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江威團隊與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周宏才團隊、南京大學左景林團隊合作,設計制備了具有氧化還原活性的穩定Zr-MOF,并在溫和條件下將其用于貴金屬納米顆粒原位限域封裝,精準構筑NP@MOF多功能復合材料。
具有氧化還原活性的MOF是一種新型多功能材料,其氧化還原活性可來源于金屬節點、有機配體和孔道中的客體分子。通過有機配體調控活性是較有效靈活的策略。有機配體四硫富瓦烯(TTF)及其衍生物作為有機導體中典型的給體分子,因在光熱轉換、超分子開關、固相催化劑、磁性和導電材料等領域的潛在應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另外,MOF材料穩固的孔道結構為一些功能型客體分子特別是金屬納米顆粒的封裝提供了途徑。通過封裝金屬納米顆粒,能夠提高MOF材料的催化能力、擴充MOF材料的反應范疇。常見的金屬納米顆粒封裝策略是:將MOF材料在金屬前驅物中浸泡攝取后,外加還原劑(如NaBH4或高溫下H2等)進行還原。該方法因需要還原劑、高溫等,反應條件比較苛刻。
該團隊提出了一種NP@MOF多功能復合材料精準分級制備新策略。利用四硫富瓦烯四苯羧酸(H4TTFTB)和甲基化的四硫富瓦烯四苯羧酸(Me-H4TTFTB)與ZrCl4在溶劑熱條件下自組裝,獲得了基于Zr6節點簇的穩定三維Zr-MOFs材料[Zr6(TTFTB)2O8(OH2)8](1)和[Zr6(Me-TTFTB)1.5O4(OH)4(COO)4](2)(以下簡稱Zr-MOF(2))。通過上海光源同步輻射衍射線站和高分辨粉末衍射線站,準確測定并解析其相關三維拓撲結構。
Zr-MOF(2)的多級孔結構使Zr-MOF(2)就像一個盒子,在其中裝入碘進行反應,制備得到I3-@Zr-MOF(2)。從I3-@Zr-MOF(2)結構發現,Zr-MOF(2)與單質碘之間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并揭示了碘氧化后Zr-MOF(2)中TTF.+和I3-@的結構,從原子層面闡述了該固-液氧化還原反應機理。
該團隊進一步利用這類新型Zr-MOFs材料的氧化還原活性,在室溫、無需外加還原劑的溫和條件下,高效地將一系列不同貴金屬離子(Auz3+、Pd2+、Ag+)原位限域自還原成納米顆粒,并固定在孔道中,也就是在Zr-MOFs材料這個盒子里裝入不同的貴金屬離子,在有限的空間內原位生成相應的納米顆粒物MOF復合材料,即NPs@Zr-MOF。初步研究表明,在一系列具有不同取代基苯甲醇及其衍生物的異相氧化催化中,使用Pd-NPs@Zr-MOF可得到優異的轉化率與選擇性。該工作為設計具有氧化還原活性的穩定MOF材料,并將其用于貴金屬納米顆粒原位限域封裝、形成NP@MOF多功能復合材料和器件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關成果發表在《化學科學》(Chemical Science)上。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大連市高層次人才創新支持計劃項目等的支持。
圖:四硫富瓦烯配體修飾調控Zr-MOF空間拓撲結構及一系列貴金屬納米顆粒原位限域封裝NP@MOF多功能復合材料空間拓撲結構及其相應單晶形貌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曾杰教授團隊通過構筑納米島結構催化劑,攻克了甲烷干重整反應中催化劑極易燒結失活的難題。相關研究成果3月10日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材料》。超細金屬納米顆粒因其超高的原......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曹宇虹團隊與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團隊,利用納米技術提高了高稈野生稻抗種子落粒性,為未來水稻育種帶來了新希望。相關研究成果以ImprovingSeedShatte......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曹宇虹團隊與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團隊,利用納米技術提高了高稈野生稻抗種子落粒性,為未來水稻育種帶來了新希望。相關研究成果以ImprovingSeedShatte......
營養親和力(Nutrientavidity)是驅動癌癥轉移的主要因素。為了滿足快速增殖的需求,腫瘤細胞重新編程其代謝狀態,以獲得更多的營養和加速分解代謝。幾十年來,營養饑餓一直被認為是對抗癌癥的關鍵治......
癌癥免疫療法提高了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率,但實體瘤對免疫療法的反應相當有限。近日,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閆軍副教授團隊聯合天津大學生命科學院康君副教授團隊報道了一種用于實現腫瘤的聲動力/化學動力/......
金屬有機骨架(MOF)材料和共價有機骨架材料(COF)因其靈活的可設計性及結構的多樣性,受到研究者們的高度關注。以MOF晶體為核,COF為殼,通過核-殼結構的設計合成,有望顯著提升復合材料的結構/水穩......
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工程師開發出一種模塊化納米顆粒,其表面經精心設計,可容納任何選擇的生物分子,從而可定制納米顆粒以靶向腫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實體。研究論文30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與......
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工程師開發出一種模塊化納米顆粒,其表面經精心設計,可容納任何選擇的生物分子,從而可定制納米顆粒以靶向腫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實體。研究論文30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這......
近日,大連化物所生物技術研究部生物分離與界面分子機制研究組(1824組)卿光焱研究員團隊開發了一種帶正電的自組裝金屬有機框架(MOF)納米顆粒單層(SAMM)膜,在保證膜完整性的前提下實現了對SAMM......
從脈管系統到腫瘤的有效納米治療運輸對于最小化副作用的癌癥治療至關重要。2023年9月1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育才、江維及新加坡國立大學DavidTaiLeong共同通訊在NatureNano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