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趙俊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郭建剛團隊、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曾橋石團隊,成功生長了三層鎳氧化物La4Ni3O10高質量單晶樣品,證實了鎳氧化物中具有壓力誘導的體超導電性,且材料呈現出奇異金屬和獨特的層間耦合行為,為人們理解高溫超導機理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平臺。相關研究發表于《自然》,《自然》同期在“新聞和觀點”專欄以對該文進行亮點推薦和介紹。
鎳氧化物被認為是實現高溫超導電性的重要候選材料之一,但在該材料中實現超導電性的條件十分苛刻。尋找新的超導體系,提高超導體積分數,實現體超導電性十分關鍵。
研究團隊利用高壓光學浮區技術,合成了純相三層La4Ni3O10鎳氧化物單晶樣品,且其中幾乎沒有頂點氧缺陷。進一步研究發現,La4Ni3O10壓力誘導的超導零電阻現象,在69 GPa壓力下,超導臨界溫度達到30 K,該單晶樣品的超導體積分數高達86%,證實了鎳氧化物的體超導性質。
La4Ni3O10-δ單晶樣品照片。圖片由趙俊團隊提供
三層La4Ni3O10獨特的“三明治”結構讓外層和中間層NiO2面具有不同的化學環境,為超導電性的調控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同時為理解層間耦合和電荷轉移在形成高溫超導中的作用提供了獨特的平臺。此外,三層鎳氧化物具有較強的反鐵磁序,為理解自旋關聯和自旋漲落與鎳氧化物高溫超導機理的關系提供了機會。
研究團隊還精細刻畫了La4Ni3O10體系在壓力下的超導相圖,發現鎳氧化物超導可能與銅氧化物超導有著不同的層間耦合機制。結果為鎳氧化物超導電性機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見解,并為探索自旋序-電荷序、平帶結構、層間關聯、奇異金屬行為和高溫超導電性之間的復雜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平臺。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553-3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很難,但他做到了!從1976年起,他帶領團隊加入全球科學界數十年的“超導競賽”,瞄準科學前沿潛心攻關,兩次在高溫超導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為高溫超導研究在中國扎根并躋身國際前列......
記者10日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杰出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潘建偉教授在上海表示:“在量子計算和模擬領域,我們計劃在未來5年實現幾百到上千個量子比特相關操控......
科技日報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布法羅大學領導的團隊研制出世界性能最高的高溫超導(HTS)導線段,為人類駕馭磁力開辟了全新可能性,其有望改變現有能源基礎設施,甚至實現商業核聚變。......
7月17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趙俊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郭建剛團隊、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曾橋石團隊,成功生長了三層鎳氧化物La4Ni3O10高質量單晶樣品,證實了鎳氧化物中具有壓力......
電影《阿凡達》潘多拉星的空中懸浮的巨石山令人影響深刻,這些巨石中含有一種珍貴的礦產,是一種罕見的室溫超導體,表現出奇特抗磁性質,在潘多拉星的磁場作用下,便能產生這巨石浮空的景象。在現實世界中,常壓下的......
美國哈佛大學高溫超導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科研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策略來創造和操縱高溫超導體,特別是銅酸鹽超導體,為設計新型超導材料提供了新方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科研團隊聚焦于設計和實驗驗......
10月31日,中山大學物理學院姚道新教授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雙層鎳氧超導體的多軌道模型,并分析了其電磁性質。該成果對于理解新型鎳基超導體的微觀圖像和超導機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相關論文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
超導是一種物理現象,指某些材料在低溫下電阻突然消失,呈現出零電阻和完全抗磁性的特征。超導最早是在1911年由荷蘭科學家昂內斯發現的,當時他將汞冷卻到4.2K時,發現其電阻降為零。后來人們又陸續發現了許......
3月8日,美國羅切斯特大學教授RangaDias宣稱其團隊實現了近常壓下的室溫超導。當時,作為國際高溫超導研究領域的先驅者,82歲的著名物理學家朱經武“擠”在會場的第三排,現場聽了Dias的研究報告。......
高溫超導微觀機理是凝聚態物理最具挑戰的科學難題之一。當高溫超導電性被外場破壞后,其正常態電阻率會展現出隨溫度線性變化(從高溫延伸至接近絕對零度)的“奇異金屬”行為。十年前,研究人員發現奇異金屬正常態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