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江蘇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于2025年2月25日聯合發布通知,啟動2025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工作。此次專項資金將聚焦綠色低碳顛覆性技術創新和重點行業降碳增效,通過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提供科技支撐。
通知明確,2025年度“雙碳”專項資金項目分為兩大類:一是顛覆性技術創新,重點圍繞零碳非電能源、CO?捕集利用等領域開展原創性技術研究,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二是重點行業降碳技術攻關,針對工業、交通、建筑等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需求,開展低碳工藝流程再造、建筑節能降耗等關鍵技術攻關,助力產業高端化、綠色化發展。
項目申報采取“揭榜掛帥”和競爭擇優相結合的方式,由設區市、縣(市)科技局、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管委會、省有關部門等單位擇優推薦。其中,“揭榜掛帥”項目不設門檻,鼓勵跨地區整合資源,形成強強聯合;競爭擇優項目則根據各單位的申報指標進行限額推薦。原則上省撥經費不超過項目總預算的50%,企業牽頭申報的項目省撥經費不超過總預算的30%。項目實施周期原則上不超過3年。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財政廳 關于印發《2025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 專項資金項目指南》及組織申報項目的通知
各設區市、縣(市)科技局、財政局,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管委會,省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 部署要求,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強省,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 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2025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 資金(以下簡稱“雙碳”專項)將緊扣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 色轉型的科技創新需求,突出碳排放問題導向和碳效益目標導 向,聚焦綠色低碳顛覆性技術創新和重點行業降碳增效兩個方 向,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提供科技支撐。
一、支持重點
2025年度“雙碳”專項資金按照綠色低碳顛覆性技術創新 和重點行業降碳技術攻關兩大類組織(詳見附件 1)。
1.顛覆性技術創新。針對我省碳達峰碳中和重大需求,重 點圍繞零碳非電能源、CO2捕集利用等開展原創性、顛覆性技術 創新,推動化石能源和新能源多能互補,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2.重點行業降碳技術攻關。針對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 行業綠色低碳發展需求,重點圍繞低碳工藝流程再造、建筑節能 降耗和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產業向 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邁進。
二、組織方式
項目申報須經相關單位推薦,具體由設區市、縣(市)科技 局,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管委會、省有關部門和單位等項目主管部 門擇優推薦。部省屬普通本科高校的項目申報由本單位負責審核 推薦。部屬科研院所按照屬地化由設區市科技局審核推薦,不占 地方指標。本專項不受理涉密項目,申報材料中如有涉密內容需 做脫密處理后再申報,并由項目主管部門按有關規定負責審查。各項目主管部門應根據通知要求對申報項目進行篩選,40歲以 下青年人才擔任項目負責人和骨干的比例原則上不低于 40%。項 目采取“揭榜掛帥”和競爭擇優等方式組織。
1.關于“揭榜掛帥”項目。由各項目主管部門充分發動轄區內有條件的企業、高校院所等各類創新主體,有針對性地“揭 榜”申報。項目申報不設門檻,不占申報名額,項目負責人和承 擔單位不受在研限制(“揭榜掛帥”項目負責人及企業承擔單位 除外),但申報書內容要系統完整,須覆蓋該指南方向中所有研 發內容和考核指標。鼓勵項目申報單位跨地區整合資源,形成骨 干企業與國內知名高校、院所的強強聯合。
2.關于競爭擇優項目。原則上各設區市最多推薦 10項(含 縣(市)、區的申報指標);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 2024年國 家高新區綜合評價結果排名前 50名的國家高新區(共 9家)每 家最多推薦 8項,其他高新區及常州科教城每家最多推薦 5項;省有關部門和單位每家最多推薦 5項;部省屬普通本科高校和部 屬科研院所,每家最多推薦 5項。各項目主管部門須聚焦本地區、本領域、本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擇優推薦符合“雙碳”專項定位的項目。
3.關于資助方式。原則上省撥經費不超過項目總預算的 50%,其中:企業牽頭申報的項目省撥經費不超過項目總預算的 30%。“揭榜掛帥”項目原則上每項支持額度不超過 1000萬元,競爭擇優項目原則上每項支持額度不超過 500萬元。項目實施周 期原則上不超過 3年。
三、申報要求
1.全面實施科研誠信承諾制。項目負責人、項目申報單位 和項目主管部門均須簽署科研誠信承諾書。項目申報單位和個人誠信狀況良好,無在懲戒執行期內的科研失信行為記錄和其他社 會領域嚴重失信行為記錄。在項目申報和立項過程中相關責任主 體有抄襲剽竊、弄虛作假、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等失信行為的,按 《江蘇省科技計劃項目信用管理辦法》作出相應處理。研究涉及 人體、實驗動物、人工智能等屬于《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國科發監〔2023〕167號)第二條所列范圍科技活動的項目,應按要求進行科技倫理審查。
2.除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外,同一企業同一年度只能申報一 項省科技計劃項目。除申報“揭榜掛帥”項目的企業外,有本計 劃在研項目的企業不得申報 2025年度本計劃項目。
3.有在研省科技計劃項目的項目負責人,不得牽頭申報本 年度省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揭榜掛帥”項目除外)。同一年度 同一項目負責人只能申報一項省科技計劃項目。項目負責人須為 項目申報單位的在職人員(與申報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并確保 在職期間能完成項目任務。參與指南編制的專家不得牽頭或參與 申報本計劃項目。
4.同一單位以及關聯單位不得將內容相同或相近的研發項 目重復申報省科技計劃項目,也不得同時申報省發展改革委、省 工信廳等部門項目。凡屬重復或同時申報的,取消立項資格。
5.申報單位須是在我省注冊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 單位或其它科研機構,政府機關不得作為申報單位進行申報。項 目申報單位須為項目建設與運行的主體,鼓勵與科研機構、有關企業聯合申報。高校、科研院所或省產研院專業研究所申報項目 必須有省內企業聯合,且企業實質性參與項目研發工作。鼓勵承 擔單位加大自籌經費投入力度,并提供自籌經費配套承諾函。申 報單位承諾的自籌資金必須足額到位,不得以政府資助資金作為 自籌資金來源。
6.項目經費預算編制應當真實、合理,鼓勵項目申報單位 租賃或共享專用儀器設備,對確有需要利用財政資金或國有資本 購置大型科學儀器的項目,申報單位應說明所購置大型科學儀器 的必要性并承諾遵守查重評議、開放共享等有關規定要求。
7.強化項目績效評價管理,申報單位編制項目申報書應同 步填報“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績效目標申報 表”(詳見附件 2),作為項目立項評審的重要考量,并納入立 項項目合同簽訂、中期評估、結題驗收等管理。
8.項目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含量高、創新性強、產 業帶動性好,具有明確的成果轉化任務和產業化目標,符合國家 和我省產業、技術政策,屬于本通知支持重點領域和方向、預期 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碳效益顯著。
9.嚴格落實審核推薦責任。項目申報單位對申報材料的真 實性和合法性負有法人主體責任,嚴禁虛報項目、虛假出資、虛 構事實及包裝項目等弄虛作假行為。項目主管部門應切實強化審 核推薦責任,對申報材料內容真實性進行嚴格把關,并會同同級 社會信用管理部門對項目申報單位社會信用情況進行審查。省科技廳將會同駐廳紀檢監察組對項目主管部門審核推薦情況進行 抽查。
10.切實落實廉政風險防控要求。認真落實省科技廳黨組關 于全省科技管理系統全面從嚴治黨有關工作要求,嚴格遵守“六 項承諾”“八個嚴禁”規定,堅決把好關鍵環節和重點崗位的廉 政風險防控關口。對因“打招呼”“走關系”等請托行為所獲得 的項目,將撤銷立項資格,追回全部省資助經費,并對相關責任 人或單位進行嚴肅處理。
四、其他事項
1.啟用江蘇數字科技平臺。2025年省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和 評審工作將依托新建的江蘇數字科技平臺組織實施。根據政務服 務“一網通辦”要求,江蘇數字科技平臺統一使用蘇服碼賬號登 錄。沒有蘇服碼賬號的單位、個人,需在江蘇政務服務網進行注 冊。首次登錄江蘇數字科技平臺的單位和個人用戶,需輸入原江 蘇省科技計劃管理信息平臺賬號信息進行綁定,經主管部門或所 在單位審核通過后方可進行項目申報;沒有原江蘇省科技計劃管 理信息平臺賬號的用戶不需綁定。
2.實行無紙化申報。申報材料在江蘇數字科技平臺 (https://j sszkj.kxj st.j iangsu.gov.cn/j s-home/home)提交,申報階 段不提供紙質版申報材料,項目申報單位及項目負責人科研誠信 承諾書打印掃描后,以附件形式上傳,其他項目附件材料應傳盡 傳。項目主管部門將推薦項目匯總表(詳見附件 3)及項目主管部門科研誠信承諾書(均為紙質,一式兩份),加蓋單位公章后 統一報送至省科技計劃項目受理服務中心。地址:南京市龍蟠路 175號。
3.網上填報的申報材料是后續形式(信用)審查、項目評 審的依據,經主管部門網上確認提交后,一律不予退回重報。2025年擬立項目將在江蘇數字科技平臺進行公示,未立項項目不再另 行通知。本年度確定立項的項目,由項目主管部門通知項目承擔 單位提交紙質申報材料(一式一份),紙質申報材料通過江蘇省 科技計劃管理信息平臺“打印項目申報材料”打印,按封面、單 位信息表、項目信息表、項目申報書、相關附件順序裝訂成冊(紙 質封面,平裝訂),紙質材料和網上提交的內容須完全一致。
4.本年度項目申報材料網上填報截止時間為2025年3月27日 17:30,主管部門網上審核推薦截止時間為2025年3月28日17:30,推薦項目匯總表及項目主管部門科研誠信承諾書報送截止時間 為2025年3月31日17:30,逾期不予受理。
5.業務咨詢:
省科技廳農業科技和社會發展處,謝宗華
咨詢電話:025-83357078。
6.受理服務咨詢:
省科技計劃項目受理服務中心,辛欣、李旭紅
咨詢電話:025-85485831、85485920。
附件:1.2025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 申報指南
2.2025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 績效目標申報表
3.2025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 匯總表樣式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江蘇省財政廳
2025年2月25日
(此件主動公開)
附件 1
2025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 專項資金項目申報指南
一、顛覆性技術創新
本方向針對我省碳達峰碳中和重大需求,重點圍繞零碳非電 能源、CO2捕集利用等開展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創新,推動化石 能源和新能源多能互補,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1001海水直接電解制氫關鍵技術
研發內容:針對海上可再生能源制氫領域存在的海水淡化流 程復雜、成本高等難題,開展海水直接電解制氫關鍵技術研究,開發高活性、高穩定性、非貴金屬陰陽極催化劑,其中陰極催化 劑需抗鈣鎂沉淀。研發低能耗、耐腐蝕、高穩定性的電解槽,提 升海水電解效率,實現電解海水制氫低成本且可規模化生產。
考核指標:海水直接電解制氫裝置電流密度≥400mA/cm2,連續運行≥2000小時,功率≥200kW;最低電流密度處,陽極催 化劑過電位≤300mV,陰極催化劑≤200mV,且能適應0.1-2A/cm2的工作電流范圍;產氫速率≥40標準立方米/小時,氫氣純度≥99.9%,電解槽堆效率目標≤4.6kWh/Nm3H2。
組織方式:揭榜掛帥
經費額度: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每項不超過1000萬元。
執行期限:三年
1002生物質負碳制高純綠氫關鍵技術
研發內容:針對傳統生物質化工制氫成本高、鏈條長的技術 瓶頸,研發低成本、短流程的高純度生物質負碳制綠氫關鍵技術,研究碳/氫元素定向遷移機制和過程強化技術,研究耦合 CO2轉 化的碳鏈延長技術,研發反應器間高溫物料循環技術及其核心反 應器設備,完成 kW級連續裝置上運行 100小時,系統出口氣體 氫氣濃度≥90%,每 kg生物質產氫率≥0.12kgH2、協同固碳量≥1.56kg CO2。
組織方式:競爭擇優
經費額度: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每項不超過 500萬元。
執行期限:三年
1003常壓綠色高效合成氨技術
研發內容:針對氨合成條件苛刻、排放高問題,研發新型常 壓綠色高效化學鏈合成氨技術,實現高性能載氮體定向設計,開 發常壓化學鏈合成氨原理樣機,每克載氮體產氨速率 ≥0.3mmol/h,載氮體性能衰減率≤0.5%/h,噸氨 CO2排放量較傳 統 Haber-Bosch法降低≥30%。
組織方式:競爭擇優
經費額度: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每項不超過500萬元。
執行期限:三年
1004廢棄油脂低成本制備可持續航空燃料(SAF)技術
研發內容:針對廢棄油脂原料加氫脫氧催化劑成本高、航油 組分收率低、品質低等瓶頸問題,研制長壽命的新型不含硫的非 貴金屬加氫脫氧催化劑與異構催化劑;研發廢棄油脂制備可持續 航空燃料新技術,提升轉化效率;開發全工藝流程的基礎工藝包,形成廢棄油脂制備高品質生物航空燃料新技術體系。
考核指標:催化劑單管測試壽命不低于 4000h;航油組分收 率≥80%,冰點≤-40℃;完成全工藝流程的中試驗證,每噸油 脂原料的可持續航油產出率≥70%,產品質量達到 ASTM-D7566(A2)標準規范要求;全生命周期的 CO2排放量≤18gCO2/MJ。
組織方式:揭榜掛帥
經費額度: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每項不超過1000萬元。
執行期限:三年
1005可再生能源耦合直接空氣碳捕集(DAC)技術
研發內容:針對直接空氣碳捕集難度大、能耗高和成本高的 難題,開展與太陽能光熱、光伏、地熱等可再生能源系統相耦合 的顛覆性技術研究,開發直接空氣碳捕集的廉價高效功能材料與 碳捕集裝置,實現直接空氣碳捕集與釋放的多次循環工作,完成 關鍵捕集材料、技術和裝置驗證,獲得與可再生能源系統相耦合 的碳捕集技術理論能量效率極限。
考核指標:開發與可再生能源系統相耦合的碳捕集裝置,吸 附容量≥1.2mol/kg,材料循環穩定性≥100次,吸附-解吸容量 衰減≤10%;CO2收集純度≥90%,系統碳效益≥0.7;單位 CO2捕集成本≤1200元/t。
組織方式:揭榜掛帥
經費額度: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每項不超過1000萬元。
執行期限:三年
1006 CO2電催化與合成生物學原位耦合技術
研發內容:針對 CO2利用過程中能耗大,經濟性不高等難題,開發有高催化活性、產物原位純化的一體式固體電解質反應器,設計構建微生物轉化人工途徑,創制能將酸、醇等電催化產物高 效合成高值化化學品的人工細胞。建成五十噸級電化學催化與微 生物轉化耦合的發酵技術中試生產線,連續運行超過 100小時 后,催化劑不低于初始活性的 80%;CO2綜合轉化率≥85%,單 位目標高值化化學品產品較化工合成工藝能耗值降低≥5GJ/t。
組織方式:競爭擇優
經費額度: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每項不超過 500萬元。
執行期限:三年
1007農田增強巖石風化固碳關鍵技術
研發內容:針對我省平原大規模農田和玄武巖、蛇紋巖等資 源優勢,開展農田施加巖粉增強巖石風化固碳變革性技術研究,篩選培育適宜農田環境的真菌品種,活化礦物表面風化沉淀惰性 層,提升風化速率;開發實時 CO2監測與量化評估方法,構建增 強風化固碳技術全生命周期碳效益評估模型。真菌實施 6個月后 土壤中計數衰減≤40%,呼吸強度衰減≤30%;在原有作物不減產的前提下,農田每年實現碳吸收量≥3000tCO2/km2。
組織方式:競爭擇優
經費額度: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每項不超過 500萬元。
執行期限:三年
二、重點行業降碳技術攻關
本方向針對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行業綠色低碳發展需求,重點圍繞低碳工藝流程再造、建筑節能降耗和資源循環利用等領 域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 邁進。
2001反應-分離一體化的低碳流程再造
研發內容:針對化工、醫藥等過程工業中普遍存在的分離效 率低、能耗高和碳排放量大的難題,設計以膜分離技術為核心的 低碳工藝流程,開發適用于高溫、高壓、腐蝕性環境的膜材料和 反應-分離一體化的低碳流程再造技術,構建具有普適性的工藝 再造方案,推動傳統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考核指標:膜材料高溫抗折強度不小于20 MPa,最大耐溫 不小于800℃,分離性能≥99%,使用壽命≥1000小時;實現1套 典型行業低碳流程再造應用,生產單位目標產品碳排放量下降≥30%。
組織方式:揭榜掛帥
經費額度: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每項不超過1000萬元。
執行期限:三年
2002太陽能驅動鹵水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
研發內容:針對鹵水資源化利用在四稀金屬資源低回收率、高成本和高能耗等難題,開發基于太陽能光熱轉換的鹵水資源化 變革技術,研發集成高效光熱轉換材料與智能納米通道技術,研 制太陽能驅動鹵水資源化裝置,光熱轉換效率≥95%,至少 3種 關鍵資源(如硼、鉀、鋰、鍶、鈾等)回收率≥80%;在標準太 陽光照射下,裝置連續運行 500小時,光熱轉換效率下降≤5%,資源回收率降低≤5%,實現鹵水高效、綠色、快速資源化利用。
組織方式:競爭擇優
經費額度: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每項不超過 500萬元。
執行期限:三年
2003大型火電機組智能靈活高效低碳燃燒技術
研發內容:針對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的迫切需求,研發光 -聲-電-圖像等多模態智能傳感與數據同化技術,構建鍋爐燃燒數 字孿生模型。結合人工智能,開發燃燒多物理場重構、狀態感知 與優化平臺,實現燃燒溫度場、組分濃度場、高溫受熱面壁溫等 關鍵參數精準預測、快速響應。在大型火電機組上完成技術驗證,15%負荷下,實現鍋爐穩定運行與受熱面不超溫;寬負荷運行下,供電煤耗降低不低于 2.0g/kWh,實現大型火電機組深度降碳。
組織方式:競爭擇優
經費額度: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每項不超過 500萬元。
執行期限:三年
2004工業高溫熱泵節能降碳關鍵技術與工藝
研究內容:針對化工、紡織、食品等工業過程中存在的熱能 溫度需求高、余熱品位低且時空分布錯位等難題,研發 150℃-200℃溫區余熱提質增效高溫熱泵系統,開展壓縮機、運行工質 等關鍵技術與核心部件攻關,在典型工業用熱場景實現應用。
考核指標:構建余熱提質增效高溫熱泵系統 1套,高溫熱泵 穩定運行溫度≥150℃,換熱流體溫升≥80℃,綜合能效≥2.5;制定工業高溫熱泵的設計標準 1套,構建基于高溫熱泵系統的余 熱提質增效的新工藝流程 1套,較原有供熱流程碳排放量下降≥30%。
組織方式:揭榜掛帥
經費額度: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每項不超過1000萬元。
執行期限:三年
2005基于工業排放 CO2利用的輻射制冷材料制備技術
研發內容:針對工業排放 CO2捕集利用經濟性不高和數據中 心等建筑制冷高耗能兩大難題,研究工業排放 CO2和固體廢棄物 同步資源化利用技術,構建微納米級碳酸鈣制備工藝,CO2轉化 率≥80%。將制備的微納米級碳酸鈣制取日間被動輻射制冷涂 料,日間降溫幅度≥8℃,降溫功率≥100W/m2,在建筑制冷高 能耗應用場景實現能耗大幅下降。
組織方式:競爭擇優
經費額度: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每項不超過 500萬元。
執行期限:三年
2006船舶氨燃料混合動力系統關鍵技術
研發內容:面向船舶動力系統綠色低碳發展需求,研究基于 氨燃料的混合動力系統熱-電匹配、高效換熱與能量管理及集成 設計等關鍵技術,開展混合動力系統構型設計、功率/重量比優 化和聯合運行特性仿真及試驗驗證,研制船舶用氨燃料混合動力 系統樣機,混合動力系統發電功率≥6kW,摻氨比例≥75%,綜 合能量利用效率≥50%,單位里程碳排放量與柴油動力系統相比 降低≥70%。
組織方式:競爭擇優
經費額度: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每項不超過 500萬元。
執行期限:三年
2007低成本高性能氣凝膠宏量制備關鍵技術
研發內容:針對建筑、工業等低碳發展對高性能、低成本、長壽命絕熱阻燃氣凝膠材料的需求,研發基于硅酸鹽的納微孔結 構低碳有序構筑、低溫速凝膠結、無收縮自然干燥等關鍵技術和 工藝,研制出精準配料、精確冷凍、快速干燥、高效切割一體化 成套裝備,相比傳統氣凝膠制備工藝碳排放量下降≥60%,導熱 系數≤0.028W/(m·K),抗壓強度≥1 MPa,A1級防火等級,實現硅酸鹽氣凝膠板材平米級規模化制備。
組織方式:競爭擇優
經費額度: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每項不超過 500萬元。
執行期限:三年
2008透明圍護結構高效太陽光調控關鍵技術
研發內容:針對當前建筑透明圍護結構輻射特性單一、太陽 能熱利用率低的難題,研究熱響應太陽輻射動態智能調控技術,研發全波段、低熱滯、高效率太陽輻射調制材料,構建高精度能 量調控透明圍護結構,太陽輻射調控比≥90%,控制誤差≤1℃,實現在 10萬 m2等級以上建筑物的應用,年運行碳排放量下降≥15%。
組織方式:競爭擇優
經費額度: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每項不超過 500萬元。
執行期限:三年
2009基于人工智能的綠色建筑環境調控關鍵技術
研發內容:針對人工智能與建筑行業深度融合的需求,研究 貫穿設計、建造、運維全生命期的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優化設 計等技術在綠色建筑環境營造中集成應用,研發基于人工智能的 建筑環境感知、建筑環境調控、智慧用能、碳排放監測等關鍵技 術。開發人工智能建筑環境測控平臺 1個,構建建筑碳排放監測、核算數據庫 1套;實現在 100萬 m2建筑中應用,碳排放強度在 GB 55015基礎上平均降低≥7.5kgCO2/(m2·a)。
組織方式:競爭擇優
經費額度: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每項不超過 500萬元。
執行期限:三年
2010廢塑料生物法低碳循環技術
研發內容:針對廢塑料產量大、循環利用難、生物解聚效率 低、處理成本高等問題,開發耐酸特性的高效塑料解聚酶,研究 混雜廢塑料的高效分選、預處理、生物解聚及解聚產物分離提質 成套技術,研發過程污染控制與殘余物安全處置技術,開發廢塑 料生物解聚與循環利用整套工藝與裝備,高固載量底物解聚效率 ≥90%,目標塑料單體產品純度≥99.5%;單位廢塑料處理與化 學解聚工藝相比碳排放量下降≥30%。
組織方式:競爭擇優
經費額度: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每項不超過 500萬元。
執行期限:三年
2011電子廢棄物高值循環利用與減污降碳協同關鍵技術
研發內容:針對電子元器件、印刷線路板等新型廢棄物資源 化利用污染重、排放高等難題,研發電子廢棄物加壓流態化氣化、灰渣等離子體高溫熔融、氣化氣多孔介質富氧燃燒耦合集成技 術,研發煙氣中二噁英等危廢的聯合脫除技術和金、銀、鈀、銅 等多金屬分級回收技術,研制萬噸級生產線工藝包,電子廢棄物 碳轉化率≥97%、高值金屬總回收率≥98%,煙氣中二噁英排放 濃度≤0.1ngTEQ/Nm3;與現有處置技術相比,單位質量電子廢 棄物處置碳排放量降低≥50%。
組織方式:競爭擇優
經費額度: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每項不超過 500萬元。
執行期限:三年
2012碳匯型海洋牧場降碳增匯關鍵技術
研發內容:為進一步挖掘我省海洋碳匯潛力,研究海水施肥、“藍碳”修復、海洋堿化、下沉固碳等前沿技術,開展海洋牧場 養殖結構優化與空間布局調控,集成貝藻菌協同增匯技術,構建 碳匯型海洋牧場碳匯計量評估方法和核算標準體系,建成 300公 頃以上碳匯型海洋牧場,每公頃牧場年綜合固碳量≥35tCO2,構 建高效碳匯與養殖業增效協同的海洋經濟發展模式。
組織方式:競爭擇優
經費額度: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每項不超過 500萬元。
執行期限:三年
為推動江蘇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于2025年2月25日聯合發布通知,啟動2025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工作。此次專項資金將聚焦綠色低碳顛覆性技術......
為推動江蘇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于2025年2月25日聯合發布通知,啟動2025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工作。此次專項資金將聚焦綠色低碳顛覆性技術......
為推動江蘇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于2025年2月25日聯合發布通知,啟動2025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工作。此次專項資金將聚焦綠色低碳顛覆性技術......
為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強省,推動農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于2025年2月25日聯合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現代農業)。本次研發計劃......
為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強省,推動生態環境、公共安全和應急救援等領域的集成技術創新,為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江蘇省發布了《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社會發展領域)項目指南》及組織申報項目的通知(以下......
實驗室專利卡在國有資產管理流程,學術不端侵蝕科研誠信根基,數據權屬模糊制約數字經濟活力……這些阻礙科技創新的“堵點”,或將迎來系統性疏通。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以高質量審判服務保障科技創新的意見》(......
關于提名202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候選人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根據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辦公室《關于提名何梁何利基金2025年度科學與技術獎候選人的通知》要求,省科技廳根據提名限額實行擇優提名。......
近日,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聯合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5年度省基礎研究計劃項目申報。本年度計劃圍繞“1820”基礎研究策源行動,重點支持省基礎研究重點項目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中,重點項目聚焦戰略......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聯合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5年度省重大創新平臺計劃項目申報。該計劃聚焦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培育,圍繞科學與工程研究、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資源共享與科技服務等領域,重點支持省實驗室......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江蘇省財政廳于近日聯合發布《關于印發〈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項目指南〉及組織申報項目的通知》。根據通知,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將聚焦國家重點任務部署和江蘇省“1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