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0月6日,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院士在接受科技日報采訪時認為,諾獎的大門已經為中國打開,中國的科學家們會不斷去沖擊,未來會有更多人不斷地獲得這個獎項。
張伯禮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些年我們國家科技發展突飛猛進,取得了很多標志性成果,各行各業都在與時俱進,縮小著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但是這些成果真正成熟、被人家共識,還需要有一個時間。”
張伯禮認為,任何東西都需要積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中藥現代化,有那么多需要研究的復雜問題”。他希望“給中醫藥多一點時間,讓研究人員能夠靜下心來努力工作,不要給他們太多的噪音和雜音,給他們太多誤解”。
“中醫的原創思維如果與現代科技手段結合的好,就會產生很多創新性成果。青蒿素的研究,就是這個路徑。”張伯禮說,“屠呦呦研究員獲得諾獎,是對這個研究方向、策略的鼓舞,將促使藥學家們更加大膽地、深入地汲取中醫藥的精華,更加大膽地結合現代科技,把兩者更好地結合,解決更多問題。”
日前,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正式發布,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國橡中心”)“橡膠輪胎全產業鏈關鍵技術攻關與應用示范”項目榮膺該獎項。據悉,“中國工業大獎”是國務院批準設立的中國工業領域最......
為貫徹落實《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加強科技倫理審查和監管,促進負責任創新,科技部牽頭,會同相關部門研究起草了《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公眾可通過以下途徑和方式提出意見......
美國研究人員最新發現,細胞內部基因表達的錯誤率越來越高,無法正常合成蛋白質,可能是細胞停止分裂、陷入衰老狀態的原因。這項成果由美國國家老齡問題研究所等機構的人員取得,有望為研發抗衰老藥物提供新靶點,相......
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熱帶作物學院教授王守創團隊繪制出首個番茄的群體級別表觀遺傳變異圖譜。通過研究,他們發現,在番茄育種歷史過程中,群體DNA甲基化在多個維度上發生了巨大變異。相關研究為番茄遺傳改良......
3月14日,內蒙古自治區首批培育的20家科技領軍企業完成認定工作并向社會公布具體名單。金宇保靈生物藥品有限公司、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呼倫貝爾東北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行業龍頭......
近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2022年度前沿科學中心立項建設的通知》,南開大學“有機新物質創造前沿科學中心”獲批立項建設,這標志著該校在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平臺建設上取得了新突破。據悉,“有機新物質......
3月18日,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七屆第一次理事長辦公會在京召開。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理事長徐延豪主持會議。徐延豪指出,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事業前行的正確航向......
2023年3月18日至21日,由廣西大學牽頭承辦的中國工程科技論壇暨第二屆世界大跨拱橋建造技術大會在南寧舉行。大會以“大跨拱橋建造技術:創新與實踐”為主題,設置主旨報告、特邀報告和分會場報告,以線上和......
在聯合國2023年水事會議前夕,一項最新發布的研究顯示,世界正面臨嚴重水資源危機,到2030年,全球淡水供應將短缺40%,在水資源緊張的地區會出現更嚴重短缺。報告指出,各國必須將水資源視作一項全球共同......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所長王凡團隊聯合中科院大氣所在印度洋熱量存儲格局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氣候學報》雜志上。 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海洋吸收了全球變暖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