。共同體將全面整合創新資源,匯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打破制約創新發展的“堵點”“卡點”,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
“糧油安全是‘國之大者’,當前,我國食用油對外依存度高達70%。”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吳義強表示,木本油料具有“不與糧爭地”“一次種植、多年受益”等特色優勢,直接關系......
布局更多高能級創新平臺,實施新賽道培育行動,實施政策試點“揭榜掛帥”……工業和信息化部2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4年國家高新區發展情況,并提出下一步推動國家高新區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
兩會召開在即,德國經濟界人士密切關注中國兩會。他們表示,期待兩會公布的有關中國發展規劃能夠為全球經濟注入新動力,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綠色轉型以及國際合作。德國企業董事總經理約爾格·謝爾:我一如既往地期......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新華社發3月3日15時,伴隨著密集的快門聲,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劉結一步入會場,這也是他繼上次大會擔任發言人后,第二次承擔這一重要任務。作為全國兩會首場記......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即將召開。一年來,代表和委員們訪民意、聽民聲、匯民智,積極履職調研。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孫東明,是一位持續關注科技創新的全國人大代表,他長期奮戰在科......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即將召開。一年來,代表和委員們訪民意、聽民聲、匯民智,積極履職調研。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孫東明,是一位持續關注科技創新的全國人大代表,他長期奮戰在科......
為推動江蘇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于2025年2月25日聯合發布通知,啟動2025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工作。此次專項資金將聚焦綠色低碳顛覆性技術......
實驗室專利卡在國有資產管理流程,學術不端侵蝕科研誠信根基,數據權屬模糊制約數字經濟活力……這些阻礙科技創新的“堵點”,或將迎來系統性疏通。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以高質量審判服務保障科技創新的意見》(......
中國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6部門20日發布《關于加強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推動美麗中國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35年,生態環境領域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大幅提升,國家戰略科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