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中山大學物理學院姚道新教授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雙層鎳氧超導體的多軌道模型,并分析了其電磁性質。該成果對于理解新型鎳基超導體的微觀圖像和超導機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相關論文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
姚道新教授
據了解,超導材料具有絕對零電阻、完全抗磁性和宏觀量子隧穿效應的特殊性質。中山大學王猛教授團隊此前首次發現液氮溫區鎳氧化物超導體,引發學界新一輪高溫超導研究熱潮。“該研究的意義,不僅在于發現一種全新的高溫超導體系,更在于通過比較研究,有可能推動科學家破解高溫超導機理,設計新的更容易應用的高溫超導材料,進而實現更加廣泛的應用。”王猛認為,對于其機理的后續研究尤為重要。
論文的五位作者
姚道新團隊此次研究便是率先開始破譯鎳氧化物的超導機理。該研究利用密度泛函理論對高壓相的雙層鎳氧超導體進行了系統性計算,建立了一個雙層兩軌道模型,準確地反映了費米面和電子能帶,表明了層間的強關聯特性,分析了鎳氧化物超導配對的關鍵因素。
在此基礎上,團隊提出了高能的11軌道模型,有助于分析鎳的超交換過程和氧的摻雜效應。這對于理解雙層鎳氧超導體的微觀圖像和超導機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為鎳氧超導體從實驗研究到后續理論研究搭建了橋梁。
北京時間2月18日零時,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薛其坤領銜的南方科技大學(簡稱“南科大”)、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團隊在《自然》上發表最新研究。研究團隊在常壓環境下實現了鎳氧化物材......
11月13日下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部門推薦)“15T高場下超導材料力學的全服役場調控與測量裝置研制”2024年第三季度交流研討會在蘭州大學城關校區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蘭州大學......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很難,但他做到了!從1976年起,他帶領團隊加入全球科學界數十年的“超導競賽”,瞄準科學前沿潛心攻關,兩次在高溫超導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為高溫超導研究在中國扎根并躋身國際前列......
記者10日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杰出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潘建偉教授在上海表示:“在量子計算和模擬領域,我們計劃在未來5年實現幾百到上千個量子比特相關操控......
科技日報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布法羅大學領導的團隊研制出世界性能最高的高溫超導(HTS)導線段,為人類駕馭磁力開辟了全新可能性,其有望改變現有能源基礎設施,甚至實現商業核聚變。......
7月17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趙俊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郭建剛團隊、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曾橋石團隊,成功生長了三層鎳氧化物La4Ni3O10高質量單晶樣品,證實了鎳氧化物中具有壓力......
電影《阿凡達》潘多拉星的空中懸浮的巨石山令人影響深刻,這些巨石中含有一種珍貴的礦產,是一種罕見的室溫超導體,表現出奇特抗磁性質,在潘多拉星的磁場作用下,便能產生這巨石浮空的景象。在現實世界中,常壓下的......
美國哈佛大學高溫超導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科研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策略來創造和操縱高溫超導體,特別是銅酸鹽超導體,為設計新型超導材料提供了新方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科研團隊聚焦于設計和實驗驗......
10月31日,中山大學物理學院姚道新教授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雙層鎳氧超導體的多軌道模型,并分析了其電磁性質。該成果對于理解新型鎳基超導體的微觀圖像和超導機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相關論文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
10月31日,中山大學物理學院姚道新教授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雙層鎳氧超導體的多軌道模型,并分析了其電磁性質。該成果對于理解新型鎳基超導體的微觀圖像和超導機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相關論文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