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公布內蒙古畢拉河等21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批準新建了一批具有重要價值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建設的重要意義是什么?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價值如何?怎樣做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工作?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中國環境報:自然保護區的建設有什么意義?
答:國務院《通知》明確提出了自然保護區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建立自然保護區是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有效措施,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積極手段。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的高度重視,也明確指出了自然保護區建設的重要意義。
自然保護區是就地保護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最有效措施,尤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加強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和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的保護,讓生態系統休養生息,還生物物種以自由安寧,也使國家生物戰略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推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說,自然保護區工作是黨的十八大關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生態文明理念的最好體現,做好自然保護區工作就是守護我國的生態保護紅線。
中國環境報:新建的這批自然保護區有何保護意義?
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自然保護區的精華所在。國務院批準新建的這一批21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涉及15個省份,總面積為62萬公頃,至此,我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數量達到了428個,占全國自然保護區總數的15.9%,面積達9466萬公頃,分別占全國自然保護區面積和我國陸域國土面積的64.7%和9.7%。這一批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的典型性、稀有性、瀕危性、脆弱性和代表性較強,生物多樣性豐富,在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維持生態平衡、水土保持、保護我國珍稀瀕危物種資源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從生物多樣性方面來講,這批自然保護區保護了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東北虎、大熊貓、雪豹、金絲猴、丹頂鶴、巨蜥、紫貂、黑鸛等35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鵝喉羚、黃喉貂、棕熊、猞猁、仙八色鶇、地龜、虎紋蛙等133種,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植物東北紅豆杉、海南蘇鐵、伯樂樹、坡壘、光葉珙桐、獨葉草等12種,以及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大別山五針松、桫欏、閩楠、土沉香、對開蕨、中華結縷草等93種。
從全國保護體系來看,這批自然保護區與周邊已建自然保護區在區域尺度上形成了自然保護區群或網絡,對于完善和優化我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空間布局有著重要作用。其中,黑龍江太平溝自然保護區是普京放生的東北虎“庫賈”造訪的區域,加上老爺嶺東北虎自然保護區,與中俄多個東北虎保護區接壤,是國際、國內東北虎保護網絡的重要生態廊道。河南大別山自然保護區位于大別山腹地江淮之間,是西南生物區系、華中生物區系和華東生物區系發展擴散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廣西七沖自然保護區位于五嶺、大瑤山、大桂山包圍的腹地,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帶,對貫通生物廊道、連通保護區群具有重要價值。四川千佛山自然保護區地處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和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是大熊貓岷山B種群的重要棲息地和重要擴散區,同時也是大熊貓岷山A、B種群的關鍵連接地帶,另有種群數量較大的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川金絲猴廣泛分布。
中國環境報:應該從哪些方面加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工作?
答:《通知》針對提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明確要求。
一是要依法管理。首先,要嚴格執行《自然保護區條例》,此外,2010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自然保護區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也從多方面對自然保護區工作提出要求,是做好自然保護區工作的指南,應認真貫徹落實。
二是要加強領導、協調和監督。自然保護區是公益事業,也是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離不開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也需要各有關部門的大力協作、共同推進。目前,要加強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重點是要防止不合理開發活動對自然保護區造成不利影響。
三是要妥善處理好自然保護區管理與當地經濟建設及社區居民生產生活的關系。在我國,大多數自然保護區范圍內和周邊存在一定數量的居民,自然保護區建立后,會對當地的經濟發展和周邊居民生產生活產生一定影響,甚至會限制當地的發展。要采取各種措施妥善處理自然保護區工作與當地經濟發展和周邊社區居民的關系,推動社區共管,也要從國家層面實施生態補償政策來給予支持。
四是要確保各項管理措施的落實。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經國務院審定發布后,環境保護部已經公布了這一批自然保護區的面積、范圍和功能區劃。各地要盡快組織勘界立標,落實土地權屬,強化機構和人員建設,保障工作經費,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強化日常巡護工作,開展科研監測。通過認真實施各項管理措施,確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各項功能的實現,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區域生態安全發揮應有的作用。
“很可惜,作為科技期刊出版大國,我們到現在還沒有一個類似《自然》和《科學》那樣的國際頂級期刊。”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副校長吳宏偉委員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國內期刊與國際頂級期刊的差距主要是在影響力上。中......
2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創新項目“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研究”啟動會在北京舉行。記者獲悉,項目首席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研究員陳迎介紹了項目的背景、框架、研究基礎、主要目標等。項目組成......
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迅猛發展,數據安全、算法安全、網絡安全以及軍事化、武器化等多維度風險也隨之浮現。中山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廣東省創新戰略研究會副秘書長吳小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中美兩國正......
當鋰電池的壽命即將終結時,為它“注射”一針新分子,就能使它恢復原本的充電容量,甚至使得原本只能保證6-8年/1000-1500次充放電的電池,維持1萬次充放電,且電池健康水平與出廠時幾乎仍然一樣。這是......
從先進的免疫療法到自驅動實驗室,從生物修復到光子計算,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列出了2025年值得關注的技術方向。這些技術圍繞可持續性和人工智能(AI)這兩大核心關鍵詞,將掀起新一輪創新浪潮。......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海猛聯合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提出了一個人地關系評價的新方法,對2000—2020年中國網格尺度的人地關系進行了系統評估,發現人與自然在中國大部分區域正逐步趨......
關于第三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獲獎集體和個人的通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廳(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總工會、團委、婦聯、市場監督管理局(廳、委):為深入貫......
關于發布《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入河排污口設置》等兩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的公告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落實《國務院辦公廳......
12月6日,索尼集團公司(索尼)和《自然》近日宣布了首屆“索尼-《自然》技術女性獎”入圍名單,從中將選出三名最終獲獎者,并于2025年2月5日在東京舉行的頒獎典禮上揭曉。“索尼-《自然》技術女性獎”于......
10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總干事格蕾泰爾·艾吉拉博士簽發致信,祝賀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正式入選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綠色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綠色名錄是全球首個自然保護區的最佳實踐標準,聚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