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3-06 09:45 原文鏈接: 中科院多位院士加入愛丁堡皇家學會

       3月2日,愛丁堡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公布了2015年度新增院士名單,此次共選舉產生了56名院士,包括3名榮譽院士和8名通訊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當選該學會榮譽院士,南開大學前校長、中科院院士饒子和教授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傅伯杰研究員當選為其通訊院士(外籍院士)。

      白春禮

      滿族,1953年9月生,遼寧人。博士,化學家和納米科技專家。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長。

       先后從事過高分子催化劑的結構與物性、有機化合物晶體結構的X-射線衍射、分子力學和導電高聚物的EXAFS等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從事納米科技的重要領域——掃描隧道顯微學的研究。研制成功掃描探針顯微鏡(SPM)系列。在納米結構、分子納米技術方面進行了較系統的工作。由德國Springer出版公司和科學出版社等出版多部中、英文著作。 曾獲國際化工協會授予的國際獎章、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

      饒子和

      分子生物物理與結構生物學家。1950年9月6日生于江蘇南京。1977年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1982年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1989年獲墨爾本大學博士學位。現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Nature上發表了SIV-MA的晶體結構,首次提出HIV及其家族分子的裝配模型在Cell上發表了HFactorⅨEGF-likeDomain與Ca2+結合復合物的結構與功能研究結果,揭示了該復合物的生物學機理在2003年SARS爆發期間,成功地解析出第一個SARS病毒的蛋白質-3CLPRO及其與抑制劑復合物的晶體結構,為抗SARS藥物的發現奠定了重要的結構基礎,論文在PNAS上發表。其研究組已經系統地表達出200余個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重要蛋白質,解析出50多個重要蛋白質的結構。

      傅伯杰

      自然地理學、景觀生態學家 1958年1月4日生于陜西省咸陽市。1982年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地理系,1984年獲該校碩士學位,1989年獲北京大學和英國Stirling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學位。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2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曾任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局局長。

      主要從事景觀生態學和綜合自然地理學研究。在土地利用結構與生態過程、景觀生態和生態系統服務等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特別是在耦合景觀格局與水土生態過程、區域生態系統服務優化方法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推動了中國景觀生態學的發展。200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11年獲國際景觀生態學會杰出貢獻獎, 201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任國際生態學會副主席,國際長期生態系統研究網絡副主席。(簡歷信息來自中科院網站)

       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成立于1783年,是一個獨立、非政治性的教育學術組織,是代表英國最高學術水平的五大學術院之一。自成立之日起,學會已經吸引了包括蘇格蘭、英國其他地區和世界范圍內來自科學技術,人文社科,商業管理以及公共服務等諸多領域的著名科學家和杰出人士,現有院士1600多名,其中榮譽院士67人,通訊院士66人。


    相關文章

    田中群院士獲“拉曼終身成就獎”

    7月27日-8月2日,第28屆國際拉曼光譜學大會(XXVIIIICORS)在意大利羅馬舉行。會上頒發“拉曼終身成就獎(RamanLifetimeAward)”。中國科學院院士、我院田中群教授獲此殊榮。......

    蘭州大學生命科學院士專家工作站揭牌

    8月6日下午,蘭州大學生命科學楊維才院士專家工作站揭牌儀式在城關校區西區逸夫生物樓國锠報告廳舉行,省政府副省級領導、省科協主席張世珍,中國科學院院士、崖州灣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楊維才,蘭州大學黨委書記......

    8名領導中有5名院士,帶你認識這家“高知”機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新增一位院士副主任。7月31日,人社部發布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信息。其中包括任命吳驪珠(女)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公開資料顯示,吳驪珠,女,1968年出生于甘肅天水,......

    中國科學院院士吳驪珠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

    7月31日,人社部發布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信息。其中包括任命吳驪珠(女)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公開資料顯示,吳驪珠,女,1968年出生于甘肅天水,有機光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十四屆全國......

    大模型訓練遇“算力荒”,“超智融合”來幫忙

    論及當下計算技術的發展方向和趨勢,“超智融合”當仁不讓——在今年6月發布的2024年全球“最節能超算”榜單(Green500)上,位列榜單前三的超算都采用了“超智融合”的技術理念。超智融合,顧名思義,......

    七旬院士張洪程:甘為稻農走斷鞋

    “張院士,您的鞋頭咋斷裂了?”“啥?嘿嘿,我說咋感覺腳底漏風。”三伏炎炎赤日天,夏苗垂首如煙燃。年過七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張洪程教授卻步履不停。7月23日,在泗洪現代農業產業園,張洪程沿著七公......

    樊嘉:中國超八成肝癌與乙肝有關

    在中科院院士樊嘉等專家看來,中國肝癌發病率持續上升所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早篩早診是肝癌的關鍵防線,及時發現盡早治療可根治肝癌,建議高危人群6個月進行一次篩查。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在7月26日由上海......

    賀賢土院士:混合驅動方案為核聚變能研究打開一扇新大門

    燃料取之不盡的核聚變能是人類未來的理想能源。目前,要在地球上實現可控核聚變能,主要有磁約束和慣性約束兩大路線。日前,我國激光驅動慣性約束聚變領域的領軍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賀賢土接受科技日報記者獨家專訪,......

    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焊接領域專家林尚揚逝世

    據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消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焊接領域著名專家、中國機械總院集團首席科學家、中國機械總院集團哈爾濱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林尚揚同志,因病......

    張存浩院士逝世,享年96歲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民主同盟杰出盟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黨組書記、第二屆和第三屆主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原所長,著名物理化學家、我國高能化學......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