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記者從四川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玉米研究所蘭海教授團隊利用全基因組選擇技術構建了西南玉米區域新的雜優模式,并運用該技術在國內首次選育出玉米新品種。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植物科學前沿》上。
蘭海介紹,該團隊利用360份代表性自交系隨機構建了2077個雜交組合,對產量相關性狀進行了精準鑒定,并利用自主研發的新算法對360份自交系產生的64620個組合的產量性狀進行了預測,從而構建了西南玉米區新的雜優模式。
此外,在利用全基因組選擇技術選育系列品種過程中,該團隊創新性地應用了增加“路標品種”的技術方案,以衡量預測準確性和設定選擇閾值。具體而言,該方案將川單99、農華606等已審定玉米品種作為參照對象(路標)加入到計算中,一同進行品種預測。
經預測分析,目前西南地區第一大玉米品種川單99位于64620個組合的前5%(第2520位)。研究團隊重點對排名超過川單99的預測優勢組合進行鑒定,結合大田試驗和全基因組選擇,成功選育出一系列新品種。其中,排名最靠前的優迪899(第184位)成為該批次利用全基因組選擇技術育成的突破性品種。
“此次成功應用全基因組選擇技術選育出玉米新品種,不僅是我們多年研究積累的重要成果的體現,更是玉米全基因組選擇育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次重要進展。”蘭海說,在此基礎上,該研究團隊將繼續深化對全基因組選擇技術的應用,提高預測的準確性,更精準地篩選出具有優良性狀的玉米新品種。
14日,記者從四川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玉米研究所蘭海教授團隊利用全基因組選擇技術構建了西南玉米區域新的雜優模式,并運用該技術在國內首次選育出玉米新品種。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植物科學前沿》上。蘭海介紹,該......
14日,記者從四川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玉米研究所蘭海教授團隊利用全基因組選擇技術構建了西南玉米區域新的雜優模式,并運用該技術在國內首次選育出玉米新品種。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植物科學前沿》上。蘭海介紹,該......
近日,國家藥典委員會發布了《微生物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指導原則》的第二次公示稿,以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公示期為一個月,從即日起至2024年7月1日結束。《微生物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指導原則》旨在為藥品微......
經過歷時5年、超35萬小時的基因組測序以及超2億英鎊的投資,英國生物銀行30日發布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全基因組測序數據。英國生物銀行首席研究員羅里·柯林斯表示,對于從事健康研究的科學家來說,這是名副......
經過歷時5年、超35萬小時的基因組測序以及超2億英鎊的投資,英國生物銀行30日發布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完成了這一有史以來最受矚目的同類項目。英國生物銀行首席研究員羅里·柯林斯表示,......
近日,聚樹生物宣布成功籌集上億元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濱湖國投、錫創投、中肅資本等聯合領投,老股東成為資本與本草資本也追加投資,以支持公司在合成生物學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落地。作為全球......
體細胞突變是腫瘤發生的標志,可用于癌癥的無創診斷。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繪制細胞游離DNA單分子全基因組突變圖譜,用于癌癥無創檢測。該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NatureGenetics》雜志上,......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副教授唐光大與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劉仲健團隊合作完成了山刺番荔枝的全基因組測序。相關成果發表于OrnamentalPlantResearch。山刺番荔枝花和果實圖。研究......
小麥是重要的糧食作物。穗部性狀是決定小麥產量的關鍵因素,增加籽粒同化物的分配對提高小麥產量具有重要的影響。籽粒和其他穗部結構(穗糠)之間遺傳關系是決定籽粒同化物分配的重要因素。然而,同化物在小麥籽粒和......
9月1日,《科學》(Science)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李海鵬研究組與華東師范大學腦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所潘逸萱研究組合作撰寫的題為Genomicinferenceofasever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