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陳萍、吳國濤研究員復合氫化物材料化學研究團隊在儲氫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多組分氫化物復合,顯著改善了Mg(NH2)2-LiH儲氫材料的吸脫氫熱力學和動力學性能,實現了100℃以下可逆吸脫氫,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先進能源材料雜志上。
氫是一種潔凈的能源載體,能夠使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得到有效的儲存與利用。氫氣在凝聚態物質中高效存儲目前仍是氫能大規模應用的瓶頸。研究團隊設計的金屬氨基化合物儲氫體系中,Mg(NH2)2-LiH材料具有較高的儲氫容量(5.6wt%)和較好的可逆性,被認為是最具車載實用前景的儲氫材料之一。但是該體系仍需要較高的吸氫溫度(150℃)和放氫溫度(180℃),因此利用燃料電池的廢熱不足以為加氫及脫氫提供熱源。近年來,多家國內外科研機構對該材料進行研究,力圖改善材料脫氫熱力學和動力學兩方面的性能。
該研究團隊通過深入研究三種輕質元素氫化物LiBH4、Mg(NH2)2和LiH之間的協同作用,成功將Mg(NH2)2-LiH儲氫體系的脫氫反應焓變由44kJ/mol H2降低到24kJ/mol H2,并使熱力學可行工作溫度降至室溫(25℃)以下。在180℃時,材料的脫氫平衡分壓達到約100大氣壓。實測的最低脫氫和吸氫溫度分別降至98℃和53℃,是目前已報道的Mg(NH2)2-LiH材料所能達到的最低工作溫度。機理研究表明,LiBH4起到了類似于“溶劑”的作用,穩定了材料吸脫氫反應中的中間體及產物,改變了反應機理,有效降低了反應焓值和動力學能壘。為儲氫材料的優化提供了一條新思路。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國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能源材料化學協同創新中心(iChem)、Helmholtz-CAS 研究合作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在電催化CO2還原反應(CO2RR)的產物中,甲酸/甲酸鹽是一種關鍵的可再生化工原料的中間體和潛在的儲氫材料,引起許多領域的關注。近年來,鉍基材料由于無毒無害、價格低廉,在CO2RR電催化反應展現出強......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復合氫化物材料化學研究組副研究員何騰和研究員陳萍領導的團隊與廈門大學教授吳安安、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TomAutrey等合作,在儲氫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陳萍、吳國濤研究員復合氫化物材料化學研究團隊在儲氫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多組分氫化物復合,顯著改善了Mg(NH2)2-LiH儲氫材料的吸脫氫熱力學和動力學性能,實現了100......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氫能與先進材料研究部副研究員何騰、研究員陳萍等受邀在《自然評論材料》(NatureReviewsMaterials)雜志上發表題為HydrogenCarriers的綜......
記者從廣東醫科大學獲悉,該校藥學院教師劉建強博士研究的金屬有機骨架材料在儲氫材料領域取得突破,合成了新拓撲結構的儲氫材料,氫氣儲存能力得到優化,大幅提升了材料儲氫效率。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學......
記者從廣東醫科大學獲悉,該校藥學院教師劉建強博士研究的金屬有機骨架材料在儲氫材料領域取得突破,合成了新拓撲結構的儲氫材料,氫氣儲存能力得到優化,大幅提升了材料儲氫效率。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學......
記者從廣東醫科大學獲悉,該校藥學院教師劉建強博士研究的金屬有機骨架材料在儲氫材料領域取得突破,合成了新拓撲結構的儲氫材料,氫氣儲存能力得到優化,大幅提升了材料儲氫效率。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學......
據日本媒體報道,京都大學北川宏教授和小林浩和副教授研發出了新型納米鎳粒子,它可以在低壓狀態下吸附儲存氫氣。此項技術可大幅減輕電池重量、降低成本、增加容量、并提高電池的安全性,對推動燃料電池實用化邁出重......
近日,包頭三德電池材料有限公司稀土新型儲氫合金粉項目在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式啟動并開工建設,標志著我國稀土新材料在綠色電池領域應用邁出關鍵一步,同時也將填補國內新型稀土儲氫材料應用技術的空白。......
與風能、太陽能這些新能源相比,氫能的開發利用仍然落后一步。雖然許多國家已部署了氫能戰略,但50年來氫能仍未能在當前能源結構中占有重要位置,多項工作依然停留在基礎研究階段。盡管如此,依然有許多科學家在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