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7月17日電(記者張夢然)土衛六一直被天文學家視為最接近地球環境的衛星。《自然·通訊》17日發表了一篇論文,揭示了這顆土星最大衛星上海洋的成分和海浪情況。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液態碳氫化合物的海洋可能有著不同的組成成分、活躍潮汐流、小規模波浪。在河口和盆地間海峽附近,則可能存在活躍的潮汐。
土衛六盡管與地球組成成分不同,卻被認為有可能存在生命活動。“卡西尼”號航天器對土衛六的探索讓人們對其復雜的類地水文系統(主要成分是甲烷而非水)有了很多了解。但目前人們對土衛六液態海洋的性質仍然充滿疑問。
美國康奈爾大學團隊此次分析了“卡西尼”號任務2014年至2016年在土衛六極地海洋收集的雙基雷達數據。在進行雙基觀察時,克拉肯海、麗姬亞海和蓬加海主體處于水平狀態,水面沒有大型擾動。他們發現不同海洋的液體組成存在差異,與甲烷—乙烷混合比的差異相一致。與河口有關的數據表明,富含甲烷的河流其乙烷含量可能較大海更低。團隊通過海面散射估算出小尺度的粗糙度(毫米級別),表明存在較小的表面波浪。高粗糙度集中在河口和盆地間海峽附近的沿岸區域,或表明這里存在活躍潮汐流。
這些發現增進了人們對土衛六海洋組成和表面特征的了解。
中國共產黨黨員、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吳月芳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12月13日18時3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吳月芳教授于1938年7月1日出生于浙江諸暨,195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
11月13~16日,上海科技館組織召開的“天文館的未來——新時代天文館發展”國際研討會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舉行。國內外天文科普場館、科研院所和相關組織的負責人,天文領域及相關科普展示教育的專......
每年中秋,賞月都是重要的主題。今年的中秋月,不僅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還要迎來本年度第二個“超級月亮”。9月17日中秋節晚,太陽落山后,若天公作美,東方天空預計可看到近乎圓滿的一輪圓月從地平線上升起......
中新網北京7月25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天文學論文稱,研究人員研究發現一顆“超級木星”式巨型系外行星,這顆行星圍繞附近一顆約有35億年歷史的太陽型恒星運行。由于之前預測......
土衛六一直被天文學家視為最接近地球環境的衛星。《自然·通訊》17日發表了一篇論文,揭示了這顆土星最大衛星上海洋的成分和海浪情況。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液態碳氫化合物的海洋可能有著不同的組成成分、活躍潮汐流......
科技日報北京7月17日電(記者張夢然)土衛六一直被天文學家視為最接近地球環境的衛星。《自然·通訊》17日發表了一篇論文,揭示了這顆土星最大衛星上海洋的成分和海浪情況。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液態碳氫化合物的......
科技日報北京7月17日電(記者張夢然)土衛六一直被天文學家視為最接近地球環境的衛星。《自然·通訊》17日發表了一篇論文,揭示了這顆土星最大衛星上海洋的成分和海浪情況。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液態碳氫化合物的......
科技日報北京7月17日電(記者張夢然)土衛六一直被天文學家視為最接近地球環境的衛星。《自然·通訊》17日發表了一篇論文,揭示了這顆土星最大衛星上海洋的成分和海浪情況。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液態碳氫化合物的......
科技日報北京7月17日電(記者張夢然)土衛六一直被天文學家視為最接近地球環境的衛星。《自然·通訊》17日發表了一篇論文,揭示了這顆土星最大衛星上海洋的成分和海浪情況。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液態碳氫化合物的......
中新網北京5月30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天文學論文,研究人員報道了環繞小型主帶小行星(152830)Dinkinesh的首個經確認的相接雙衛星(兩個天體緊密連接)的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