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肉毒堿的研究簡史
左旋肉堿的研究始于20世紀初期。1905年,俄國人Gulewitsch和Krimberg從肉類提取物中發現了L-肉堿 [4] ,并用拉丁語carnis命名,意思是“畜肉”。自此以后,各國科學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1927年,Tomita和Sendju證實了其分子結構。 1948年,Fraenkel發現了大黃粉蟲幼蟲的生長需要一種生長因子,并將此命名為維生素BT。 1952年,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Carter確證了維生素BT就是肉堿 [14] 。 從1953年開始,左旋肉堿列在美國《化學文摘》中的Vitamin BT的索引欄目下。 1958年,Fritz發現左旋肉堿對心臟和肌肉組織中的長鏈脂肪酸的氧化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脂肪的β-氧化代謝速率,能加速細胞(線粒體)對脂肪的消耗。 1973年,Engel和Angeliui報道了首例L-肉堿缺乏癥病例,并用肉堿治療 [13] 。之后又報道了幾種與肉堿缺乏有關的臨......閱讀全文
肉毒堿脂酰轉移酶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肉毒堿脂酰轉移酶英文名稱carnitine acyl- transferase定 義存在于線粒體內膜的一類酰基轉移酶。可逆地催化從酰基輔酶A將酰基轉移至L-肉毒堿的反應,在轉運脂肪酸通過線粒體內膜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包括肉毒堿辛酰基轉移酶(編號:EC 2.3.1.137)和肉毒堿棕櫚酰基轉
精液肉毒堿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正常值 (239.56±105.59)μmol/L。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肉毒堿及果糖含量正常,表明附睪、精囊功能正常;當精液肉毒堿含量高于正常的50%,而果糖含量降低,提示附睪功能正常,精囊功能障礙;當精液肉毒堿含量占正常的50%左右而果糖含量正常,提示附睪功能障礙,精囊功能正常或輸
肉毒堿脂酰轉移酶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肉毒堿脂酰轉移酶英文名稱carnitine acyl- transferase定 義存在于線粒體內膜的一類酰基轉移酶。可逆地催化從酰基輔酶A將酰基轉移至L-肉毒堿的反應,在轉運脂肪酸通過線粒體內膜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包括肉毒堿辛酰基轉移酶(編號:EC 2.3.1.137)和肉毒堿棕櫚酰基轉
精液肉毒堿的臨床意義及注意事項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肉毒堿及果糖含量正常,表明附睪、精囊功能正常;當精液肉毒堿含量高于正常的50%,而果糖含量降低,提示附睪功能正常,精囊功能障礙;當精液肉毒堿含量占正常的50%左右而果糖含量正常,提示附睪功能障礙,精囊功能正常或輸精管阻塞;當精液肉毒堿急劇下降,果糖含量降低,顯示附睪和精
簡述原發性肉毒堿缺乏癥的并發癥
猝死:不幸的是,大多數沒癥狀的「原發性肉毒堿缺乏癥」患者的第一次發病就可能會猝死。 心衰竭﹕隨著年紀增長,「原發性肉毒堿缺乏癥」患者大多會逐漸出現心肌病變。其心臟功能對強心劑或利尿劑都無反應。如果未能及時診斷并補充肉毒堿,逐漸惡化的心衰竭會導致死亡。 「低酮體性低血糖」的腦神經病變﹕在「原發
關于肉毒堿的計算機化學數據介紹
氫鍵供體數量:2 氫鍵受體數量:4 可旋轉化學鍵數量:5 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60.36 [11] 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0.2 重原子數量:11 表面電荷:0 復雜度:134 同位素原子數量:0 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1
解密肉毒桿菌
新西蘭乳制品巨頭恒天然8月3日發布消息稱,在三批次濃縮乳清蛋白粉中檢出肉毒桿菌。多美滋、娃哈哈、可口可樂等多家企業涉案,并啟動召回工作。 肉毒桿菌的毒素被用來開發成生化武器,是世界上最毒的物質之一。此次嬰兒配方奶粉和運動飲料使用了受肉毒桿菌污染的乳清蛋白粉,會有哪些風險?肉毒桿菌真的有這么
概述食品生產中肉毒梭菌的風險與控制
肉毒桿菌在自然界廣泛分布,其芽孢又有極強的生命力,食品加工原料存在被污染的風險。現代工業化食品生產中,通常采用溫和的熱處理工藝,雖然足以殺死細菌細胞,但不能殺死芽孢。如果再遇到不正確加工、包裝、儲存等,這種肉眼看不見的小芽孢就會進入密封的罐裝或真空包裝的食品里,發芽繁殖并伴隨致命的肉毒毒素產生,
肉毒毒素的作用機制
肉毒毒素主要是通過與外周神經系統運動神經元突觸前膜受體結合,作用并切割神經細胞中的特異性底物蛋白,阻止神經介質一-乙酰膽堿的釋放,阻斷膽堿能神經傳導的生理功能,引起全身肌肉松弛性麻痹,而呼吸肌麻痹是肉毒中毒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A~G型肉毒毒素具有相同的作用機制,只是識別的特異底物蛋白有所不同。這些底
肉毒毒素的作用機制
肉毒毒素主要是通過與外周神經系統運動神經元突觸前膜受體結合,作用并切割神經細胞中的特異性底物蛋白,阻止神經介質一-乙酰膽堿的釋放,阻斷膽堿能神經傳導的生理功能,引起全身肌肉松弛性麻痹,而呼吸肌麻痹是肉毒中毒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A~G型肉毒毒素具有相同的作用機制,只是識別的特異底物蛋白有所不同。這些底
肉毒桿菌應用分析
1 肉毒桿菌毒素的毒理與作用 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是厭氧性梭狀芽孢桿菌的一種,因其可在繁殖過程中產生神經毒素蛋白——肉毒桿菌毒素(Botulinum Toxin)(亦稱為肉毒毒素或肉毒桿菌素),而成為致死性最高的病原體之一。在從溶胞的肉毒桿菌培養物中釋放時,肉
什么是肉毒桿菌?
肉毒桿菌是一種生長在缺氧環境下的細菌,在罐頭食品及密封腌漬食物中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是毒性最強的毒素之一。肉毒桿菌是一種致命病菌,在繁殖過程中分泌毒素,是毒性最強的蛋白質之一。軍隊常常將這種毒素用于生化武器。人們食入和吸收這種毒素后,神經系統將遭到破壞,出現頭暈、呼吸困難和肌肉乏力等癥狀。
簡述食源性肉毒中毒
最早出現在18世紀初,因食入被肉毒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這些食物在制作過程中被肉毒桿菌或其芽孢污染,制成后又未徹底滅菌,導致肉毒桿菌或芽孢在厭氧環境中發芽繁殖產生毒素。食源性肉毒中毒的臨床表現與其他食物中毒不同,胃腸道癥狀很少見,不發熱,主要為神經末梢麻痹。臨床典型癥狀包括視力模糊、復視、眼瞼下垂
如何滅殺肉毒桿菌?
肉毒桿菌素“是一種生長在缺氧環境下的細菌,在罐頭食品及密封腌漬食物中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是目前毒性最強的毒素之一” “肉毒桿菌芽胞抵抗力很強,干熱180攝氏度5-15分鐘,濕熱100攝氏度5小時,高壓蒸氣121攝氏度30分鐘,才能殺死芽胞。肉毒毒素對酸的抵抗力特別強,胃酸溶液24
關于原發性肉毒堿缺乏癥的影響和發病率介紹
1、外界影響 有三方面會受到影響(1)心肌,造成漸進性的心肌病變(最常表現的病變)(2)中樞神經系統,因低酮體性低血糖,造成腦神經病變(3)肌肉骨骼系統,造成肌肉病變。 2、發病率 (1)美國﹕在美國并沒有真正統計過「原發性肉毒堿缺乏癥」的發生率。 (2)國際﹕在日本,「原發性肉毒堿缺乏
“多美滋”召回產品未檢出"肉毒桿菌"和"肉毒毒素"
本月初卷入恒天然濃縮乳清蛋白涉“毒”事件的多美滋奶粉得以“正名”,昨天,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公告稱,多美滋預防性召回的14個批次產品中均未檢出肉毒桿菌和肉毒毒素。 上海質監局新聞發言人沈偉民在例行記者招待會上介紹,在8月初恒天然乳粉事件曝光后,質監局當天就對多美滋進行了監督檢查,并采樣
關于肉毒中毒的治療介紹
一、治療原則 1.減少毒素吸收。 2.抗生素治療。 3.促進神經肌肉的功能恢復。 4.靜脈輸液,對癥支持治療。 二、用藥原則 1.對輕型病例的藥物治療以用藥框限“A”為主。 2.對不能進食的患者應予鼻飼和加強支援治療,可包括用藥框限“A”和“C”。 3.對并發肺炎者宜根據細菌藥敏
簡述肉毒中毒的發病特點
肉毒中毒發病范圍是以含肉毒毒素食品的擴散范圍而決定的。在我國肉毒中毒常有兩種發病形式:集體性暴發,常在某一食堂里,多數職工及其家屬共進同一含毒食品,而導致幾十人或更多人的中毒。如青島市1960年發生一起有450人共進餐吃清蒸罐頭肉,而致使75人肉毒中毒。這也是國內三十年來罕見的肉毒中毒事件。家庭
簡述肉毒桿菌毒素的危害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狀芽胞桿菌分泌的一種神經毒素,也是已知生物毒素和化學毒素(氰化鉀)中毒性最強的物質,其對人的半數致死量為0.1~1.0 ng/kg,當人食入含肉毒毒素的食物后,潛伏期6 h到12 d,一般3~4 d出現臨床癥狀,患者最終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根據肉毒毒素蛋白抗原性的不同,肉毒毒素分為
肉毒毒素的化學結構介紹
從1964年由肉毒桿菌中分離出毒素結晶至今已獲得七種(A,B,C,D,E,F和G)類型的毒素,能引起人員中毒的主要是A、B和E型毒素,其中以A型軍用意義最大,A型結晶毒素是由19種氨基酸組成的單一蛋白質,分子量為90~120萬,化學結構尚不清楚。 SDS-PAGE電泳結果顯示有分子量不同的帶,
肉毒梭菌的形態特征
肉毒桿菌為革蘭陽性粗短桿菌,有鞭毛、無莢膜、產芽孢。芽孢呈橢圓形,比繁殖體寬,位于次極端,使細胞呈網球拍狀。在普通固體培養基上,形成類圓形菌落,表面呈半透明、顆粒狀、邊緣不整齊、向外擴散、呈絨毛網狀,且常常擴散成菌苔。在血平板上,出現與菌落幾乎等大或者較大的溶血環。在卵黃瓊脂培養基上,可產生脂酶,在
簡述肉毒毒素的毒性特征
在所有型別肉毒毒素中,A型肉毒毒素是已知天然毒素和化學毒劑中毒性最強的毒性物質,小鼠腹腔注射的LDs。為0.001ug/kg,其毒性是有機磷神經毒劑VX(小鼠LDso,15μg/kg)的1.5萬倍和沙林(小鼠LDso,100μg/kg)的10萬倍13.14。1g結晶的A型肉毒毒素可以殺死100萬
簡述肉毒毒素的作用機制
肉毒毒素主要是通過與外周神經系統運動神經元突觸前膜受體結合,作用并切割神經細胞中的特異性底物蛋白,阻止神經介質——乙酰膽堿的釋放,阻斷膽堿能神經傳導的生理功能,引起全身肌肉松弛性麻痹,而呼吸肌麻痹是肉毒中毒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A~G型肉毒毒素具有相同的作用機制,只是識別的特異底物蛋白有所不同。這
肉毒梭菌的形態特征
肉毒桿菌為革蘭陽性粗短桿菌,有鞭毛、無莢膜、產芽孢。芽孢呈橢圓形,比繁殖體寬,位于次極端,使細胞呈網球拍狀。在普通固體培養基上,形成類圓形菌落,表面呈半透明、顆粒狀、邊緣不整齊、向外擴散、呈絨毛網狀,且常常擴散成菌苔。在血平板上,出現與菌落幾乎等大或者較大的溶血環。在卵黃瓊脂培養基上,可產生脂酶,在
肉毒毒素的檢測方法介紹
肉毒毒素中毒的臨床診斷主要依據臨床體癥和主述分析。實驗室檢測肉毒毒素及定型對確診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預防中毒最重要的是加強監測。經典的小鼠致死及中和試驗仍是最敏感、最可信的肉毒檢測方法,該方法經過不斷完善,甚至可以對很微量的毒素作到定量檢測。但該方法比較繁瑣和耗時,不易推廣,因此人們不斷探索一些
食品中肉毒桿菌檢測
肉毒桿菌是一種生長在缺氧環境下的致病菌,全稱肉毒梭狀桿菌,在罐頭食品及密封腌漬食物中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它在繁殖過程中所分泌的毒素具有極強的毒性,是氰化鉀毒性的一萬倍,是毒性最強的毒素之一。純化結晶的肉毒桿菌毒素?1?mg?能殺死?2?億只小鼠,對人的半致死量為?40?IU/kg。肉毒桿菌毒素(Bo
肉毒梭菌及其檢驗
一、肉毒梭菌1、生物學狀性 肉毒梭菌屬于厭氧性梭狀芽胞桿菌屬,具有該菌的基本特性,即厭氧性的桿狀菌,形成芽胞,芽胞比繁殖體寬,呈梭狀,新鮮培養基的革蘭氏染色為陽性,產生劇烈細菌外毒素,即肉毒毒素。 肉毒梭菌為多形態細菌,約為4×1μm的大桿菌,兩側平行,兩端鈍園,直桿狀或稍彎曲,芽胞為卵圓形,位
肉毒桿菌,有多可怕?
問題奶粉再次進入公眾的視野,不過這次并非三聚氰胺,而是肉毒桿菌。新西蘭恒天然集團日前表示,該公司在新西蘭本地的一個工廠生產的乳清蛋白粉檢出肉毒桿菌,污染源來自工廠一根受污染的管道。公眾或許有疑惑,肉毒桿菌到底是什么?有多可怕? 什么食品易含肉毒桿菌 在人類歷史中,肉毒桿菌的惡名已有上
肉毒梭菌及其檢驗
一、肉毒梭菌1、生物學狀性 肉毒梭菌屬于厭氧性梭狀芽胞桿菌屬,具有該菌的基本特性,即厭氧性的桿狀菌,形成芽胞,芽胞比繁殖體寬,呈梭狀,新鮮培養基的革蘭氏染色為陽性,產生劇烈細菌外毒素,即肉毒毒素。 肉毒梭菌為多形態細菌,約為4×1μm的大桿菌,兩側平行,兩端鈍園,直桿狀或稍彎曲,芽胞為卵圓形,位
概述元素鎂的發展簡史
第一個確認鎂是一種元素的是Joseph Black,在愛丁堡(英國)于1755年。他辨別了石灰(氧化鈣,CaO)中的苦土(氧化鎂,MgO),兩者各自都是由加熱類似于碳酸鹽巖,菱鎂礦和石灰石來制取。另一種鎂礦石叫做海泡石(硅酸鎂),于1799年由Thomas Henry報告,他說這種礦石在土耳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