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2-30 14:27 原文鏈接: 多基因評估能更好地幫助預測癌癥風險

      得知自己攜帶乳腺癌基因BRCA1突變的女性往往面臨艱難的抉擇。醫生或基因顧問會這樣告訴她們:攜帶這種基因突變的女性一生中罹患乳腺癌的風險平均為72%,罹患卵巢癌的風險平均為44%。

      考慮到這一點,一半的女性通常決定進行預防性的乳房切除手術,許多人同時還切除了卵巢。

      但最近的研究顯示,將其他基因變異因素考慮在內,女性將獲得更為個性化、精準化的癌癥風險評估。

    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日,一項發表于預印本medRxiv的研究發現,一個人的“多基因”背景不僅影響BRCA1缺陷帶來的疾病風險,還影響與結直腸癌和心臟病相關的單基因突變帶來的風險。分析顯示,一些人在75歲之前極有可能患上癌癥或心臟病,而另一些人與未攜帶高危基因突變的人相比,其風險并沒有高出多少。

      “這是非常驚人的。”該研究負責人、美國波士頓馬薩諸塞州總醫院(MGH)心臟病學家和遺傳學家Amit Khera說,“顯然,有單基因和多基因的疾病驅動因素,未來我們將對兩者進行評估。”

      “這一信息對患者和臨床醫生而言都非常重要。”美國國家基因組研究所的Teri Manolio評價說,“BRCA1突變和其他致病性變異的攜帶者不是必然會罹患疾病,基因組學可以用來幫助風險較低者進行篩查。”

      但也有專家提醒,這一計算了數十至上千種其他基因變異與單一主要疾病基因相互作用的風險評估數據還不夠精確,因而不能在臨床上使用。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專家Peter Kraft認為,研究“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MGH心臟病學家Akl Fahed及其小組成員研究了多基因對美國3種重要單基因疾病的影響: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它導致極高的膽固醇水平并顯著增加心臟病風險;林奇綜合征,一種DNA修復缺陷,使人一生中患結直腸癌的風險達到60%;以及由BRCA1或BRCA2變異引起的遺傳性乳腺癌。

      他們利用存有數千人醫學信息和基因組信息的數據庫,統計出了有多少具有微妙影響的基因變異改變了疾病風險和諸如身高這樣復雜的性狀。從英國生物銀行對約5萬名參與者以及Color Genomics公司對1.9萬名女性進行的BRCA基因檢測中,研究團隊發現多基因背景強烈改變了這3種疾病關鍵基因突變的風險。

      對于一小部分主要致病基因攜帶者而言,其他基因變異使他們罹患癌癥或心臟病的總體風險增加到80%左右,遠高于Khera研究組基于單一疾病基因突變所估計的30%~40%的平均水平。

      與此同時,多基因分析還發現,少數多基因突變的人的患病風險,比基于單一突變所預測的風險要低得多,結腸癌的風險低至11%,乳腺癌的風險低至13%,心臟病的風險低至17%,這并不比一般人高出多少。

      Khera研究組說,在單基因檢測中加入多基因數據,可以幫助人們決定是否采取積極的措施來預防疾病,比如對攜帶BRCA突變的婦女進行乳房切除或卵巢摘除,或對林奇綜合征患者進行頻繁的結腸鏡檢查。

      但是英國劍橋大學的遺傳流行病學家Antonis Antoniou強調,這項新研究沒有為臨床決策提供足夠的數據。他指出,在英國生物銀行的樣本中,只有116名女性攜帶BRCA突變,“這是一個非常小的數字,無法對風險做出推論”。

      兩年前,Antoniou領導的一項研究報告了多基因評分如何影響25000名BRCA突變攜帶者的風險,并發現了幾乎同樣廣泛的總體癌癥風險。他的團隊將這些數據與家族史等因素一起納入乳腺癌風險評估中。

      賓夕法尼亞州丹維爾蓋辛格健康系統首席科學家David Ledbetter說,MGH的研究“重要且令人興奮”,是對其他工作的補充。他的團隊最近對92000名參與者進行了一項名為MyCode的基因組醫學研究,重點關注那些有基因突變的人群——突變會使他們易患11種罕見疾病,這些疾病會影響身高、體重和膽固醇水平等性狀。該研究小組10月在《自然—通訊》上發表報告稱,考慮多基因因素有助于預測這些性狀。

      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醫生才可以放心地告訴患者,基因背景如何改變重大疾病基因突變帶來的風險。但一些公司已經提供癌癥和其他疾病的多基因評估。Ledbetter提醒說,在保險公司同意支付這些檢測費用前,它們將“希望看到更多的臨床驗證”——包括少數族裔,因為目前的多基因分析數據主要來自有歐洲血統的人。

    相關文章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團隊發明早期乳腺癌血檢新方法

    就在前兩年,乳腺癌的發病率超越肺癌,成為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1]。眾所周知,早篩早診是延長患者生存期、提升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方法。不過,作為臨床上早期乳腺癌的主要篩查方法,乳腺鉬靶和超聲均存在局限性......

    三陰乳腺癌的III期臨床試驗達主要終點

    2023年8月14日,四川科倫博泰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倫博泰”,香港聯交所代碼:6990.HK)宣布,其創新TROP2-ADC(SKB264,又稱MK-2870)對比研究者選擇方案用于治療既......

    有關國際機構發布阿斯巴甜評估結果,對此怎么看

    2023年7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公布將阿斯巴甜列為“可能對人類致癌的物質”。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公布“維持阿斯巴甜原風險評......

    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提高專家:關注心理健康等層面訴求

    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大約新增乳腺癌患者42萬人,且近年來年發病率每年遞增3%到4%。伴隨藥物研發進展,患者、特別是晚期患者的生存期正在延長。在業內專家看來,乳腺癌已進入慢病化管理時代,如何改善患者生存狀......

    中國晚期三陰性乳腺癌免疫治療實現“零”突破

    6月4日,記者從“零”的突破——TORCHLIGHT研究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解放軍總醫院腫瘤醫學部江澤飛教授牽頭組織、全國56家參研中心聯合開展的一項被稱為TORCHLIGHT的研究顯示,與注射用紫杉......

    對抗“最毒”乳腺癌有了精準“偵察兵”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其中,三陰性乳腺癌約占乳腺癌總體人群的15%,因其具有惡性程度高、患者生存時間短、缺乏有效治療靶點等特性被稱為“最毒乳腺癌”。近年來,多項臨床試驗證實,以PD-1......

    “精準”摧毀腫瘤,新靶向藥臨床成功!

    中國浙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浙江醫藥)宣布,ARX788治療HER2陽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的II/III期臨床,達到期中分析的界值。數據顯示,該藥物可以顯著延長無進展生存期,并具有顯著的統計學......

    CLDN6作為乳腺癌癥診斷和治療潛在生物標志物

    CLDN是上皮細胞緊密連接的主要成分。CLDN6是CLDNs家族的一員,包含四個跨膜螺旋和一個COOH末端PDZ結合基序(PBM)。除了CLDN6在通透性調節和屏障形成方面的傳統功能外,CLDN6通過......

    新加坡癌癥科學研究所的研究者們發表重磅綜述

    抑癌基因P53是一種主要的轉錄因子,參與多種細胞功能的調節。在癌癥中,P53抑制細胞的增殖,以應對各種刺激,包括DNA損傷、營養缺乏、缺氧、過度增殖信號,從而防止腫瘤的形成。因此,它被恰如其分地稱為“......

    徐兵河院士:乳腺癌進入“慢病”時代,需加強“兩全”管理

    作為全球常見且高發的惡性腫瘤,乳腺癌可謂女性的“頭號殺手”。隨著我國癌癥防治水平的不斷提升,乳腺癌防治取得了哪些進展?今年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藥(抗腫瘤)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徐兵......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