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由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和北京大學出版社共同舉辦的“李四光大講堂”第二講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舉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教授肖書海應邀以“寒武紀動物大爆發之前夜”為主題作學術講座。
肖書海講座現場 主辦方供圖(下同)
肖書海以達爾文關于地質記錄的論述作為開頭,指出化石記錄在研究生命演化過程中的重要意義,簡要介紹了地球的生命發展歷史,引出自己所研究的埃迪卡拉紀動物類群,通過生動的圖表,概括性地介紹了埃迪卡拉紀動物的研究歷史和重要成果。肖書海介紹了當前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填補“Darwin’s gaps”,即就某一時刻而言,生物形態之間可能存在著明顯的鴻溝。古生物學家就是要通過化石記錄,找到那些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生物類群,填補這些空白,構建出生物演化的完整圖景。
按照時間順序,肖書海詳細介紹了埃迪卡拉紀動物演化過程中的三幕,給出幾個具體的例子,包括陡山沱動物胚胎化石、White Sea化石組合、Nama化石組合,運用精美的復原圖和形象的動畫,分析了幾個重要的化石記錄,為廣大聽眾呈現出一幅精彩的埃迪卡拉紀生命畫卷。他認為,在動物的輻射演化過程中,氧含量的增加可能只是多個促進因素之一,生物類群間的正反饋作用,或許是更加主要的因素。最后,肖書海回憶了自己在北京大學求學的經歷,并鼓勵廣大同學們積極投身古生物學研究事業。
在現場互動環節,廣大師生就“生物演化趨同現象”“滿足動物生存的最低氧氣濃度”“埃迪卡拉紀藻類”“埃迪卡拉紀氧含量波動”“化石保存方式與其原始生境的對應關系”“埃迪卡拉紀生物群種間關系”“譜系分析研究過程中的性狀賦值”等方面踴躍提問。肖書海對這些問題一一作了詳細的解答。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院長張立飛和北京大學出版社理科二編輯部主任鄭月娥向肖書海贈送紀念品并頒發感謝證書。
張立飛向肖書海贈送紀念品
鄭月娥向肖書海頒發感謝證書
研究人員利用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對化石牙根中的生長環進行成像。圖片來源:《科學進展》 科技日報北京8月13日電(記者張夢然)《科學進展》雜志最新發表了一項研究,揭示了早期哺乳動物在漫長“生命史......
計算機斷層掃描(CT)技術在近幾十年來被廣泛應用于古生物學相關研究領域。研究者借助CT掃描技術可以無損獲得化石內部精細信息,進一步對材料進行深入研究。然而,如何對CT數據進行高效的三維分割與重建仍是研......
日 期講座主題及內容教師及單位7月12日星期五液晶顯示驅動領域專利申請的創造性審查及撰寫建議主要內容:通過具體案例探討液晶顯示驅動領域的創造性審查標準,并據此給出申請文件撰寫建議。王敏國家知......
剛剛獲得“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的顏寧院士,近日連續在武漢高校做講座。 ? 武漢大學泰康生命醫學中心微信公眾號圖據“武漢大學泰康生命醫學中心”微信公眾號消息,6月13......
6月2日,由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和北京大學出版社共同舉辦的“李四光大講堂”第二講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舉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教授肖書海應邀以“寒武紀動物大爆發之前夜”為主......
6月2日,由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和北京大學出版社共同舉辦的“李四光大講堂”第二講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舉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教授肖書海應邀以“寒武紀動物大爆發之前夜”為主......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領銜的一項研究對產出于南京湯山駝子洞早更新世的糞化石進行了詳細研究,揭示了這類特殊類型化石材料的全新埋藏模式,為進一步理解地質歷史時期特異埋藏化石庫的形成過程,特別......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要樂等人通過系統研究,揭示了晚古生代大冰期起始時期陸源碎屑輸入與造礁珊瑚個體大小變化的關系。相關研究成果5月24日在線發表于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當今......
近日,在英國威爾士中奧陶世地層中,一支國際聯合科研團隊發現了一個保存有大量精美軟軀體化石的特異埋藏化石庫,該生物群因大多數生物體型較小而被稱為海底“迷你世界”,為早期動物小型化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近日,西北大學地質學系研究團隊通過對5.2億年以來的舌形貝腕足動物殼體進行大數據整理分析和殼體形態解剖研究,得出舌形貝類穴居型生活方式早在奧陶時期就已建立,其殼體形態和生活方式(包括固著、黏附、群居和......