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金催化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家輝與上海科技大學副教授李濤、燕山大學教授孫科舉合作,在貴金屬合金團簇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相比單組分金團簇,金銀合金團簇的化學、物理性質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主要歸因于銀原子的引入改變了單組分金團簇的電子結構和表面排布,進而產生顯著的協同效應,使金銀合金團簇在催化、傳感、生物成像、藥物傳輸和癌癥治療等方面具有較大的應用潛力。
該工作中,科研人員選用體積較大且具有剛性的金剛烷硫醇作為配體,通過簡單的一鍋法合成了一種結構新穎的Au23-xAgx(S-Adam)15團簇(x=4-7)。結構分析顯示,該團簇由二十面體內核Au13-xAgx及外層橋連的3個Au3(SR)4、1個AgS3所構成。Au23(S-Adam)16團簇的HOMO-LUMO禁帶寬度為2.1eV,由于銀原子摻雜,Au23-xAgx(S-Adam)15合金團簇的禁帶寬度縮小為1.5eV。理論計算表明,Au19Ag4(S-Adm)15團簇是Au23-xAgx(S-Adam)15團簇中最穩定的結構。相比于Au23/TiO2催化劑,Au23-xAgx/TiO2作為催化劑在羅丹明、苯酚可見光催化降解反應中展示了更優的催化性能。此外,進一步的電鏡表征結果顯示,銀原子的引入增強了Au23-xAgx團簇的反應穩定性,而Au23團簇則明顯聚集長大。該工作對深入研究貴金屬團簇結構與性能相互關系提供了重要信息。
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
大連化物所等貴金屬合金團簇合成及其催化應用研究獲進展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結構零件,可大幅減少用于水電解裝置的貴金屬鉑和銥使用量,降低了綠氫的生產成本,同時開發出了確保與現有裝置同等性能和耐久性的技術。該研究將重點放在降低銥催化劑的使用......
11月9日,貴研鉑業(600459.SH)公布,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相關要求,公司結合貴金屬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要求,加快推進云南貴金屬實驗室的建設和實施工作,擬投資建設云南貴金屬新材料創新中心及省......
同往常一樣,這個中秋節潘從明依然在車間度過。“工作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走在車間,潘從明心里有一種踏實感,工作20多年來,車間已然成為他的第二個家。潘從明是位于甘肅省金昌市的金川集團銅業有限公......
對于減少貴金屬在可持續能源技術研究中的消耗來說,探索具有良好氧還原活性、穩定性的非貴金屬催化劑是至關重要的。近年來,單原子Fe錨定在N摻雜碳(Fe-Nx/C)上的催化劑因其具有最大的原子利用率和較高的......
近期,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江威團隊與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周宏才團隊、南京大學左景林團隊合作,設計制備了具有氧化還原活性的穩定Zr-MOF,并在溫和條件下將其用于貴金屬納米顆粒原位限域封裝,精準構......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金催化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家輝與上海科技大學副教授李濤、燕山大學教授孫科舉合作,在貴金屬合金團簇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C......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金催化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家輝與上海科技大學副教授李濤、燕山大學教授孫科舉合作,在貴金屬合金團簇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C......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1577034)資助下,華東理工大學詹望成課題組在大氣污染控制化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TamingtheStabilityofPdActivePhase......
10月24日,第七屆黃金科學技術論壇在河南焦作召開。論壇以“推進理論與技術創新,助力綠色礦業持續發展”為主題,160名專家學者聚焦稀貴金屬資源開發利用關鍵科技問題進行學術研討。論壇主席由中國科學院院士......
記者8月20日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院高傳博教授課題組利用表面工程策略,成功在金納米材料的表面制備出高密度的金銀合金納米島狀結構,并因此賦予其優異的表面等離子共振性質和分子檢測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