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變化是人類改變環境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對生物多樣性構成了重大威脅。寄生蟲構成了已知生物多樣性的一半以上,通過影響宿主的行為、表現和物種形成等,發揮重要生態調節功能。土壤中存在大量以后生動物為宿主的寄生蟲,特別是單細胞真核生物的頂復門(Apicomplexa)。有研究發現人類用地普遍造成土壤后生動物多樣性的下降,這可能直接導致寄生蟲多樣性喪失。然而,目前關于土壤后生動物寄生蟲的認識尚不清楚,特別是其生物地理學格局、與宿主的關系以及對土地利用變化的響應。
基于此,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朱永官院士團隊城市土壤生態研究組利用eDNA條形碼技術分析了中國亞熱帶、暖溫帶和中溫帶地區中三種人類主導的生態系統(農田、居民區和公園)以及天然林中的土壤后生動物和頂復門的多樣性及其聯系。結果表明,人類主導的土地利用類型通過降低土壤后生動物的豐富度間接降低了頂復門的豐富度。然而,寄生蟲豐富度的減少在亞熱帶和中溫帶地區比在暖溫帶地區更為明顯。驅動寄生蟲豐富度減少的機制也因氣候區域而異,即中溫帶地區的減少與后生動物豐富度減少的聯系比亞熱帶地區更強。人類主導的生態系統減少了寄生蟲和后生動物之間的豐富度聯系,這破壞了氣候因素從后生動物到寄生蟲群落的級聯效應。綜上,后生動物豐富度的減少是人工系統中寄生蟲豐富度減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非唯一的驅動因素。在人類主導的生態系統中,寄生蟲的豐富度與后生動物的豐富度在很大程度上是解耦的,這強調了人類活動在重塑基本生態模式與全球變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關研究成果以Land use decouples parasite-metazoan host biodiversity associations in soils across subtropical and temperate zones in China為題,發表在《全球生態學與生物地理學》(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基金和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項目的支持。
土地利用變化是人類改變環境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對生物多樣性構成了重大威脅。寄生蟲構成了已知生物多樣性的一半以上,通過影響宿主的行為、表現和物種形成等,發揮重要生態調節功能。土壤中存在大量以后生動物為宿主......
土地利用變化是人類改變環境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對生物多樣性構成了重大威脅。寄生蟲構成了已知生物多樣性的一半以上,通過影響宿主的行為、表現和物種形成等,發揮重要生態調節功能。土壤中存在大量以后生動物為宿主......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名為PUCH的酶,它對于阻止寄生DNA序列在我們基因組中的傳播至關重要。這一發現可以讓我們深入了解我們的身體如何識別和對抗內部威脅(如基因組寄生蟲)和外部威脅(如病毒和細菌)。德國美......
想象一下,一只螞蟻在一片葉子上蘇醒過來,卻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到達那里的,等待它的是被吃掉。這就是感染了柳葉肝吸蟲(一種微小的寄生扁蟲)的螞蟻的真實情況。哥本哈根大學植物與環境科學系的科學家在《行為生態學......
一個關于微生物的主流觀點是,沒有微生物組,宿主會出現問題。宿主需要微生物發揮獨特而有益的功能。現在,美國科學家對此提出質疑。在近日發表于《微生物學趨勢》的一項觀點文章中,加州大學歐文分校進化生態學家T......
在一項令人反胃的研究中,劍橋大學領導的一個小組對耶路撒冷兩個古代廁所的便便進行了探測,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叫做十二指腸賈第鞭毛蟲的微生物的痕跡,這種微生物會導致人類腹瀉。廁所對考古學家來說是一種令人驚訝......
早在2016年,也就是在一場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大流行讓世界陷入停滯的四年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就對人畜共患病敲響了警鐘,將其確定為全球關注的關鍵新興問題。現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每年約有......
IRE1α-XBP1信號如今正在成為多種癌癥類型中惡性腫瘤進展和免疫抑制的核心調節子;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Communications上題為“Tumor-intrinsicIRE1αs......
什么樣的狼更有機會領導狼群?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通訊-生物學》最新發表的一篇生態學研究論文稱,感染寄生蟲的狼更可能成為狼群首領。該研究發現,美國黃石公園里暴露于弓形蟲(Toxoplasma......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寄生蟲團隊、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和華中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等單位合作,闡明了磷酸戊糖代謝在人獸共患病原體弓形蟲生長和代謝中的作用與機理。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PL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